王華鋒
中小科技企業的大量創立和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理論界關注的重點。浙江省是民營經濟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視為浙江的“傳家寶”。最近幾年,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給浙江中小科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的巨大壓力,環境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客觀地評價和優化浙江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業環境,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對促進浙江省持續繁榮發展有重要意義。
創業環境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的概念,學術界對于科技企業創業環境概念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Goegrine Fogel(2001)把創業環境描述成在創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要素組合。全球創業觀察項目(GEM)指出,創業環境應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教育與培訓、研究開發轉移、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市場開放程度/進入障礙、有形基礎設施、文化和社會規范等九方面因素。清華大學組織開展的區域創新創業環境評價項目,以“政(政府)、產(產業)、學(大學)、研(科研機構)、金(金融體系)、介(中介機構)、貿(科技貿易)、媒(媒體)”等創新要素為重點。筆者在吸收整合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小科技企業的特點,從政策環境、產業環境、人才環境、研發環境、金融環境、中介環境、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等8個方面設計了30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以浙江省以及下屬11個地級市為評價對象,對浙江省中小科技企業創業環境展開評價。
對每一個統計指標,采用閥值法計算得分,然后采用線性方法加權得到各一級指標以及最終總得分。在指標權重設計上,采用專家打分法,廣泛征求大學、科研機構、園區以及政府部門等不同領域20位專家的意見,綜合不同專家的意見,確定指標權重。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各市統計公報和《統計年鑒》、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以及部分專業機構的數據庫。每一項指標的總分滿分為100分。
從結果可以看出,浙江省各地區中小科技創業環境呈現出梯度特征,區域差異較大。浙江省11個地市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梯隊,杭州的創業環境領先優勢明顯,綜合得分99.234分,屬于第一梯隊;寧波、溫州的創業環境表現優秀,綜合得分80分以上,屬于第二梯隊;紹興、臺州、嘉興和湖州的創業環境較好,綜合得分在60分以上,屬于第三梯隊;金華、舟山、衢州和麗水的創業環境一般,綜合得分在50分以下,屬于第四梯隊。
杭州省會城市的綜合優勢明顯。從中小科技企業創業環境評價體系一級指標排名情況來看,杭州市在產業環境、人才環境、研發環境、中介環境、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等六個方面表現優異,均位列全省第一;金融環境和政策環境兩個指標位列全省第二名。
寧波港口城市政策環境優勢明顯。寧波市在政策環境、產業環境、金融環境和市場環境四個方面表現優異,四項一級指標得分均超過80分,其中政策環境排名全省第一,這得益于寧波港口城市保稅等方面的開放政策;而寧波市在人才環境、研發環境、中介環境和創新環境四個方面表現較好,四項一級指標得分位于70-80分之間。
溫州民營經濟強市金融環境優勢明顯。溫州市在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和金融環境三個方面表現優異,三項一級指標得分均超過80分,其中金融環境排名全省第一,這得益于溫州市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獨特地位;而溫州市在研發環境、中介環境、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四個方面表現較好,四項一級指標得分位于70-80分之間;溫州市的人才環境指標得分僅為68.32,表現一般。
政策環境方面:衡量一個地方是否利于創業,關鍵看政策是否優惠寬松、承諾是否堅決兌現。要積極推進政策創新,建立完善鼓勵全民創業的政策支撐體系。堅決改變一切束縛人們創業手腳、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拋棄一切阻礙創業、阻礙發展的老框框、舊條條,堅決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競爭和歧視排斥政策,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創業、有利于成事、有利于發展和鼓勵創業的稅收政策、融資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為創業者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更大的創業空間。

表1 各地區中小科技企業創業環境評價情況
產業環境方面:要以優化產業融合環境為載體推進經濟轉型,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營造良好的產業投資環境。強化農業生產與旅游等產業的深度結合,推動文化與經濟、科技、生態的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抓住第一代浙商情系故里創業有成的機遇,鼓勵和引導浙商回鄉創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為浙商回鄉創業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
人才環境方面:創新創業型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最稀缺的資源,更是各地競相爭奪的焦點。開辟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綠色通道,如為企業人才解決住房、保險、交通、家屬就業、子女就讀等實際問題的綠色通道,各類科技項目、人才項目的申報綠色通道,以及高層次人才流動綠色通道,著力解決人才后顧之憂。積極引導用人單位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為各類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高度重視本土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大力評選表彰人才,調動了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熱情。
研發環境方面:實施“浙江制造”工程,通過示范和推廣應用項目等方式,推進企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鼓勵支持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加快高校、科研機構的職務發明成果轉化;鼓勵和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形成創新利益共同體,積極探索浙江特色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解題的產學研合作創新之路。
金融環境方面:多種途徑解決創業融資問題,為創業者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擴大政府扶持科技基金支持規模,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鼓勵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加強對中小創業企業和新興領域創業的信貸扶持;加快小額擔保貸款、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天使投資基金的發展步伐,適當放寬小額擔保貸款的使用范圍和貸款條件,幫助小微企業突破融資瓶頸。
中介環境方面:設立創業服務中心,優化創業的中介環境。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組建創業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各種服務;為創業者牽線搭橋,溝通與大學、研究機構、企業之間的聯系,為相互之間的技術、經濟、貿易等合作提供中介;提供法律、政策、財務、會計、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技術貿易、商品貿易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創業者制訂創業計劃、企業發展計劃等。
市場環境方面:在市場準入、生產要素獲取、享受法律保護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在人員流動、就業選擇、職業培訓、勞保福利等方面,為勞動者創造平等的競爭機會。實施信用教育工程,培育和弘揚信用文化,增強公民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觀念,引導社會公眾行為趨向守信。
創新環境方面: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制和社會環境,依法懲治和遏制知識產權違法犯罪及侵權行為。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具有時代特征、浙江特色的創新文化。充分運用各類媒體,加強對重大科技成果、典型創新人物和企業的宣傳和表彰獎勵力度,引導社會輿論,讓全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