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仙,狄 娟,王 昕,張旭輝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 農村衛生 ●
云南省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衛生狀況調查分析
張瑞仙,狄 娟,王 昕,張旭輝
(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目的]掌握云南省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衛生現狀,為政府制定公共衛生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分層隨機抽樣選擇項目縣,隨機抽樣確定調查對象,采用統一的入戶調查問卷,通過面對面問卷、現場觀察等收集調查表,數據通過專用系統上報,導出到Microsoft excel 2003后利用SPSS 17.0進行分析。[結果]共調查45個縣的4460戶農村家庭,集中式供水3266戶(73.2%),飯前便后都洗手者2192人(49.1%),習慣喝生水的有819戶(18.4%),無廁所的家庭有602戶(13.5%),衛生廁所2366戶(53%),生活垃圾隨意丟棄者1341戶(26.6%),生活污水隨意排放者2178戶(43.4%),最終排入污水處理廠者僅89(2%),有3707戶(83.1%)購買并使用農藥,施灑農藥時965戶(26%)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多數家庭房屋周圍和廚房內均有各種病媒生物滋生。[結論]云南省農村環境衛生狀況不容樂觀,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改進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合理處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正確恰當使用農藥,減少并消除病媒生物滋生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衛生狀況
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最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一個地區的環境衛生狀況,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反映社會精神面貌、文明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建設一個整潔、優美、健康的居住生活環境,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為了掌握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客觀評價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優劣,云南省于2013年10-12月進行了農村環境衛生監測,現將入戶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按照國家衛計委疾控局《2013年農村環境衛生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云南省從全省16個地州的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所轄縣(市、區)疾控中心實驗室能力分層隨機抽取監測縣,2013年從45個項目縣(市、區)分別隨機抽取5個鄉鎮,再從各鄉鎮隨機抽取4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隨機選擇5戶家庭,通過面對面問卷、現場觀察等填寫調查問卷。
1.2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項目縣及被調查家庭的基本情況、生活垃圾、污水、農藥使用、病媒生物及廁所與糞便無害化等情況。
1.3 質量控制與數據處理
按照國家統一設計的《項目縣基本情況調查表》和《入戶調查表》,通過前期組織各項目縣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調查員培訓、現場問卷核查、督導、后期數據邏輯審核等保證數據完整、真實、有效。數據通過“全國農村環境衛生監測信息系統”進行錄入上報,由省疾控中心嚴格審核后再上報國家,全省數據導出到Microsoft excel 2003后利用SPSS 17.0進行整理分析。
2.1 項目縣基本情況
云南省共調查45個縣(市、區),涉及1,677.2448萬人,482.5678萬戶,其中農村1,257.6582萬人,341.7991萬戶,本次入戶調查892個村(西山區只有3個非城區鄉鎮)的4460戶,每戶由1人完成調查問卷,共調查4460人。
2.2 入戶調查情況
2.2.1 基本情況
本次4460名被調查者中,年齡最小16歲,最大91歲,平均(43±16)歲;漢族2374人(53.23%),少數民族2086人(46.77%);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616人(13.8%),初中1918人(43.0%),小學1519人(34.1%),文盲407人(9.1%)。4460戶家庭戶籍人口共計20,836人,平均4.7人/戶,常住人口共計18,399人,平均4.1 人/戶。
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3331戶(74.7%),以養殖業為主者243戶(5.4%),外出務工者541戶(12.1%),工業為主者僅17戶(0.4%),其它收入來源328戶(7.4%)。上一年度家庭收入平均20,000元/戶(中位數)。
接受調查的最近兩周內,314戶(7%)家庭411人次曾有腹瀉,有腹痛者344戶(7.7%)424人次,有發熱者608戶(13.6%)798人次,有腸道傳染病者47戶(1.1%)54人次,腹瀉、腹痛、發熱、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依次為2.2%、2.3%、4.3%、0.3%。所調查家庭中,高血壓患者共1046人,糖尿病患者118人,冠心病患者137人,腦卒中患者44人,惡性腫瘤患者32人,其他慢性病如關節炎、精神疾病、腎臟疾病、肝膽疾病等共計248人。
家庭飲用水為集中式供水3266戶(73.2%),其余為分散式取水。生活用水量平均7.9 t/月。家庭習慣喝生水的有819戶(18.4%),習慣喝開水或礦泉水/桶裝水3575戶(80.2%),另外有66戶(1.5%)不一定以哪種方式飲水。只飯前洗手者612人(13.7%),只便后洗手者294人(6.6%),飯前便后都洗者2192人(49.1%),都不洗者102人(2.3%),不一定者1260(28.3%)。超過一半的調查家庭的衛生狀況處于一般狀態,只有5%不到的家庭環境衛生較差,見表1。

表1 農戶家庭環境衛生狀況
2.2.2 廁所與糞便無害化
無廁所的家庭有602戶(13.5%),非衛生廁所1492戶(33.5%),衛生廁所2366戶(53%)。有廁所的3858戶中,廁所糞便直接排入下水道583戶(15.1%),排入溝塘河道396戶(10.3%),土掩埋后施肥467戶(12.1%),高溫堆肥691戶(17.9%),直接施肥1921戶(49.8%)。67.8%的廁所位于院外,66.6%的廁所能保持清潔,但過半的臭味明顯且有蠅蛆,48.7%的廁所存在糞便暴露的情況,見表2。

表2 有廁所的3858戶家庭廁室情況統計
2.2.3 生活垃圾、污水
家庭生活垃圾產量平均3 kg/d,丟到垃圾箱/池的有1187戶(22.5%),丟到房子周圍固定點的有1932戶(50.9%),隨意丟棄的有1341戶(26.6%)。家庭生活污水隨意排放者2178戶(43.4%),排入明溝、暗溝、管道者分別有1637(41.7%)、440(9.6%)、205 (3.2%)。污水排放地點為河流、坑塘、農田、處理廠者依次為1010(22.6%)、621(13.9%)、796(17.8%)、89 (2%),隨意排放污水者1944戶(43.6%)。
2.2.4 農藥使用
被調查的農戶共有3707戶(83.1%)購買并使用農藥,在農技站或植保站購買者1197戶(32.3%),664戶(17.9%)在供銷社門市部購買,1838戶(49.6%)向個體戶購買,其余8戶不一定在哪里購買。施灑農藥時965戶(26%)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采取防護措施的2742戶(74%)中,1397戶(37.7%)頭戴防護用品,2130戶(57.5%)穿長袖衣褲,1256戶(33.9%)戴乳膠手套或穿乳膠鞋。配藥或施藥后有3145戶(85.1%)稱“無不適癥狀”,562戶(12.6%)曾出現不同程度不適癥狀(其中455戶為已采取了一定防護措施者),如口干、疲倦乏力、惡心、嘔吐、皮膚癢、紅疹、頭暈、頭痛等。
農藥儲存在雜物屋內者1851戶(49.9%),53戶(1.4%)放于床下,460戶(12.4%)放于上鎖的隱蔽處,249戶(6.7%)隨意存放,1094戶(29.5%)現用現買不存放。2900戶(78.2%)將廢棄包裝藥瓶(袋)丟棄在田邊或垃圾堆,42戶(1.1%)將其賣掉,499戶(13.5%)埋之于地下,其余266戶(7.2%)選擇“其它”處理方法。
2.2.5 病媒生物
房屋周圍有豬圈者3259戶(72.3%),有雞/鴨/鵝圈者2967戶(57.4%),有羊/牛/馬/驢圈者1414戶(28.0%),有柴草垛者1847戶(41.3%),有垃圾投放點者770戶(20.0%),有水廁/旱廁者1000戶(24.4%),有污水溝者914戶(23.3%),有死水池塘者133戶(4.1%),有廢品收購站者24戶(0.8%);以上病媒生物滋生地均沒有者只有208戶(4.7%)。
所調查農戶的廚房平均面積約17.8 m2,廚房內病媒生物檢查發現情況見表3,蟑螂成/若蟲、活卵鞘、蟑跡、鼠跡、蒼蠅均未發現者共有61戶(13.7%)。家庭周圍無積水容器者2582戶(57.9%),有積水容器者1878戶(42.1%),其中容器內發現有蚊蟲幼蟲的363戶,發現率19.3%。

表3 廚房內病媒生物檢查發現情況
云南省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為一體的農業省份。全省39.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山區面積高達94%,地形復雜,人口分布廣泛,尤其農村居民居住更加分散,由于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社會等多種因素,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本次調查顯示,受訪者以小學、初中文化程度為主,近十分之一為文盲;但由于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與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集中式供水已覆蓋73.2%農村居民,八成居民形成正確的飲水習慣,飯前便后均洗手者已達近半數,庭院衛生與室內衛生較差者只剩一小部分。然而,四分之一的家庭仍以傳統的分散式取水為生,近兩成家庭仍習慣喝生水,飯前便后都洗手的家庭不足一半,不及廣西農村居民生活習慣[1]。95%的農戶房屋周圍都有或多或少的各種病媒生物滋生地,42.1%的家庭周圍有積水容器,廚房內多數都有蒼蠅、鼠跡、蟑螂等,無廁所家庭占13.5%,隨著近年國家改廁項目力度的加強,農村衛生廁所已超過半數,但仍不及2011年全國普及率(69.2%)[2]。廁室內衛生狀況也需進一步改善,有臭味、蠅蛆、糞便暴露等情況較多。關于糞便的處理,大部分經下水道統一處理或堆肥施肥,仍有少部分直接排入溝塘等可能造成水質污染。
農村家庭生活垃圾丟到垃圾箱/池或房子周圍固定點的占73.4%,生活污水經溝/管排出者過半,但仍有26.6%的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占43.4%,最終排放地點也無固定點者43.6%。說明目前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排放已經逐步得到改善。但仍需繼續擴大覆蓋面和規范垃圾污水的后續處理辦法,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可能對附近空氣、水源、土壤等造成一定的污染。
云南省農村經濟發展較為滯后,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83.1%的農戶使用農藥,近半數農戶向個體戶購買;大部分施藥者在施藥過程中采取了一定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帽子、乳膠手套或穿乳膠鞋、防護衣等,但仍有部分農戶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或中毒癥狀。調查也發現,多數農戶對農藥儲存不當,置于雜物間、床下或隨意存放均可能污染周圍物品,甚或致小孩誤食誤傷等嚴重后果。藥瓶的處理方式也多數不當,未清洗干凈的藥瓶內有殘留農藥,隨意丟棄或賣掉均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如上所述,云南省農村環境衛生現狀已與快速發展的經濟水平不相適應,針對本次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云南省農村經濟水平較低的現狀,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①在加速農村經濟建設的同時,繼續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使農村居民真正意識到潔凈生活環境的重要性;②從改變不良日常生活習慣著手,如喝開水、勤洗手、創造整潔的室內、庭院環境,尤其注意廚房內環境衛生等;③在國家的扶持下建蓋使用衛生廁所,并保持清潔;④加強科學種植與除害方法的指導,杜絕濫用農藥,宣傳農藥使用注意事項,出現不適癥狀及時就醫;⑤建立集中垃圾池、垃圾箱,并安排專人定時清運及監管;⑥科學排放與處理生活污水,減少對環境土壤與飲用水的污染。以上健康教育的開展與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同時,必須提高居民自身素質,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維護、共同創造美好家園。
本次調查結果還提供了農村居民常見癥狀/病的發生/病情況。各種常見慢性病的患病狀況,為環境衛生對疾病的影響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數據,其內在關系的確定還需要更深入的科學調查研究與分析。
[1] 鐘格梅,趙 鵬,鄭承杰.2011年廣西農村環境衛生健康危害因素調查[J].應用預防醫學,2012,18(5):339-342.
[2]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穩固農村面貌加快改善——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EB/OL].(2014-03-14).http://www.stats.gov.cn/ztjc/ztf x/kxfzcjhh/201208/t20120824_72843.html,2012-08-24/2014 -01-23.
(本文編輯:謝碧鈺)
R127;R163
A
1003-2800(2014)08-0519-03
2014-03-14
張瑞仙(1980-),女,山西太原人,碩士,公衛醫師,主要從事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相關研究。
張旭輝(1978-),男,云南嵩明人,本科,主管醫師,主要從事環境衛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