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貴泓,葛振興,史濟峰
(上海市浦東新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上海 200136)
● 衛生監督 ●
上海市浦東新區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衛生防護現況調查分析
譚貴泓,葛振興,史濟峰
(上海市浦東新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上海 200136)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東新區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衛生防護現況,為從業人員的傳染病防控、職業健康干預措施制定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制結構式問卷對浦東新區所有賓館洗衣房的411名從業人員的衛生防護行為、自覺癥狀等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結果]洗衣房從業人員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耳塞的配備率分別為100.0%、40%、100%、87.5%和0.0%,每次工作時的穿著、佩戴率分別為94.9%、16.8%、19.7%、20.7%和0.0%。在工作前后對手部、手臂均清洗消毒者分別占93.9%和77.9%,每日一次沐浴者1.5%,每日一次工作服換洗者94.4%,工作服有污漬者3.6%。從業人員的自覺癥狀發生率為14.4%,出現自覺癥狀的影響因素有崗位(干洗工)、工齡、口罩佩戴、手部清洗消毒。[結論]浦東新區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的衛生防護狀況不容樂觀,其傳染病防控及職業衛生防護亟待加強。
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傳染病;衛生防護
賓館洗衣房一般設置于四星、五星等高檔賓館內,主要負責賓館布草用品、員工制服、客人衣物的洗滌熨燙工作。大量可能攜帶不可知病原微生物的待洗物品在人工收集、分揀、運輸、洗滌等過程中,容易引發交叉感染。洗衣房工作人員首當其沖,面臨著較大的職業性感染的威脅。另外,洗衣房內還存在著高溫、潮濕、噪聲以及干洗溶劑(如四氯乙烯)等職業危害因素[1-2],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因此,了解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的傳染病防護、職業衛生防護以及健康狀況,并采取相應的防護對策尤為必要。本研究于2013年1-6月對上海市浦東新區所有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的衛生防護及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的傳染病防控、職業健康干預措施制定提供依據。
1.1 對象
調查對象為上海市浦東新區轄區內所有賓館內設洗衣房從業人員,包括干洗工、非干洗工。其中非干洗工包括客房服務員(負責收布草)、布草收發人員(負責布草分揀或發放)、水洗工、熨燙工、壓平工和檢驗員等。本次共發放問卷411份,回收411份,其中有效問卷41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2 調查方法與內容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衛生防護行為、自覺癥狀及傳染病發病情況。
1.3 質量控制
調查采取現場發放、現場作答、當場回收,應答者獨立完成的自填方式。在問卷填寫前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目的、內容和要求上的解釋、說明;問卷回收后,隨機抽查10.0%的調查對象進行復核,確保調查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問卷核對整理后,采用Epidata 3.1雙份錄入,對雙錄入的數據進行一致性檢驗,及時糾正錄入出現的錯誤。
1.4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1進行數據錄入,運用統計軟件SPSS 18.0 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統計學檢驗水準 α=0.05。
2.1 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411名洗衣房工作人員,年齡17~60歲,平均(42.46±8.68)歲。其中男性156人(占38.0%),女性255人(占62.0%)。工齡0~40年,平均(6.36±6.76)年,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上海市浦東新區洗衣房工作人員基本情況
2.2 個人衛生防護行為現狀
2.2.1 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
被調查的411名工作人員均配有工作服,其中188人只配有短袖工作服,46人只配有中袖工作服,121人只配有長袖工作服,其余49人配有長、短袖工作服。洗衣房從業人員的工作帽、口罩、手套、耳塞的配備率分別為40%、100%、87.5%和0.0%。從業人員工作時每次穿著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耳塞者分別占94.9%、16.8%、19.7%、20.7%和0.0%,詳見表2。

表2 上海市浦東新區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 n(%)
2.2.2 個人衛生管理
被調查者在工作前后對手部、手臂均清洗消毒者分別占93.9%、77.9%;每日一次沐浴者6人(占1.5%);工作服換洗每天一次者388人(占94.4%);工作服有污漬者15人(占3.6%),詳見表3。

表3 上海市浦東新區洗衣房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情況
2.3 自覺癥狀及傳染病發病情況
2.3.1 自覺癥狀及傳染病發病情況
被調查的411名洗衣房從業人員中,出現自覺癥狀者59人,構成比達14.4%,其中干洗工出現自覺癥狀者20人,構成比達21.1%。這59名從業人員的自覺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系統(雙手皮膚干燥、手部皮膚皸裂或皮炎、皮膚瘙癢)、神經系統(頭昏、頭痛、睡眠障礙、疲乏眩暈、惡心嘔吐、記憶力減退)、咽部(咽痛)、眼部(眼睛痛灼痛),尤以雙手皮膚干燥為甚,42人自覺雙手皮膚干燥,其次為自覺頭昏頭痛(22人)。被調查者在調查期間無傳染病發生。
2.3.2 自覺癥狀發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性別、年齡、崗位、每日工作時間、工齡、工作服穿著、工作帽佩戴、口罩佩戴、手套佩戴、手部清洗消毒、手臂清洗消毒、沐浴、工作服污漬、工作服換洗頻率14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有崗位、每日工作時間、工齡、工作服穿著、工作帽佩戴、口罩佩戴、手套佩戴、手部清洗消毒和工作服換洗頻率。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以及專業上認為可能相關的因素,即年齡、崗位、每日工作時間、工齡、工作服穿著、工作帽佩戴、口罩佩戴、手套佩戴、手部清洗消毒、手臂清洗消毒和工作服換洗頻率,作為自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結果顯示,崗位為干洗工、工齡是酒店洗衣房從業人員發生自覺癥狀的危險因素,而口罩佩戴、手部清洗消毒為保護因素,見表5。

表4 變量定義與賦值情況

表5 浦東新區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自覺癥狀發生率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洗衣房內存在高溫、潮濕、噪聲、干洗劑(如四氯乙烯)等職業危害因子。有關臨床報道四氯乙烯對肝臟有損害,反復接觸可引起皮炎和濕疹,長期接觸可有疲乏、眩暈、惡心和酩酊感等不適[3];長期在噪聲環境里工作會產生聽覺疲勞、聽覺敏銳性下降,聽覺器官發生永久性病變——噪聲性耳聾及“噪聲病”等疾患[4]。而相關調查顯示浦東新區賓館內設洗衣房溫度均超標,相對濕度、風速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合格率偏低,照明也未達標準,洗衣房各區域空氣中均存在一定濃度的四氯乙烯氣體[5]。同時,洗衣房內還存在傳染病傳播隱患。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從業人員的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本次調查的411名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在調查期間未發生傳染病,其自覺癥狀集中反映的是職業性危害,發生率為14.4%,低于朱彩菊[6]等報道的上海部分中心城區洗衣房直接接觸有害因素從業人員(38.8%)。調查中95名干洗工的自覺癥狀發生率為21.1%,低于許時淮[7]等報道的駐馬店市干洗行業從業人員(39.9%)。從業人員的自覺癥狀主要表現為雙手皮膚干燥、頭昏頭痛、皮膚皸裂、皮炎等,與相關行業的調查結果類似[8-9]。
本調查顯示,崗位為干洗工、工齡、口罩佩戴和手部清洗消毒是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發生自覺癥狀的影響因素。這一調查分析結果一方面提示干洗工、工齡長者是賓館洗衣房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對象,另一方面說明職業衛生防護不足是賓館洗衣房從業人員發生自覺癥狀的主要原因。調查發現洗衣房從業人員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耳塞的配備率不高,同時穿著、佩戴率也低;個人衛生管理也有待改善:被調查者在工作前后對手部、手臂均清洗消毒者分別占93.9%、77.9%,每日一次沐浴者僅1.5%,工作服換洗每天一次者94.4%,工作服有污漬者3.6%。另外,從業人員每日工作12個小時者49人,構成比達11.9%,而有關文獻報道有害因子接觸濃度增高或時間延長,將使癥狀加重[10],故賓館還應合理安排每日工作時間,以減少職業危害對從業人員的影響。
盡管本次調查中從業人員的自覺癥狀集中反映的是職業性危害,但洗衣房存在著傳染病傳播隱患,尤其在對待洗滌物品進行收集、分揀過程中,從業人員感染傳染病的風險較大。2008年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某大酒店就發生過住宿客人身上的疥螨經床上用品傳播給酒店服務員的事件。因此,從業人員的傳染病防控仍不容忽視,而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者的手部、手臂清洗消毒、沐浴、工作服換洗情況均有待改善,反映了從業人員的傳染病防范意識需進一步強化。
綜上所述,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各賓館洗衣房的傳染病防控指導,督促賓館配備防護用品,規范洗衣房人員衛生管理,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及健康檢查,以提高其職業衛生防護意識和防護行為形成率[11-12]。但由于公共場所相關的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規范對洗滌、消毒的流程,操作員工的個人傳染病防護、職業衛生防護等缺乏明確的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對賓館洗衣房的衛生監管依然任重道遠。
[1] 劉雅梅,杜立華.北京市部分洗衣房中四氯乙烯污染現狀[J].職業與健康,2005,21(3):353-354.
[2] 許時淮,魏桂梅.干洗行業職業危害調查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5,22(5):458-459.
[3] 吳執中.職業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
[4] 王忠誠.醫療設備噪音污染的危害及防護[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9,15(1):74-75.
[5] 葛振興,唐 琳,梁思思,等.上海市浦東新區賓館內設洗衣房衛生設施設備及環境衛生現況調查及分析[J].中國衛生監督,2013,20(6):569-572.
[6] 朱彩菊,孫廣文,倪蘊娥,等.上海部分中心城區洗衣行業職業衛生狀況調查[J].勞動醫學,2000,17(4):213-215.
[7] 許時淮,魏桂梅.干洗行業職業危害調查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5,22(5):458-459.
[8] 徐業林,童 英,張 榮,等.42家干洗店衛生現狀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調查[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1,7(6):423-425.
[9] 任平平,顧光霞,任鐵石,等.干洗行業職業危害調查[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1999,10(2):79-80.
[1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衛生基準,四氯乙烯、二氯甲烷、環氧氯丙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11] 葉少兵.揚州城區洗衣店衛生狀況調查[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4,(1):10.
[12] 成蔡蕓,王燁菁,許 寧,等.上海市黃浦區洗衣房衛生狀況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05,17(1):7.
(本文編輯:何慶節)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analysis on the staffs’ health protection work in hotels laundry room in Pudong new district of Shanghai
TAN Gui-hong, GE Zhen-xing, SHI Ji-feng
(Pudong New District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Bureau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136, China)
ObjectiveTo know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affs’ health protection whom work in hotel laundry room,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making the measures ab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intervention.MethodsInvestigated 411 staffs’ health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self-feeling symptom by self-making structural questionnaire in all hotels laundry room in Pudong new district.ResultsThe rate of equipping working clothes, working cap, mask, gloves and earplug respectively was 100.0%,40%, 100%, 87.5% and 0%. And the rate of the staffs in these protection tools respectively was 94.9%, 16.8%, 19.7%, 20.7% and 0.0% when they were in worki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staffs whom cleaned and disinfected their hands and arms before and after work respectively was 93.9% and 77.9%. Only 1.5% staffs had bath daily. 94.4% staffs changed and washed their working clothes daily. 3.6% working clothes had blot. The self-feeling symptom of the staffs was 14.4%. The position of the staffs’ self-feeling symptom was dry-cleaner, seniority, the wearing of respirators, the rinse and disinfection of arms.ConclusionsIt was not optimistic th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affs’ health protection work in hotel laundry room in Pudong new district. It is urgently need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protection.
hotel Laundry room, employees, infectious diseases, health protection
R135;R181.3+1
A
1003-2800(2014)12-0773-04
2014-05-28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創新資助項目(PKJ2010-Y23)
譚貴泓(1986-),女,湖南郴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監督方面的工作。
史濟峰(1971-),男,上海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監督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