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CCTV曝光電商銷售假冒商品揭秘行業(yè)潛規(guī)則
■陳鵬
3月19日晚間,CCTV2-《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當當網售賣的化妝品來“天照天”批發(fā)市場,而當當網方面提供不出任何能證明“正品”的進貨憑證。而據雅詩蘭黛公司確認,當當網以355元售賣的雅詩蘭黛精華紅石榴水與其官方渠道產品不符。
次日,當當網方面發(fā)布聲明進行回應,稱已經對被投訴的店鋪進行關店處理,將提供無條件退貨服務。
根據近年來對化妝品品類網購的監(jiān)測發(fā)現,真假問題是用戶網購化妝品最擔憂的,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盤點化妝品電商售假風波諸多亂象。
2013年,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公布的2012年網購統(tǒng)計數據顯示網售化妝品假貨泛濫。
緊接著“麗人麗妝”CEO黃韜通過微博公開拋出“網上銷售的化妝品80%都是假貨”之說。


其后,正風光無限的化妝品垂直電商聚美優(yōu)品、樂蜂網相繼卷入售假風波,再一次刺激了網上化妝品消費者的心臟(詳見專題:聚美優(yōu)品PK樂蜂網首度曝光化妝品電商售假內幕www.100ec.cn/zt/anl_hzhp/)。
2013年12月,金華公安局破獲一起制售假冒化妝品大案,淘寶店銷售國內某一知名品牌化妝品,但網店里的乳液、眼霜等都是他在家里勾兌的,短短8個月的時間,他的三家網店,信譽度都達到了5鉆,交易金額高達600余萬元。
頻頻被曝的知名電商網站售假事件,給國內本就孱弱的化妝品電商行業(yè)重擊,整個美妝電商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13年化妝品交易額達773.8億元,網購占比25.46%,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中。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jiān)測數據顯示,2008年~2012年,我國化妝品網購交易額占化妝品零售總額從4.6%增長到21.9%,預計到2015年,化妝品網購交易規(guī)模將超過1200億元。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jiān)測數據顯示,根據化妝品商供應在國內互聯(lián)網上銷售的總數量與實際銷售數量相比,大約兩成以上的化妝品是假貨。真品、正品依然是用戶關注的熱點,每10個消費者中就有9人對于化妝品真假問題產生質疑。
相關法律:據今年315開始實行的新消法大幅提高了賠付比例,經營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賠付金額提高到3倍;不足500元的,一律按500元賠償。如果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不能提供賣家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lián)系方式的,網交平臺需要先行賠付,然后通過扣除保證金等方式,對賣家進行追償。并且,如果經營者明知商品存在缺陷仍銷售,造成消費者或他人人身傷害,應賠償醫(yī)療費、交通費等,造成精神損害的,可追討精神損害費。
據業(yè)內人士稱目前網上銷售的低價化妝品,除了少部分特價及小樣贈品,其他很可能是仿冒品或者是快要過期的正品。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調查表明,所謂化妝品售假,主要有這幾種形式:純粹的假貨、真假混賣、高仿正裝、假冒小樣、未繳納關稅的水貨、臨近過期產品、稀釋后的正品或假貨。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分析認為:
第一,電商售假造成人身傷害,應承擔賠償責任。據統(tǒng)計,去年一年,在化妝品誘發(fā)病害的患者中,激素過敏性皮炎占到三分之一。過敏性皮炎,已經成為化妝品傷害的頭號殺手。如果因為銷售假冒偽劣化妝品,給消費者造成人身損害,我國《消法》、《產品質量法》以及今年3.15日開始頒布實施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對此都有相關規(guī)定。作為售假商販,應該對消費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二,電商知假縱容售假,應承擔連帶責任。按照新《消法》規(guī)定,網購平臺都會有針對賣家的認證措施,并對賣家信息進行及時更新。除此之外,網絡交易平臺,自身還負有其他義務,比如告知消費者風險防范、規(guī)范信用評估服務、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制定糾紛解決規(guī)則及協(xié)助解決爭議等。如果平臺不履行應盡義務,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也要承擔相應責任。當承擔連帶責任時,消費者可以選擇同時向賣家和網購平臺索賠,也可以選擇單獨向其中一方索賠。
第三,電商售假,涉嫌不正當競爭。化妝品賣的更多的是品牌溢價,這是化妝品行業(yè)的特殊性。國際大品牌如雅詩蘭黛、蘭蔻等都有自己的連鎖平臺。電商平臺無法取得品牌正當渠道,退而求其次,容忍摻雜摻假的化妝品流通,讓低價傾銷沖擊品牌市場,有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槍打出頭鳥,不知哪個平臺會在成為以儆效尤的犧牲品。
第四,售假達到一定量,可能觸犯刑法。通過電商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化妝品已經層出不窮。如果商家假冒偽劣化妝品達到一定價值,或者有其他嚴重結果發(fā)生,有可能觸犯刑法,將會受到相應刑罰。
第五,電商屢屢犯規(guī),準入制度建設迫在眉睫。相應的監(jiān)管、有效的評估體制、更新的法律犯規(guī),需要相應跟進。國內化妝品電商發(fā)展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電商立法進度的緩慢,缺乏的監(jiān)管,行業(yè)標準的缺失。相關部門對網購零售產品準入制度的推行已經迫在眉睫。
據國內知名網購維權專家、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姚建芳助理分析師認為:
由于化妝品造假成本低,讓一些不法商家蠢蠢欲動,近年來電商頻頻價格戰(zhàn),為了能夠承擔價格戰(zhàn)帶來的成本壓力,電商不擇手段,使用隱蔽的摻假手段攤低成本。
網絡已經成為假冒化妝品的通路,由于成本低、監(jiān)管不嚴,在一些地區(qū)存在成規(guī)模的假冒化妝品生產基地,原本通過小商品批發(fā)市場發(fā)往三四線城市,隨著國家打擊力度的增強,這些造假產品的銷售渠道逐漸向線上轉移。
此外,姚建芳提醒廣大網購用戶,網購化妝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比價格,莫貪便宜。一般來說,不論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專柜產品,拿貨折扣在5.5至7.2折之間,化妝品實體店最大的折扣在7折上下,對電商來說,幾乎很難從官方渠道拿到5折的貨源。因此,長期低于進貨價的商品慎重考慮,不要貪小便宜。

第二,查批號,看信息。一般來說,每個大牌的化妝品都有其獨特、固定的批號格式,因此,千萬不要輕易地相信什么防偽碼、防偽電話查詢、手機查詢這些東西,仿貨廠商自己完全可以制作出來。在購買前一定要用心鉆研一下它的標簽、批號、條形碼。
第三,看包裝,重細節(jié)。首先判斷其做工,無論仿貨仿得如何精湛,它在做工上一定和正品有所區(qū)別,關鍵在于消費者是否細心。其次看其印刷,如果印刷的邊緣不整齊的話,其為仿貨的幾率較大。最后查看各小細節(jié),如開口的條紋、封層等處。膏狀體的化妝品一般螺紋都是比較均衡清晰的,而仿品則參差不齊。很多時候假貨為了節(jié)省成本,一些像開口、封口的地方會用泡沫或其他東西代替,但正品則用錫紙封存得很細致。
第四,聞味道,判真假。一般的正品護膚品味道小、重自然,香味雅致、綿綿悠長、淡雅清新、沁人心脾。仿貨的話香味比較濃、比較香,一股劣質香水的感覺。
第五,選網站,要發(fā)票。網購化妝品最好選擇大型正規(guī)的購物網站,對于一些打著超低價的商家保持距離,并且網絡團購超低折扣需謹慎,多數有假。此外,下單務必索要發(fā)票,并保存QQ、旺旺等聊天記錄以及訂單截圖等相關憑證,以防出現糾紛時有效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