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菊香
摘 要: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戶收入結構的多樣性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多元化需求。本文在對張掖市150戶農戶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將樣本農戶分為種養戶和普通戶,通過對不同類型農戶的金融需求特點,以及農村金融供給對不同類型農戶金融需求滿足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戶;農村金融
2004年至2014年連續十一年發布的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下,農村金融需求結構呈現多樣性,但金融供給滯后的矛盾凸顯。本文從不同類型農戶的借貸需求及滿足情況這一微觀視角出發,選擇150戶農戶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收入來源不同將樣本農戶分為收入來自種植業、畜牧業和養殖業的種養戶,以及部分或全部收入來自工資、個體經營和打工的普通戶,通過對比分析,探究兩者的金融需求特點,分析影響不同類型農戶金融需求的主要原因,提出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議。
一、不同類型農戶的金融需求分析
無論是種養戶還是普通戶,借貸行為都較為普遍。調查的150戶農戶中,62.67%的農戶發生過借貸行為,其中,向親朋好友借款的占42%,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占58.67%,向民間借貸組織貸款的占1.33%。
(一)借款規模。調查顯示,受規模化種植及農業種植成本上升的影響,種養戶的資金需求規模大于普通戶。種養戶中,沒有資金需求的占16.07%;資金需求規模在2-5萬元、5-10萬元、10萬元以上的分別占17.86%、32.14%和33.93%。普通戶中,沒有資金需求的占31.91%,資金需求在2萬元以下、2-5萬元、5-10萬元、10萬元以上的分別占4.26%、12.77%、27.65%和23.40%。
(二)借款目的。本文根據借款目的的不同,將借貸需求分為四個方面,即,生產性需求(農業投入)、投資性需求(商業投資)、應急性需求(子女上學、婚喪嫁娶、看病)和生活性需求(農村建房、進城購房、大件消費),調查結果見表1和表2。
1、不同類型農戶的主要借貸需求相似,但戶均需求金額和主要借貸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差別較大。種養戶和普通戶的主要借貸需求均為生產性需求,但種養戶的平均資金需求金額較普通戶高8.56個百分點,種養戶生產性資金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較普通戶高12.8個百分點。
2、不同類型農戶的投資性需求和應急性需求差別較大。種養戶中未發生通過借貸資金來滿足投資性需求的情況,普通戶在投資性需求方面的比例卻達到了31.76%,僅次于生產性需求。種養戶應急性需求的平均借貸金額較普通戶低26.74%,應急性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較普通戶高8.5個百分點。
3、房屋支出拉動生活性借貸需求走高。與種養戶戶均10.33萬元的生活性借貸需求相比,普通戶的生活型需求金額戶均只有7.45萬元。種養戶生活性借貸需求占總需求的比例高達26.53%,其中,農村建房和城市購房占總需求的比例分別為11.13%和11.69%;盡管普通戶生活性借貸需求占總需求的比例低于種養戶,但農村建房和城市購房占生活性借貸需求的比重卻高達75.61%。
4、普通戶的大件擁有量高于種養戶。因大件消費發生借貸的種養戶和普通戶各有1戶,且大件消費占總需求的比例在4%以內。調查顯示,種養戶電腦、冰箱、電動車、手機、電視、農用車、洗衣機、汽車的戶均擁有量分別為0.41、0.82、1.38、2.34、1.14、0.79、1和0.34;普通戶的戶均擁有量分別為0.67、0.97、1.44、2.56、1.25、0.78、1.07和0.34,明顯高于種養戶。
形成上述特點的原因在于,首先,種養戶在生產過程中需先期投入大量資金,但種養戶很難獨立湊齊生產資金,以致大部分資金來自借貸,故種養戶的生產性借貸需求強烈;對普通戶而言,除外出打工、投資等收入外,種養殖是其又一重要收入來源,但普通戶一般只維持現有種養規模,盡管生產性需求占有較大比重,需求金額卻低于種養戶。其次,商業投資是普通戶經濟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其投資性需求愿望強烈。此外,盡管種養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其資金大多投入到了農業生產中,閑余資金有限,對應急性需求的愿望強于普通戶。第三,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民進城購房,加之新農村建設等各種形式的拆遷,農民開始大量建房,導致了較大的住房支出。第四,普通戶的預期收益相對穩定,且農業生產性支出較小,因此其在大件消費方面的需求愿望強于種養戶。
二、農村金融供給對不同類型農戶需求的滿足情況
調查顯示(表3),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是農戶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親朋好友間的友情借貸是農戶短期周轉資金的重要來源,民間組織借貸主要滿足農戶應急性資金需求。
(一)正規金融機構供給分析。縣域正規金融機構主要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但只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鄉(鎮)一級設有營業網點。盡管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在滿足農戶生產性需求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對其他方面需求的滿足率較低,且對不同類型農戶的金融供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選擇。
1、服務內容和形式簡單,難以滿足農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調查顯示,66.07%的種養戶與正規金融機構發生過借貸關系,高于普通戶11.81個百分點,且對種養戶和普通戶的供給主要是滿足生產性需求。調查中,44.64%的種養戶認為應增加婦女小額貸款的融資力度,70.21%的普通戶認為應增加個人創業貸款的融資力度。由于農業生產周期長、風險高,且農戶的生活性需求,特別是建房買房的回報率低,加之農戶本身缺乏銀行所需的抵押擔保物,以及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制度安排不健全,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導致金融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難以滿足農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對不同類型農戶的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差別較大。涉農金融機構對種養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7.3%到10.46%不等,對普通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6.6%到10.46%不等;對種養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5.08萬元/戶,對普通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4.49萬元/戶。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主要取決于家庭收入和擁有的社會資本,以致借貸資金主要流向了相對較富的農戶手中,在促進這部分農戶生產的同時,也加大了農村的貧富差距。
3、銀保合作成為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的訴求點。對于缺少資金時的借款途徑,76.78%的種養戶和64.89%的普通戶選擇從金融機構借款。對于需要增加的金融服務,42.86%的種養戶和56.38%的普通戶認為應增加農業保險覆蓋面。轄內保險機構除開展奶牛保險外,基本未涉及其他種養險種,以致金融機構出于防范風險考慮,不愿意大范圍開設涉農信貸業務,增加銀保合作成為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的訴求點。
(二)非正規金融供給分析。友情借貸較為活躍,對滿足農戶多方面的金融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友情借貸對滿足種養戶的金融需求發揮了很大作用,選擇友情借貸的種養戶達到了33.93%。同時,友情借貸對普通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的普通戶占39.15%,有效滿足了普通戶多方面的融資需求。說明在正規金融機構融資不能滿足農戶金融需求的背景下,友情借貸方便、靈活的特點,以及以及時信息發現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為主的小農經濟圈層結構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村各層次的融資需求。
非正規金融供給存在體制性障礙。除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外,無論是種養戶還是普通戶,友情借貸占據了民間借貸的主導地位。民間借貸組織的合法性長期受到質疑,也一直被排除在國家正規法律體系之外,其持續發展受到各種限制和阻礙。由于民間借貸組織的生存空間受限,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和親友之間的小額借款不能滿足農戶借貸需要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對農戶金融需求的支持作用未充分發揮。
三、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議
上述分析表明,農戶從正規融資渠道和非正規融資渠道借貸都存在一定的制約和障礙,很難滿足不同類型農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應建立一個多種供給主體廣泛參與、分工有序、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
(一)改善正規金融機構供給渠道。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可在滿足不同類型農戶金融需求上進行分工合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有利于提高經營績效的激勵機制,并堅持以普惠性為核心的經營原則,滿足各層次農戶的生產性、應急性方面的金融需求。其他商業銀行可通過政策引導、法律約束等方式,以滿足高層次農戶的生活性需求為己任,加大對農戶融資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建議在以差異化的監管政策為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積極開展“引行入張”和“引行入農”工作,多渠道引進股份制銀行、區域銀行在張掖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商業銀行在農村設立網點。
(三)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使其以“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為依托,以小額信用貸款為橋梁,以滿足普通農戶的信貸需求為重點,多途徑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將普通農戶作為基本客戶群,努力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
(四)創新農業保險服務方式。建議保險機構樹立“大農險”概念,加強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在重點發展保障支柱型農產品險種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財產險、貨運險、責任險等業務,為農戶提供一攬子保險服務,消除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王學信.農戶的金融需求及其解決途徑[J].商業研究,2006,(24):136-139.
[2]毛金明.山西省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的調查報告[J].中國金融,2007,(18):67-68.
[3]蔣國政,柏向東,黃小勇.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非對稱性的調查與思考[J].海南金融,2008,(9):71 -74.
[4]杜曉穎.基于農戶收入結構變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J].商業研究,2011,(3):203-207.
[5]李培強.特色農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的調查分析[J].金融縱橫,2009,(4):47-49.
Looking Upon the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in Zhangye City
FANG Juxiang
(Zhangye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diversity of farmersincome structure puts forward diversified 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farmers into farming households and ordinary peasant household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words: farmers; rural finance
責任編輯、校對:趙舒怡
2、對不同類型農戶的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差別較大。涉農金融機構對種養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7.3%到10.46%不等,對普通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6.6%到10.46%不等;對種養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5.08萬元/戶,對普通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4.49萬元/戶。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主要取決于家庭收入和擁有的社會資本,以致借貸資金主要流向了相對較富的農戶手中,在促進這部分農戶生產的同時,也加大了農村的貧富差距。
3、銀保合作成為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的訴求點。對于缺少資金時的借款途徑,76.78%的種養戶和64.89%的普通戶選擇從金融機構借款。對于需要增加的金融服務,42.86%的種養戶和56.38%的普通戶認為應增加農業保險覆蓋面。轄內保險機構除開展奶牛保險外,基本未涉及其他種養險種,以致金融機構出于防范風險考慮,不愿意大范圍開設涉農信貸業務,增加銀保合作成為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的訴求點。
(二)非正規金融供給分析。友情借貸較為活躍,對滿足農戶多方面的金融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友情借貸對滿足種養戶的金融需求發揮了很大作用,選擇友情借貸的種養戶達到了33.93%。同時,友情借貸對普通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的普通戶占39.15%,有效滿足了普通戶多方面的融資需求。說明在正規金融機構融資不能滿足農戶金融需求的背景下,友情借貸方便、靈活的特點,以及以及時信息發現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為主的小農經濟圈層結構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村各層次的融資需求。
非正規金融供給存在體制性障礙。除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外,無論是種養戶還是普通戶,友情借貸占據了民間借貸的主導地位。民間借貸組織的合法性長期受到質疑,也一直被排除在國家正規法律體系之外,其持續發展受到各種限制和阻礙。由于民間借貸組織的生存空間受限,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和親友之間的小額借款不能滿足農戶借貸需要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對農戶金融需求的支持作用未充分發揮。
三、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議
上述分析表明,農戶從正規融資渠道和非正規融資渠道借貸都存在一定的制約和障礙,很難滿足不同類型農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應建立一個多種供給主體廣泛參與、分工有序、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
(一)改善正規金融機構供給渠道。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可在滿足不同類型農戶金融需求上進行分工合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有利于提高經營績效的激勵機制,并堅持以普惠性為核心的經營原則,滿足各層次農戶的生產性、應急性方面的金融需求。其他商業銀行可通過政策引導、法律約束等方式,以滿足高層次農戶的生活性需求為己任,加大對農戶融資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建議在以差異化的監管政策為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積極開展“引行入張”和“引行入農”工作,多渠道引進股份制銀行、區域銀行在張掖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商業銀行在農村設立網點。
(三)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使其以“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為依托,以小額信用貸款為橋梁,以滿足普通農戶的信貸需求為重點,多途徑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將普通農戶作為基本客戶群,努力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
(四)創新農業保險服務方式。建議保險機構樹立“大農險”概念,加強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在重點發展保障支柱型農產品險種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財產險、貨運險、責任險等業務,為農戶提供一攬子保險服務,消除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王學信.農戶的金融需求及其解決途徑[J].商業研究,2006,(24):136-139.
[2]毛金明.山西省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的調查報告[J].中國金融,2007,(18):67-68.
[3]蔣國政,柏向東,黃小勇.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非對稱性的調查與思考[J].海南金融,2008,(9):71 -74.
[4]杜曉穎.基于農戶收入結構變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J].商業研究,2011,(3):203-207.
[5]李培強.特色農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的調查分析[J].金融縱橫,2009,(4):47-49.
Looking Upon the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in Zhangye City
FANG Juxiang
(Zhangye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diversity of farmersincome structure puts forward diversified 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farmers into farming households and ordinary peasant household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words: farmers; rural finance
責任編輯、校對:趙舒怡
2、對不同類型農戶的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差別較大。涉農金融機構對種養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7.3%到10.46%不等,對普通戶的貸款年利率安排從6.6%到10.46%不等;對種養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5.08萬元/戶,對普通戶的平均授信額度為4.49萬元/戶。貸款利率和授信額度主要取決于家庭收入和擁有的社會資本,以致借貸資金主要流向了相對較富的農戶手中,在促進這部分農戶生產的同時,也加大了農村的貧富差距。
3、銀保合作成為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的訴求點。對于缺少資金時的借款途徑,76.78%的種養戶和64.89%的普通戶選擇從金融機構借款。對于需要增加的金融服務,42.86%的種養戶和56.38%的普通戶認為應增加農業保險覆蓋面。轄內保險機構除開展奶牛保險外,基本未涉及其他種養險種,以致金融機構出于防范風險考慮,不愿意大范圍開設涉農信貸業務,增加銀保合作成為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的訴求點。
(二)非正規金融供給分析。友情借貸較為活躍,對滿足農戶多方面的金融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友情借貸對滿足種養戶的金融需求發揮了很大作用,選擇友情借貸的種養戶達到了33.93%。同時,友情借貸對普通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的普通戶占39.15%,有效滿足了普通戶多方面的融資需求。說明在正規金融機構融資不能滿足農戶金融需求的背景下,友情借貸方便、靈活的特點,以及以及時信息發現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為主的小農經濟圈層結構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村各層次的融資需求。
非正規金融供給存在體制性障礙。除從正規金融機構融資外,無論是種養戶還是普通戶,友情借貸占據了民間借貸的主導地位。民間借貸組織的合法性長期受到質疑,也一直被排除在國家正規法律體系之外,其持續發展受到各種限制和阻礙。由于民間借貸組織的生存空間受限,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和親友之間的小額借款不能滿足農戶借貸需要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對農戶金融需求的支持作用未充分發揮。
三、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議
上述分析表明,農戶從正規融資渠道和非正規融資渠道借貸都存在一定的制約和障礙,很難滿足不同類型農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應建立一個多種供給主體廣泛參與、分工有序、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
(一)改善正規金融機構供給渠道。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可在滿足不同類型農戶金融需求上進行分工合作。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有利于提高經營績效的激勵機制,并堅持以普惠性為核心的經營原則,滿足各層次農戶的生產性、應急性方面的金融需求。其他商業銀行可通過政策引導、法律約束等方式,以滿足高層次農戶的生活性需求為己任,加大對農戶融資的支持力度。
(二)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建議在以差異化的監管政策為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積極開展“引行入張”和“引行入農”工作,多渠道引進股份制銀行、區域銀行在張掖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商業銀行在農村設立網點。
(三)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使其以“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為依托,以小額信用貸款為橋梁,以滿足普通農戶的信貸需求為重點,多途徑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將普通農戶作為基本客戶群,努力擴大涉農貸款覆蓋面。
(四)創新農業保險服務方式。建議保險機構樹立“大農險”概念,加強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作,在重點發展保障支柱型農產品險種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財產險、貨運險、責任險等業務,為農戶提供一攬子保險服務,消除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王學信.農戶的金融需求及其解決途徑[J].商業研究,2006,(24):136-139.
[2]毛金明.山西省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的調查報告[J].中國金融,2007,(18):67-68.
[3]蔣國政,柏向東,黃小勇.農戶金融需求與供給非對稱性的調查與思考[J].海南金融,2008,(9):71 -74.
[4]杜曉穎.基于農戶收入結構變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需求[J].商業研究,2011,(3):203-207.
[5]李培強.特色農業發展與金融支持的調查分析[J].金融縱橫,2009,(4):47-49.
Looking Upon the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From th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in Zhangye City
FANG Juxiang
(Zhangye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Zhangye Gansu 734000)
Abstrac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diversity of farmersincome structure puts forward diversified 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urvey of 150 peasant households, the paper divides the sample farmers into farming households and ordinary peasant households,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as well a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demand for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words: farmers; rural finance
責任編輯、校對:趙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