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貿易代表處公布2013年惡名市場名單,把中國列為全球最大的假貨實體市場,指責中國實體市場是假貨的來源地。今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方在惡名市場名單中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描述采用“據稱”或者“據權利人指出”等模棱兩可的措詞,缺乏確鑿證據,也沒有充分分析,是不負責任和不客觀的。
在美國貿易代表處發布的報告中,北京的絲綢市場和廣州的紡織品批發中心等中國實體市場成為全球假貨的最大來源,而在中國各地擁有20多家分店的百腦匯商城則被指倒賣盜版電影、游戲和軟件。
沈丹陽表示,此報告中使用“惡名市場名單并不反映任何違法事實,也不反映美對有關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環境的整體分析”這種措詞并不能使美方免除責任。中方認為美方應全面客觀反映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并作出公正評價,避免對中方企業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沈丹陽透露,在2013年12月舉行第24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方已表達了對美方單方發布所謂的惡名市場報告行為的關注,美方也承諾將在透明度與中國政府和企業溝通合作方面作出多項改進。
沈丹陽強調,中國相關企業和市場也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強內部管理,提升保護意識,完善機制,這些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今年以來美國共對中國發起2起“雙反”調查,同時對5起涉及中國的貿易摩擦案件復審作出了裁決。對此,沈丹陽解釋,貿易摩擦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的伴生現象。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一些國家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市場需求不振,自由貿易理念弱化,不斷出臺和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來保護本國企業,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升溫。另一方面,我國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高中端和低端產品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產品競爭都不同程度的加劇,部分產業、產品對國際市場依存度比較高,個別企業經營不規范,容易引發貿易摩擦。
去年全國出口規模已經超過了22000億美元,而涉案的貿易摩擦金額有36億美元。沈丹陽表示,從數據占比上來看,貿易摩擦并不算很高,需要用平常心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