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媌\整理



從古代身份顯赫的王侯將相到現在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各國政要們,都逃不開“吃”這個關鍵字,加上政要們的影響力和關注度,因此誕生了許多因政而生或者因政而火的美食。
忽必烈的涮羊肉和努爾哈赤的黃金肉
回望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許多帝王成就霸業之前,都曾經有一段心酸的屌絲史。而這段苦兮兮的奮斗史,也讓這些后來在龍椅上不可一世的君主們多了一個接地氣的標簽——廚子。
據傳,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南侵時竟連續打了七天敗仗。后來退卻到一座山谷中,因無糧無米,軍士們戰斗力潰乏,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忽必烈喚來大將軍哈密史,要他帶人馬到山上去捕捉飛禽走獸,暫解軍中饑荒之苦。
哈密史領命親自帶領人馬,跑遍了許多山巒,也沒找到獵物。無奈之下他只好命兩名隨從火速回草原捉幾頭羊來。復命的哈密史將羊獻給忽必烈。忽必烈很高興,急令隨軍廚師趕快弄熟了吃。這時軍中上下全都急不可待地等著呢。一連幾次派人去催,忽必烈還是不見吃的上來,他便大步走到廚房。原來活羊已經殺死,皮也剝離干凈,廚師們正在用刀砍骨切肉。忽必烈向來性情急躁,哪能見人們如此慢動作,再則饑腸作響,實在不是滋味。他便從廚師手里拿過刀來,快速切下一二十塊羊肉片,徑自往鐵鍋沸水中一丟,順便用勺子撈出來,頓覺羊肉的香味直撲臉面。他也不管旁邊眾人如何看待,大口大口吃了起來。也許饑餓久了,此時備感味美可口,忽必烈十二分地滿足。
后來忽必烈南侵大勝,登上了元朝開國皇帝的寶座。一日突想起軍中舊事,他下令宮廷御廚如法炮制當時的美味羊饌,后來這種美味從宮中傳到了民間,這就有了現在我們吃的涮羊肉。
而另外一位大佬努爾哈赤,則是因為好廚藝博得了總兵的青睞,從而有了學會治軍之道的機會。
話說在大清王朝奠基人努爾哈赤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雜魚的時候,曾在總兵府當火頭軍。這位總兵老爺業務能力不怎么樣,倒是個地地道道的吃貨,他府上規定:每餐必需做好八菜一湯,而且天天不得重樣。某次輪到努爾哈赤做菜了,他思前想后一直沒有好主意,眼看著總兵用餐的時間就要到了。突然努爾哈赤靈光一閃,胡亂將大肉片入鍋快燒,還沒等別人看清楚他是怎么調制烹飪的,香噴噴的一盤菜頓時上席了。
萬萬沒想到,努爾哈赤這道胡亂做出的菜意外地戳中了總兵大人的需求,一盆肉吃得干干凈凈,以后一連三天,總兵老爺指名要吃努爾哈赤做的那道肉肴。
努爾哈赤靠小聰明討得了主子歡心。總兵老爺將他取名的“黃金肉”正式列入家肴首席,經常用來招待出入官府的官員,這還是小事一樁,此后,努爾哈赤得以親近總兵,茶余飯后學到了不少治軍領兵之道,對他日后的發展,則可謂大有裨益。
袁世凱的清蒸鴨和江青椰子盅
而另外一些政治名人,雖然自己并不會做菜,但是對吃卻很講究。
孫中山為人勤儉,他最愛吃的一道菜是釀豆腐。這道菜堪稱“味美價廉”,孫中山把它上升到了革命的高度,號召在官宴中用這道菜,在國民黨軍隊中非常流行。后來釀豆腐在全國的普遍流行,可能也與孫中山的這種提倡有關。
后來,袁世凱逼迫孫中山辭職,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他對美食很有些講究。他最喜歡的一道菜是清蒸鴨子。清蒸鴨子所用的鴨子非常講究,連它的飼料都是用非常名貴的鹿茸搗碎,再拌上高粱制成的。
這么奢侈的鴨子當然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得起的,不過“高手在民間”,后來袁世凱愛吃的這個清蒸鴨被民間大廚們改良,變成了上海名菜“八寶鴨子”。
另外一道海南名菜“雞香椰子盅”則和江青頗有淵源。海南至今還流傳著江青和這道菜的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江青去海南考察工作,某日散步之際,一顆熟椰子從樹上掉下來,雖未砸中江青,卻讓她受了驚嚇。驚魂未定的江青氣急敗壞,指著椰子要“斬它的頭,剝它的皮,吃它的肉,喝它的血”,賓館經理當即喚來餐廳大廚,讓他將這只椰果帶回去處置。
面對這只老椰果,大廚犯愁了。江青要處置這個椰子,經理卻要他帶回來,分明是要他將這顆椰果做成一道菜讓江青享用,這可是重大的政治任務,他絲毫不敢怠慢。他知道江青愛吃雞,于是靈機一動,決定將海南名菜文昌雞和冬瓜盅結合起來,并用椰子盅取代冬瓜盅做成一道菜。沒想到,江青十分喜愛這道菜,哪怕以后離開海南了,還常要求廚師給她做這道菜。
這道菜也因此成為了海南島的一道名菜,許多人慕名而來,這道菜也由此得到了另外一個名號:江青椰子盅。
“外交神器”——北京烤鴨
如果把“外交神器”的榮譽冠以一種美食,那無疑是“北京烤鴨”。尤其是在中美建交史上,烤鴨可謂功勛卓著。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國務卿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期間暗赴北京,與周恩來密晤,協商尼克松訪華事宜。會談之時,雙方互相摸底,談話都非常謹慎,會談氣氛也較緊張,直到中午也沒取得什么進展。這時,周恩來適時地說:“我們不如先吃飯吧,烤鴨要涼了。”
午飯共有12道菜,主角是北京烤鴨。周恩來向基辛格介紹了烤鴨的吃法,并親自為他夾上片好的鴨肉,放在荷葉餅上。這讓基辛格倍感主人的好客,食后更是贊不絕口。臨近午飯結束時,周恩來又提議大家舉杯暢飲茅臺,預祝雙方下午會談取得成功。
美酒佳肴,賓主盡歡,融合了雙方的鴻溝,會談也峰回路轉,當天下午和第二天的會談都取得了積極進展。后來,尼克松總統接受邀請,并于1972年2月按計劃如期訪華,中美關系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全球的政治格局也得以改變。
基辛格大概是第一個品嘗烤鴨的美國政客,“只要給我來一份北京烤鴨,我愿意簽署任何文件”。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基辛格對烤鴨的熱愛。
對烤鴨的愛在美國政客那得到了延續。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的兒子小布什當選總統后,兩代布什總統及其家人每年都會多次驅車前往位于華盛頓近郊弗吉尼亞州7號公路邊上的一家“北京飯店”,每去必點“北京烤鴨”。北京烤鴨和他們全家都愛的椒鹽大蝦、北京風味羊排、干煸牛肉絲、干燒四季豆被這家飯店稱為“布什菜單”。
“元首套餐”的生意經
據說現在去北京旅游的人,都會在行程單里加上一條:去西城月壇的慶豐包子鋪,點上一份“主席套餐”——六只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芥菜,總共21元。據報道,這家普通小吃店,迎來了開業以來的人流最高峰,最火的時候,要想堂食一份“主席套餐”,要排上500多號。
而實際上,在世界政壇,類似“主席套餐”的“元首套餐”并不少見,這些原本深藏在民間街頭巷尾的美食,經過各國元首“欽點”,一夜之間全球知名。
法國人講究飲食是世界出名的,不過我們中國大廚也絕非等閑之輩,一道蘿卜湯圓就牢牢抓住了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胃。
奧朗德去年4月訪華時在上海享受了一頓豐盛的中餐,包括蘆筍北極貝、醬牛肉、番茄凍、豆瓣酥、蟹肉南瓜沙拉、芥末草蝦、松茸野菌湯、美極鳳尾蝦、香烤禾牛酥、意式火腿銀鱘魚、山藥和木耳做成的時蔬、蘿卜湯團、核桃酥和花生酥拼盤。
在這么多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中,奧朗德獨獨對市面售價10元一個的蘿卜湯圓贊不絕口,真應了那句老話“酒香不怕巷子深”,食物好吃也不怕沒名氣,是金子總會發光。
去年12月4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訪華的最后一個晚上選擇到成都的香天下火鍋店就餐。其后,為了促進生意,餐館老板推出了888元的“卡梅倫套餐”,包括了卡梅倫點過的所有菜。媒體報道稱,套餐包括香菜丸子、菌菇拼盤以及四川麻辣火鍋的一些經典菜品。
這家餐廳除了推出“卡梅倫套餐”外,還把卡梅倫就餐的包間改成了“首相包間”。此外,有錢或者對英國政治家的飲食習慣特別感興趣的客人還可以多加1000元人民幣,“欽點”為首相服務的服務員。
該餐館一名服務員稱卡梅倫的到來使餐廳一夜成名。“在卡梅倫來就餐以后,我們的顧客明顯增加,至少增加了30%。”“幾天來,有很多客人從上海、北京飛過來,看卡梅倫吃火鍋時坐的包間和座位。”
早在2011年8月,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期間在一家名為“姚記炒肝”的餐館就餐,其品嘗過的菜品包括炸醬面和一些其他小吃,這個套餐隨后被稱為“拜登套餐”。
拜登一行在“姚記炒肝”點了5碗炸醬面、10個包子、拌黃瓜、涼拌山藥、涼拌土豆絲、可樂,共花費79元人民幣(約12.4美元)。
隨后這家小餐館的工作人員說,拜登走后,來店里點炸醬面的食客已經增加了4倍。盡管菜單上還未列出,但很多人點名要吃“拜登套餐”。拜登此行也被媒體稱為“炸醬面外交”。
更牛的還是加拿大總理哈珀,他不僅在中國吃吃喝喝,還極富創新性地創造了一個新的美食。
2012年2月,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加拿大總理哈珀來到北京一家名為“一碗居”的餐館,在品嘗芥末墩時,因為十分喜歡里面的芥末,于是獨創新吃法——用老湯肘子沾著芥末墩里的芥末。后來,該店就將這道用老湯肘子蘸芥末墩汁的新菜肴起名叫“哈珀肘子”,受到了北京市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