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芙芹
摘 要:中職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發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法;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03-01
傳統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學術專家和權威,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語言知識為主,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眾,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無法充分發揮;它忽視了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多邊、多層的交互作用,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也忽視了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的本質。于是,中職英語教學提出了互動反饋的教學模式要求。
一、互動反饋式教學法
互動教學包含兩層涵義:①廣義上是指學校教學一切相關事物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如備課活動互動,講、評課互動,學生作業互動,測驗互動等。②狹義上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課內人際互動,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之間在課內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體性作用,科學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使教學的互動性不斷發展。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導學互動,概念形成互動,聯系實際互動,創新實際互動,邏輯推理互動,最終進行信息匯總、小結。
教學中的反饋,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發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去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它把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這種活動首先是動口,但更是動情、動腦,是要把肢體的動與思想情感的動聯合起來,在建立師生平等的情感基礎上,設置各種類似于現實的環境,采用多種互助合作的方式,優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策略
1、創設情境——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背景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與情景聯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所以情景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格外重要。建立在情景教學基礎上的想象性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被視為語言技能由形成到運用之間的關鍵環節。其主旨在于通過班組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他們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樂于開口說話。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靈活選用,通過相互信任、自由聯想、幽默詼諧、氣氛寬松等來激勵學生使用所掌握的外語知識。
2、教師素質——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前提
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啟動和指導是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前提。教師的指導原則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中心,改變學生的依賴思想,強調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在外語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這一能力。教師系統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并施以正確的指導,會有助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大大促進他們外語學習的自覺性,使他們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語言學習者”(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er)。
3、學生自學——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基穿
在英語課堂中,大多數的學生對教師存在著很強的依賴心理,不懂得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互動教學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學生的經驗、體驗為中介。這樣“從學生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學生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學生對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4、小組討論——英語教學互動反饋教學模式的主體
應用分組形式的合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要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語言活動,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在一個交流的環境中,學習者之間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揭示問題,并就該問題尋求解釋,這種信息雙向傳遞的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心理品質、競爭合作意識和人際關系交往的技能。
綜上所述,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符合創造性的語言操練活動原則,使教學過程從以“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練”為中心,它所追求的正是語言教學和語言習得的理想狀態,即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真實的交往中對新的語言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創造性地學習并使用語言,從而培養言語交際能力和發展創造力。
參考文獻:
[1] 秀靜.高職英語教學采用“交流——互動”模式的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5.(3):
[2] 張正東.中國外語教學法理論與流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