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忠
摘 要:很《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后為德。意識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到“問”、“學”、“讓” 才能算是有德。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制度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因為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的是觀念的改變,德育教育也經歷了幾番波折。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德育教育又重新提升到了與教學知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本文就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從小學德育課程的校本建設現狀,以及小學德育課程校本建設的重要性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德育課程;樣本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60-01
在2014年春節聯歡晚會中,有一個叫做《扶不扶》的小品節目,講述的就是我們生活中可能會經常遇到的事情,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在你面前摔倒了,那么你要不要去扶起來呢?按照我們做人的良心來說,肯定是扶起來。但是人們都被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影響了,扶著怕被扶著粘上自己不放,真正被摔倒了又沒人敢去扶,進而導致惡性循環。這種現象說到底,還是人們的品德觀念的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教育部門的重視。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又被重新提到了小學教育的日程上來,并且放到了與知識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本文就以小學德育教育校本建設的目的和實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一、小學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德育教育始終存在于我國教育體制中,但因為社會環境和價值觀念的不斷變化,德育教育也一度成為了形式化,和流程化,甚至是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就目前我國德育教育的現狀來看,存在著很多的爭議和問題。
1、德育課程不被重視
在我國應試教育制度下,學校和家長只是過多的關注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忽略了對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近而也造成了近年來多發的,學生學習壓力大,承受能力不夠跳樓,自我傷害的案件發生。以及同學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因為一些本可以忽略的矛盾,引發了一起起不可挽回的血案,這就都德育教育的缺失引發的案例。
在學校教育中,相比較其他學科來說,德育教育特別是作為副課的思品課來說,更是不被重視,因為考試中德育教育不作為必考科目,也不會計入考試成績,因此無論是從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師組織教學和家長的來說,各方面都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培養。
2、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單一
在調查中筆者也發現,雖然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學內容基本上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的實施起來。而一些需要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內容,一般都會是課堂上一筆帶過,學生缺乏體驗,和進一步的認知。
3、德育課程流于形式
實現德育教育的成果的途徑就是班會、少先隊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但現在很多學校的德育課程都是流于形式。課堂教育匆匆帶過,而班隊活動基本上也流于形式。如在每年的“學雷鋒日”,基本上就是搞搞宣傳活動,或者到某個敬老院慰問等等,看起來十分熱鬧,但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理解為什么要學雷鋒,為什么要這樣去做,這也是德育教育的失敗之處。
二、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正處于知識積累和思想成長的階段,現在我們給他們撒下什么樣的種子,將來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成果。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比較單純,極易學習和模仿,在他們的成長階段如果沒有正面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和教育,極容易形成歪曲的人生觀念。面對現在越來越多的子不滿傷害至親,路上遇見有人有難不敢伸手相幫,甚至不惜傷害他人生命來達到滿足私欲的案例發生,可見,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小學德育課程校本建設的重點
1、開放式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生活
在新課程標準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將要從其他基礎學科出發,一方面進行文化知識教育,一方面進行德育培養。這也是小學德育課程樣本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德育中,基本上都是紙上談兵,一帶而過,多是流于形式。開放式德育教育,就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更懂得尊重和關心別人,愿意與人合作,改新道德觀念。在教育方法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特點,鼓勵他們吸納和接收更為先進的思想,并且愿意將這些德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行為準則中去,真實的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制定實際的目標和實施計劃
不同年齡層次的小學生的思想觀念也不同,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標和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首先要讓學生感覺到思品課以及語文、數學都其他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課程,要與自己的生活相關,與自己的思想貼近,才能夠更容易的接受和認可。切記,不要生搬硬套的灌輸和外來不合適的教材運用。
3、實施和評價的善始善終
德育課程校本建設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注重培養的過程。不能為了追求效果,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真正的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校本建設的各個方面。一是學科教育的日常滲透。二是問卷調查、訪談、日常觀察等方式實施。堅持以學生的品德教育成果,和學生的行為反饋為德育教學的實施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智平.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實效性探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2.26(07)
[2] 王秀鳳.小學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現狀及改進對策.[J]學周刊. 2013,52(32)
[3] 鄭敬斌;王立仁. 德育課程內容改革誤區及匡正[J]中國教育學刊. 2013,22(12)
[4] 李洪信.淺析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J]學周刊. 2011,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