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藝槐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可以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化,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不呆板、僵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056-01
目前,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頭腦更靈活、更機敏,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并且不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可以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化,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不呆板、僵化。下面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粗淺體會。
一、克服“從眾心理”,培養學生的與眾不同
多數學生具有從眾心理。他們習慣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來。他們習慣依據課本和老師的講課內容為準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同大家發生矛盾。這種從眾心理容易抑制學生創造思維,而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打破這種心理狀態,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敢于對課文以及老師的話提出疑問。如《狼和小羊》中,設想“狼撲向小羊,小羊有沒有被吃掉?”兒童按照自己的心理總希望小羊沒有死,老師鼓勵學生想出種種辦法對付狼,這是極好的語言訓練,也是求異思維的訓練。教學中可憑這一情景,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設想。
二、改變“單一思考模式”,培養學生多思
思維敏捷、迅速,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重要條件。而討論法最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學生尋求問題盡可能找出多種答案的能力。
如《狐假虎威》一課中,我讓學生討論:“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處走去,你知道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有學生說:“狐貍搖了搖尾巴說,我‘帶著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帶著兩個字就說明了狐貍在前,老虎在后。”有同學說:“課文中寫到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那一定是狐貍在前,老虎在后。”還有同學說:“從百獸眼中也可以看出,它們先看見狐貍,再往狐貍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這說明老虎在狐貍后面。”學生分別從詞語、詞序的先后關系、插圖以及課文內容的理解中幾個方面得到了問題的答案,寓解疑于趣味之中,并且激起了學生積極思維的興趣。
三、滿足學生“自我肯定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
我們上課時不能要求學生答問只許對不許錯。有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常同一般學生不同,要尤其重視正確引導,及時表揚鼓勵。《小貓種魚》的最后一段中,只說了小貓種魚的希望,沒說種魚的結果,更沒對小貓的對與錯進行評論。在讓學生明白了魚是不能在土里生長的事實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小貓種魚是對還是不對呢?答案是多樣的,有的說小貓真傻,白丟了幾條魚。有的說小貓聰明,它會向別人學習。還有的說小貓很愛勞動。其中一位同學說小貓愛勞動,肯動腦筋,它想長出很多魚來,這是對的;土里只能種莊稼,不能種魚,也長不出魚來,所以,小貓種魚是錯的。學生說得多好,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理由充分,語言生動,很有說服力。老師給予表揚,學生十分高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充滿信心,增強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四、打破“思維慣性”,培養學生觸類旁通
思考能夠隨機應變,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觀點,從而形成超長的構思。如“你最喜歡哪篇的寫法?三篇文章在刻畫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著重刻畫人物外貌?哪篇著重刻畫人物語言和動作?哪篇文章著重刻畫了神態?這些側重點都是根據什么確定的?”學生在比較中,認真思考。不僅使學到的知識形成網絡,口頭表達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五、糾正“思維狹窄”的缺點,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在頭腦中創造出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將來才能實現的事實的形象思維的活動。因而,我們說想象是創造力,一切創新活動都離不開想象。
1、續講、續寫故事的結局。當學生讀完課文內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續講、續寫故事內容或結尾,訓練他們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力。如講完《會搖尾巴的狼》、《凡卡》等課文后引導學生續講,他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寫出多種多樣的片段。《誠實的孩子》學完后讓學生思考:“列寧是怎樣給姑媽寫信的?誰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列寧在信中是怎樣寫的?”就這樣,思維的火花一下子就被點燃了。
2、想象作文。低年級學生學了《小猴子下山》一課,老師叫學生模仿,自己編一個小童話故事,一句話一幅畫,可自繪可剪貼,最后粘貼成一本書,高年級的學生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寫想象性作文。
3、寫一事一議的文章,訓練學生聯想的能力。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聯想。寫一事一議的文章就是以類比為出發點,找出它們之間相同或相異屬性的一種推理方法。類比法能夠在廣闊的范圍內把兩個不同的事物從內部有機地聯系起來,產生超長的構想,這就是創造的火花。如學了《幸福是什么》后,讓學生課余時間收集英雄對幸福的看法材料,聯系實際,談談對幸福的理解。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表達、寫作等綜合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要樹立全新的學生觀,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提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學生的創造火花,使學生從小樹立創新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