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課題項目:本文系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隨機介入式”美術教學的實踐性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2013010042摘要:近半個世紀以來,美術教育的普及程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全國高校如雨后春筍般的開設了美術專業,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在呼喚改革的大背景下,美術教育也進行了多次改革,但往往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的教學改革都還只是局限在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卻忽視了教學中授課對象學生的環節。到底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呢?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美術;教學;改革1對美術專業學生個體思想、學習、生活的歷史和現狀的客觀分析
當今社會長期以來的教育,更多地注重了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發展,而忽視了學生本身對其自身的發展和作用。了解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看法及態度,清楚學生的美術學習目的,掌握當下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態以及程度,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向與期許,從而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向。
在思想上,美術專業的學生通常都會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傾向意識非常的明顯,而學校教育日益社會化、開放化也導致了學校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美術專業的學生由于突出的自我意識,缺乏集體觀念,對老師和家長的建議往往采取反對甚至抵觸的情緒,老師們也發明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學生們也采取了左耳聽,右耳冒的方針對策,最終導致學生沒有真正地學習到老師所講授的知識。
在學習上,美術專業學生不但要學好專業技能,還要學好文學、哲學、美學等文化課,才能充分地將自己想要表達的知識在自己的作品當中表現出來,而現如今的社會,美術專業的學生由于只注重美術專業技能方面的訓練,對文化知識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他們的文化素養往往很低。
在生活的歷史上,美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從小就喜愛畫畫,家里優越的條件也能夠滿足繪畫過程中的耗材問題,基本功比較扎實,對未來的美術學習道路充滿了希望和憧憬,渴望在課堂中充實自己的藝術之路;一種是在高考的體制下,為了能夠上大學而尋找的一條捷徑,他們的文化課成績不理想,但是通過短時間內的集訓可以讓美術的專業課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兩種學生都可以成功的考入大學,但是進入到大學之后,這兩種學生的發展將會截然不同,熱愛美術的學生,他們在大學中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充分的發揮他們活躍的思維,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全都放在美術專業技術能力的學習上。而集訓出來的美術學生,對這個專業沒有很多的認識,也并不喜愛這個專業,甚至在課堂上老師布置的基本作業也很難完成,心里壓抑,沒有情緒,最終導致其他的課程也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識不全面,文化素養不健全。
2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新型師生關系既是一種共同的實踐,彼此辯難的互動過程。體現為不斷的交談,尋求啟示,提出問題,不求定論。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是對于那種傳統師生關系而言的一種多層次、多性質的關系體系。它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以實現教育為目標,以兩種對立面主體直接參與交流為實現手段,從而體現了一種以人際、教學、管理為主要特征的關系體系。師生關系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的成效,尤其是隨著各種新課程的改革深入,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從師生關系上講,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如今這種體制的教學環境了,隨著大眾傳媒信息化的日益發達,教師在知識上的壟斷地位已經微乎其微了,學生從網絡或其他渠道獲取得的信息比在課堂里面講學的老師更快、更全面,同時學生能夠在這些渠道去尋找信息的時候,自發的帶有一定的求知欲,吸收起來會比在課堂中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效果要好上很多倍。那么,怎樣讓學生能夠更加忠實的關注教師,怎樣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怎樣構建現代教師的權威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嫻熟的專業技能與自身散發的人格魅力所帶來的影響力。教師必須要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知識,才能保證在課堂中教學成功,贏得學生的信賴與認可。無形之中增加教師的信任度和親和力,有助于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人格魅力是一種強大的感化和召喚的力量,當教師擁有這種超能力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得心應手,各種知識觀點和技能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與承認。他將對自己的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及激勵作用。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意識、精神、思想感情上達到一致,學生就會很容易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同時,學生內心深處能夠自覺自愿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現實中,教師承擔的道德與規范的責任,相比較傳統社會更為艱巨、重大,教師們必須認清角色,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確保各種角色任務的實現。促使教師對知識的權威占有絕對地位,而隨著學生意識的不斷增強,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題,高校學生隨著接觸社會時間的延長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年齡跨度大,經歷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性格,在人身觀、價值觀等方面,都不再像中小學生那樣等待著課堂中的老師進行灌輸和訓練和教育,而更多的是帶著自己的經驗和疑惑來與教授學問的人進行比較,從而獲得自身發展需要的一種滿足。但是在校園中,好多專業的教師認為他們只負責教授專業知識,學生的管理工作與他們無關,那是班主任或者輔導員之類的人應該完成的分內的工作,因此,他們在課堂上并沒有做到教書和育人方面的兼顧。而專業的美術學生性格大多數都比較開朗,他們與老師會經常在一起畫畫,接觸的時間比較長,能夠更加細致的觀察到自己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關系密切,也正因為此,老師的為人處事的原則、風格和氣質等對學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總之,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的美術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積極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增強對周圍事物認識的興趣,使他們能融入集體,發揮特長,增強自信心,進而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以及積極進取的精神。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美術專業的學生管理是一項長期并且嚴峻的工程,我們應該綜合考慮學生和老師在學校中的客觀實際,培養學生的濃厚的文化底蘊,把人文精神貫穿于教學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具有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加強基礎文化素質的學習,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證各方面的協調一致,促進美術專業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新發展。參考文獻:
[1] 常玲.淺談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興趣[J].文學界(理論版),2011(01).
[2] 黃文翠.“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彰顯——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材兩個不同版本的取樣分析及比較研究[J].藝術探索,2008(03).
[3] 沈賽飛.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策略——以學定教,學以致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04).
[4] 董明慧.新課程背景下美術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