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帆
摘 要: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成為培養孩子的重要目標。現在部分幼兒心理發展有一定的缺失 ,不利于幼兒發展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父母有重要的因素。
關鍵詞:心理健康;父母;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66-01
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的科技發展如此之快,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降低了不少。在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強度和克服困難的力度方面努力得還遠遠不夠。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這是所有家庭的愿望。
一、孩子需要家庭的溫馨
父母是孩子很好的榜樣,俗話說“一百位教師,也趕不上一位好母親”,可想而知家庭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今天聽到這么一件事情,讓我感到很震驚,老師問一個中班的孩子,你和爸爸睡還是和媽媽睡呀,孩子說和媽媽睡,老師問為什么啊,孩子說爸爸老打媽媽,媽媽經常哭,所以自己經常和媽媽睡,老師又問那你覺得爸爸打媽媽是爸爸對還是媽媽對呢,孩子沒有猶豫的說,爸爸打媽媽對!不知各位聽到這的時候有什么感觸。家長帶給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平時看孩子的父親也很溫和,不像是有暴力的人,家庭給孩子灌輸的思想遠遠大于幼兒園給孩子的影響,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影響對以后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小的傷害,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孩子有可能會覺得我打別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過錯,從小就形成這種心理陰影,如果現在不矯正的話,以后的發展也會更加的苛刻。
二、孩子需要豐富知識
不知你的孩子了解多少當地的文化知識,又知道多少的歷史文化。可以適當的帶孩子出去走走,長長見識,豐富一下童年的樂趣,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以,不知還有多少時間給“玩”。減負之后的孩子天天讓厚厚的書本壓的喘不過氣來,現在不看、不聽、不學,不知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家庭共同出游不僅促進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能大大增加孩子的閱歷,讓孩子了解地理知識、 文化史跡、產業、節日、與人生學習有關的設施、地區的發展、自然美景、交通要道等。家長可以親自讓孩子來體驗其中的樂趣。
三、培養孩子傾聽別人說話
在家庭里在家庭里,這不僅僅是聽的問題,和講話者講話的內容與技巧都有關系。要使孩子提高聽的注意力,家長就更應該考慮在如何使孩子愛聽的方法上下功夫,使講話的內容吸引孩子。母親要常常叮囑孩子,“寶貝,今天老師說什么?講一些給媽媽聽”等等。即使孩子講話的聲音很小,家長也要表現出一種熱情,注意傾聽。孩子的好動、膽小,常常會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傾聽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可以嘗試和孩子交流,如何傾聽別人說話,傾聽也是一種尊敬別人的方式,嘗試一次不行,那就繼續,讓孩子能夠感覺到傾聽別人是一件驕傲的事情時,她會靜下心來認真聽。
四、培養孩子勤于思考
孩子本來好奇心就很強,什么都想試試,遇見陌生的東西,馬上就會停下腳步仔細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試試。這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一邊阻攔著一邊解說,或認為孩子在淘氣,訓斥道:“不要亂動!”其實這不利于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
要培養孩子勤于思考,家長應留出一些時間上的“空隙”,讓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發現了什么,就應該饒有興趣地一起觀察。而且,孩子一旦問出什么問題,就要作出適合孩子發育階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并認真解釋,可以將孩子的思維擴散,在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嘗試去做。
在父母親如此的鼓勵之中,孩子自然就會朝著“勤于思考”的方向發展了,一定讓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貴,知道什么是危險的。嬰兒出生后從一歲時就開始斷乳,離開母親的乳房,攝取普通的食物。與此同理,為了自立,孩子還需要開始心靈上的“斷乳期”。這時的孩子,以自己貧乏的體驗和知識,開始對發生在自己周圍包括父母和學校里的事進行思考,觀察社會。他們不是以父母或成人教導的那種概念去思索的,而是想建立起自己的觀念。喜歡滔滔不絕的孩子突然變得話語很少,有時也會批評父母,不像以前那樣坦率了,那時家長也許會感覺到一種失落感。這時,家長不能以養育孩子的父母自居,而是以前輩的身份和孩子交往。家長要盡力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和共鳴。勸導,是理解這—時期孩子的要點。孩子不能潛心學習時孩子在生活中要學會許多東西。如果學校里的學習并不特別落后,就用不著如此擔心。但是,看見孩子不能潛心學習,家長總免不了會擔心。那種時候,焦慮不安、嘮嘮叨叨地埋怨,或是嚴厲訓斥、都只會適得其反。在擔心孩子不用功學習之前,家長應向孩子表現出自己勤奮學習的姿態。社會是個大學堂,無論讀書還是學烹調或是學音樂,如果喜歡,即使不走出門外,學習的機會也到處都有。家長不要焦慮,也絕對不能對孩子訓斥,應該主動和孩子一起努力養成愛學習的習慣。孩子為自己不同于別人而感到苦惱時,當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愿望之后,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變得很強烈。這時,有很多孩子都會暗暗地感到苦惱,感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幫助孩子建立開放型的人際關系,客觀地觀察自己,學會體諒對方。現代社會是強調個性化的時代,重要的是應該培育這樣的孩子:承認人有各種不同的個性,理解別人的個性,而且對自己充滿著自信。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