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俠
摘 要:課堂氣氛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一種良好的氛圍之中,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建立和諧關系,增強情感交流;巧設問題,讓學生在課堂思考中獲得知識;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良好氛圍;提高;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190-0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看法。
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曾明確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時,使用的語言在追求準確、嚴謹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帶點詼諧、風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點撥,這樣不僅使優秀的學生因成功而發出笑聲,也能使后進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受到感動,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例如比如:在計算8.8×125,總是有學生寫成8.8×125=(8+0.8)×125=8×125+0.8,忘記用因數乘以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這時我對同學們說:“125是8和0.8的共同的好朋友,把125給了8卻不給0.8,你們說0.8會不會不高興呢?”同學們聽了天真的笑著,幽默一下,避免了尷尬,又讓學生明白了“分配”的含義。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能使輕松地獲取新知,何樂而不為呢?
二、建立和諧關系,增強情感交流
“感人心者,莫過乎情”。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持有效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前提的!”課堂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形成的人際互動,也是情感交流的互動過程。就課堂教學而言,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課堂氣氛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師生彼此心理相容、關系融洽時,課堂氣氛呈共振共鳴狀態。反之,課堂就會呈現死氣沉沉的狀態。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和諧的關系,對提高課堂效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學生們喜歡的教師形象是有親和力。作為一名教師,面對學生,一張誠摯的笑臉,一句溫馨的叮嚀,便可以拉進師生間的距離。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次真誠的交流就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師與生互相尊重,達到和諧的教學境界。例如在教“租車方案”的導入時,我首先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大家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今天老師準備帶全體同學到距學校15千米外的午子山游玩。愿意嗎?要是你想一起去游玩,我們這么多同學,該怎樣去呢?(學生回答后板書“租車”)現在你想租什么車?幾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語,營造了輕松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平等、民主、寬松的環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在我們數學教學中,更要創造機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巧設問題,讓學生在課堂思考中獲得知識
創設和諧、愉悅充滿求知欲的教學氛圍,不能只追求形式的熱鬧。活躍與參與更應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主動性、能動性為主,讓他們感覺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我們知道“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個恰當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所學知識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如我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錯的練習題:3.6-3.6÷3=。有部分學生將得數等于0,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是因學生的定勢思維強調信息“3.6-3.6”而忽略了計算順序這一信息,造成了計算的錯誤。我把這計算過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這道計算題計算錯誤的問題是什么。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學生在交流中又重溫了計算的順序。
再如在學“折線統計圖”時,我先投影出示某位病人體溫紀錄統計圖,問:“從統計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病人的身體有沒有好轉?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說:“你在哪里見過這種統計圖?”學生們紛紛將所見說出來,使學生感覺到折線統計圖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接著又問:“咱們每天都有進行晨檢,你能把最近一周來你的體溫測量情況做成折線統計圖嗎?”這是學生紛紛動手。從而對折線統計圖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變書本數學為生活數學,使學生認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
四、組織適當的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討論通常是由教師給出一個中心議題或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或班級的形式圍繞議題發表見解、互相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可以提問、反駁、論證、收集資料、統計數據等多種活動,可以讓學生把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等通過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借此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他人表達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知識的理解。為使課堂討論發揮積極作用。如在學習“平行線”概念時,讓學生說出熟悉的平行線的例子,像鐵路上兩條筆直的鐵軌,教室里同一平面的兩條墻角線,門的對邊等,讓學生在舉例中先去感性認識,在對別的同學提出的例子進行分析和判斷中進行對比,然后再引導他們討論得出事物中的兩直線位置方面的共同屬性,最后得出“平行線”的概念,這樣就加深了他們對感念的理解。
總之,恰當創設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交流的能力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的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他們才能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