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冰霜
摘 要:高效的課堂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指導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努力構建互動的課堂,并在課后做好分層課后反饋,努力將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精心編制導學案;課堂多元互動;課后分層反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71-01
筆者自我校倡導“實施課堂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以來,努力鉆研教學理論,積極探索課堂模式,大膽嘗試教學方法。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享受。享受學生在課堂上被解放后帶給我的不斷驚喜;享受師生教學相長帶給我的內心愉悅。現把我在教學中積累的經驗集結如下,以饗讀者。
一、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充分預習
實踐證明,沒有充分的預習,便沒有精彩的展示。預習是展示的前提,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展示的效果。為了讓學生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任課教師需要精心編制預習提綱,即導學案,以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我們在備課工作中,需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情況
班級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場所,教師必須了解班級整體情況,了解所帶班級的班風、學習興趣、整體學習情況及參加學校各種活動的表現。班風好,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對于不同的班級,任課教師要在導學案的編制上側重點有所不同。基礎薄弱的班級在任務的設置上應偏重基礎;基礎較為扎實的班級,在導學案上可設置一些偏重拔高性的知識點及相關練習。這樣,我們在授課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學生的基本情況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在設計英語教學時,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并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這樣,在課堂上,教師便可利用個體學習興趣,激起小組同學的興趣,最后喚起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
3、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接受同一學科文化知識方面,總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保護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我是這樣稱呼我班的學生的:成績較好的,我稱之為“尖子生”;成績中等的,我稱之為“希望生”;基礎薄弱的學生則被我鼓勵性地稱之為“種子生”。這樣的稱呼極大地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鼓舞了士氣。同時,我又針對教學內容,分析班級各層學生學習情況,在導學案設計上設置不同的能力要求。例如,同樣的教學寫作內容,“尖子生”們要完成的是根據要點提示,自由創作;“希望生”則根據所給的短語提示和句型提示完成創作;而“種子生”只需要選詞填空,從而完成一篇文章。這樣設計教學,既可以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同時又讓學困生吃得了,從而關注了每一位學生,達到了全面發展。
二、以積分的形式,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競爭意識
首先,我根據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同,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性別、性格等進行綜合考慮,優化組合,形成小組。并在組組之間建立競爭制度,每周根據各小組的積分多少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且通過給每組學生逐一編號,讓不同組內學識水平差不多的編同一號,為課堂上叫號答題建立了可比性。通過組組之間的相互競爭,促進了同一水平的學生間的相互競爭,從而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不甘落后的競爭局面,全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的開展既能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沉悶,又能讓學生的口語表達得到了鍛煉。譬如,人教版九年級Unit15 3a,3b是討論動物園對保護動物是否有好處的話題。我在處理時,便采取了課堂辯論的方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思辨能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堅信,孩子們在學生上遇到困難的一個原因,就是知識對他們來說往往成了滯銷的貨物,知識的積累似乎是為了儲存,而沒有進入流通過程,得不到運用。”所以,我就盡可能地為學生多創造開口機會,畢竟英語是說出來的,只有通過多說,學生大腦儲備的詞匯與句型才能進入流通領域。事實也表明,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能夠強化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其效果要遠遠好于純粹的“聽”。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大腦會積極地調動以前所儲備的詞匯和句型去傳情達意,不僅能達到學以致用,深化所學知識的目的,而且在語言運用的時候積累了大量的詞匯。
三、課后分層反饋
課堂展示雖然重要,但課后反饋仍必不可少。而且反饋要分層次,不搞“一刀切”。對于“種子生”,每次在上完一節課后,我都要記錄一下本節課他們的精彩表現。英語課上能讓他們發言并積極參與課堂,實屬不易。因此,我要抓住他們的點滴變化與進步,不斷地表揚、激勵他們,為他們不斷地進步提供持足的動力。并根據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判斷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對他們提出合理性的作業要求,不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種子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被調動以后,處于中間階段的“希望生”便自然而然地感到了壓力與動力。對于他們,老師可多設置一些鞏固性的練習以強化課內所學。對于“尖子生”,我總給他們布置一些拔高性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作業,像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等。這樣, 通過分層反饋,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夠體驗學習成功后的快樂,使每位同學都感受成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促進他們由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總之,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是教師們最大的幸福,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帶領他們體驗成功,把課堂變成學生求知的樂園、展示的舞臺,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