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宇
摘 要:所謂“學案”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就是在教學中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注重學法指導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
關鍵詞:學案導學;教學的模式;教學的反思;應對的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11-01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在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了,而是可以通過網絡、傳媒、以及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來獲得。在這種大的環境的前提下,課堂改革也就是勢在必行了。在教學改革的這片區域里,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模式,相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模式。“學案導學”這種模式也隨之誕生了。
一、實行導學案教學的背景
導學案教學的出現是由于對現有大部分中等水平的學生而言,他們初中時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好,在有人監督的前提下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如果能給這類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及時檢查落實,經過三年的努力,絕大部分學生能實現上大學的目標。但由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恰好是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比較差,許多學生經過初三的辛苦拼搏,剛上高中會有松懈的心理狀態。加上學習習慣的不穩定性,成績很容易下降,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我們在“立足于課堂,以學案為依托”的改革應該是切合實際,富有實效。
二、實行導學案教學的模式(課型展示方法)
自主展示課指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該課型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種展示課有兩種上法。第一種是在自主課上完成學案教學,展示課上老師隨機的讓不同的學生去展示。這種課型的優點:隨機性強,對檢查學生們的完成情況能有較好的了解,并加以落實。不足:課堂容量不大,有些同學在展示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第二種是自主課安排固定的學生講解固定的題目。優點:指定的學生對該道題目準備比較充分,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比較完整、流暢、課堂容量比前一種大。不足:有些學生可能只完成學案上固定的題目,對其它題目準備不充分。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分好課型是展示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對數學課而言,無非是定義課、習題課、復習課三大種課型。對于定義課,以介紹新知識為主,所以在該類課堂上,老師介紹這個定義的有關知識,把該定義中需要注意的,易錯的一些知識點,以及由老師設計好的典型題型由學生講解。對他們在講解中暴露的錯誤或者分析問題中存在的不足,教師要及時糾正。這類課教師講的較多,在學生完成題目時可以不給自主課的時間。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們分析問題的能力,稱為第一類展示課。
習題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應用所學知識去解題。通過習題課,要求學生掌握不同題型的解決方法。這類課要求學案編寫時題型廣,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完成學案。編好學案,展示課就成功了一半。這樣既能落實每一個學生完成學案的目標又能加強課題容量,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
復習課型的展示課可完全交給學生,可用提前編好的學案,也可針對前一段課題中出現的問題,當場解決。也可以出一些新的變式題的方式加以加強。
當然,在日常的授課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無法估計的實際情況,對于怎樣上好一節學案課,沒有一個完整的通用模式,對于不同的班,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方法。
三、實行導學案教學的反思
導學案教學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學習地位上看。把原來的課堂的“先教后學”變為了“先學后教”。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是自發的學習,有著較強的主動性。從而在知識的掌握上會更深刻、更全面。這樣會使效果更好。同時在分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還會嘗試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
學生自信的不斷提升。在現實課堂中,許多學生不敢發言,或者聲音很小,或者不知從何說起,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要和學生有效率的完成一節學案課,首先要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怎樣提問,怎樣分析,然后提出要求,例如聲音宏亮、分條敘述等等;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錯了沒關系,只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要肯定。信心足了,聽課效率、展示質量就會隨之提高。從而是使得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的加強,對今后的學習有更進一步的幫助。
課堂師生的位置發生了本質的轉變。改變了傳統模式中的教師“一言堂”,變成了由學生和老師在平等的交流中獲取知識的模式。學生們在不斷的問題中達到提高、不斷地交流中完善內容。是學生對知識點緯度的掌握更為寬廣。
四、實施學案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應對的策略
導學案的設計的各個環節與實際操作之間的矛盾、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參與程度之間的矛盾、學科特點、課題特點與學案形式之間的矛盾。當然在每一次的課改中肯定會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一些偏激的現象。也許還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形式變換”。但是新課改的目標就是要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創新,逐步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模式。最終形成高效的自主形式的課堂。這也正是我們積極探索教改的必經之路。
因此我們要從理論上尋找與學案教學相促進的理論依據;在實際中進行改革,在改革中進行實際;高質量的學案是保障,小組建設是關鍵。只有編寫出一份又一份的高質量的學案,建設一支又一支團結向上的小組,改革才能進行到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使每個小組的成員工作協調,做到男女性別、強弱學科、成績好壞等比例上要合理。展示課上要以數學課程較弱的學生為主,以數學課程較強的學生為輔。
每一位教師風格的不同決定了他傳授知識經驗和培養能力的方法與其他教師存在差別;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決定了他的學習的方式及接受程度與他的同學有異;學科之間的不同決定了不同學科的教法與學法有差異。
參考文獻:
[1] 郝文武.教育哲學研究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 張 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 徐惠仁.淺談學案的設計與應用.江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