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摘 要: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發展方向,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語文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要提高語文素質,必須改革傳統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389-01
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高中語文教學如何改革呢?很多教師認為,高中與初中同屬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思想、方法、路子自然是相通的,初中的教改成果拿到高中來用也是行得通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有些教改經驗在初中很適合,到了高中卻行不通。癥結何在?我想,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在初中語文教學基礎上的延伸和提高,自然有不同于初中語文教學的規律和個性,有自己的特點和方法。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就以往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從三個方面談談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改革要有創新意識
知識經濟時代,是競爭的時代,競爭的實質是人才創造力的競爭。傳統教學面對的是升學教育,學生學知識是背知識、記知識,而不是理解的創造性的運用千篇一律,抹殺的是學生的個性,失去了創新思維,所以有人說中國人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時得獎的是中小學生,而成人得獎就少。我認為這多少與教育結果有關。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人格,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地發展自己的個性,要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的見解,鼓勵質疑,只要有道理,就要肯定。
二、改革教材版本和內容,從根本抓起
教材是教學的根本和基礎,是教學的依據和憑借,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改革的成敗都與教材有著直接的、必然的聯系。以往高中教材(必修本)雖然經過反復修訂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1、雖然高中教材版本很多,但仍以人教版為主,沒有形成百家爭鳴。2、就高中階段的學習情況來看,部分教材內容尚顯單薄,與高中學生應該具備的學習視野還有較大的差距。3、教材編排采用單元文選式,從高一到高三,選文難度差別不大,聽說讀寫訓練沒有一條明晰的線索。4、教學目標先后次序不明確,難以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年級之間、單元之間甚至課與課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系。一種文體分布在三個年級,各種文體交錯穿插,教師難以使之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過程始終處于一種混沌狀態,學了第一冊不知道對學習第二冊起什么作用,學了第二冊也不知道比學第一冊提高了多少。5、語法修辭等基礎的語文知識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語文教材中穿插的單元知識與訓練內容本身構不成知識學習體系,也構不成能力培養體系,與單元學習內容也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改革教學觀念,構建現代化的教育思想
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必然之路,是社會各方面發展的共同話題。改革的首要任務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中的語文教學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觀念來講,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有著明顯的局限。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1、就語文論語文的封閉主義。這種觀念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隔離開來,局限于“小語文教育”天地,唯我獨尊,視野狹窄。2、“目標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祿主義”。這種觀念將語文教學的目標局限于高考,升學成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唯一目的,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圍繞著應試作文章,與其他學科一起自覺不自覺地強化了高中教育目的的單一性。3、脫離實際、照本宣科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單調,缺少變化;教學過程固定,模式統一;教學內容僵死,缺乏時代活水;課堂氣氛沉悶,缺乏青春活力;脫離學生實際,忽視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不足,參與意識差。4、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機械主義。由知識到能力是一個漸進的過渡過程,自有其規律和方法,但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對此常常有機械的理解和機械的運作,要么是經院式的繁瑣考證和注釋的廣泛羅列,要么是詩人式的拍賣激情以感動觀眾,要么是自動流水線式的重復訓練和題海戰術等等。這種種形式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特點是機械地理解了高中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復雜性。觀念的偏差、陳舊和落后是導致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嚴重滯后的主要原因。要使高中語文教改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就必須研究和構建現代化的高中語文教育思想。
四、改革學生學習方式,實現真正素質教育
首先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愛因斯但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搜集和占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說明語文研究性學習有著廣闊的天地。這類問題最好是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的,不過也可以是對課文的理解有較大價值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上句,按常規.教師說一說“不寧靜”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多查閱一下資料,與學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單一那么簡單,有政治原因,有經濟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許還有信仰問題。這種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問,而是一個研究小課題。發現了問題,,不應由教師來解決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形成課題。學生的研究結論未必正確,但只要能有理有據,自圓其說,言之成文.暢所欲言。就達到了目的。當然,最終還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在大家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統一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五、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要與生活實際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
教師在傳授知識、分析課文、訓練能力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聯系生活,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要學生弄清楚作者反映的生活,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在寫作教學中指導學生,寫作文要反映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表達一定的社會生活中的主題,反映社會現象。
語文教學與生活聯系還應注重語文實踐活動讀文章、看小說、聽廣播、游覽名勝古跡,無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使課內外緊度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不斷擴大知識面,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和品味生活用品,使學生真正走向學語文、用語文的廣闊天地,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