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晞

初春時節,萬物復蘇,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港港區,天水一色,沙鷗翔集,一幅海天和諧、幽靜安詳的自然畫卷代替了往日集裝箱林立、碼頭工人繁忙其間的勞動場景。這是大連港集團借助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科技著力打造智慧港區的顯著成果。
大連港,港闊水深,是北方優良的不凍港,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地區連接東南亞和歐美的最重要綜合性外貿口岸。2013年,大連港集團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強港為目標,一舉完成貨物吞吐量4億噸,同比增長10.1%,連續十年每年增長2000萬噸以上。其中,油品、礦石、鋼材、汽車等大宗貨種增幅明顯,多項生產作業紀錄被刷新;集裝箱吞吐量1000萬標箱,同比增長23.8%,高于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近17個百分點,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其中,外貿集裝箱占據東北地區96%以上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
大連港的爆發絕非偶然。2003年,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現有港口條件和優勢,把大連建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大連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的支撐作用愈發重要。
抓住契機,用好政策,依托科技,大連港集團制定了建設智慧港口的發展戰略,一根信息化、智能化的紅線貫穿港區,覆蓋港口服務全域。只要在集團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就可以通過寬大的DLP大屏幕查詢港口生產的每個環節。隨著信息的實時更新,港區每個角落的工作進展盡收眼底。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撐,大連港適時推出“三調合一”管理范式,將市場部、引航站、輪駁公司的三項調度功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實現了船舶管理直觀化、指揮作業信息化、監控管理可視化、客戶服務網絡化、統計分析圖形化。不僅如此,在港口的集裝箱中心站場內,集團統一采用無線網絡搜集傳輸各環節數據,打造出集裝箱裝卸作業數據鏈和流水線,集約節約合理利用資源。如今,只要通過集裝箱中心站大門口的智能探頭,就可以立即分析出箱內貨物的詳細信息。通過光纜傳遞,信息數據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處理中心反饋,運輸人員只需取出機打票據,按圖索驥,即可辦理相關業務,真正實現了無人化港區。
業務做大做強、羽翼漸豐的大連港集團開始探索如何以臨港產業為突破,在提質增效上做文章。過去幾年,集團先后引進了新加坡港務集團、馬士基、日本郵船、中遠、中海、中石油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企業集團,成立合資合作企業60余家,成功構筑了以內陸交通節點和鐵路班列為依托的陸向物流體系,以及以船舶公司和合作港口為重點的海向物流體系,實際使用內外資約55億元,臨港經濟得以飛速發展。與此同時,集團還大力拓展金融、交易、人才、冷鏈貿易等產業,打造出以港口物流、港口金融等高端港航服務業為主,輻射周邊的多層次多元化產業鏈條。隨著體制機制的日趨完善,改革紅利逐步釋放,港城互動、產城共榮的局面日趨顯現。
人們常說,大連,因港而生。隨著大連港的異軍突起,未來的大連必將因港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