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志
農業作為三次產業的第一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基礎,歷來是廣播、電視及報紙等主流媒體的重點報道領域。但是,由于受到電視的沖擊,多年來廣播在農村的收聽率大幅度下降,致使對農廣播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特別是近幾年,廣播以城市受眾群為主要對象,與各種報紙(日報、晚報、早報等)、電視主導欄目等展開激烈競爭,形成了各自的城市受眾群和市場份額。但是,在農村,農民這一龐大的受眾群體,因城市報紙及電視欄目定位等限制,競爭的觸角還沒有完全延伸和展開。農民這一受眾群正在成為眾多媒體爭奪的對象。
作為一名記者,我認為,當前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做好對農廣播宣傳,爭取農民這一龐大的受眾群,贏得更多的聽眾,拓展廣播發展空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機。
伴隨著我國農業與國際市場接軌,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農民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農民的生活節奏更加快捷,對信息的渴求更加迫切。
此刻,收聽方便、信息傳播迅捷的廣播成為了廣大農民獲得信息的重要來源。廣播新聞工作者需從農村發展形勢和農民生活現狀出發,從廣播發展戰略的高度,重新審視廣播對農宣傳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對農村的宣傳,不僅是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地位的需要,也是新時期在眾多媒體的激烈競爭中,廣播開拓聽眾群、拓展發展空間、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由此,新時期廣播新聞工作者要以新的認識、新的方法,延展農村廣播陣地,做好對農廣播宣傳。
一、走向市場與國際接軌的農業和農村經濟是重要的新聞報道資源,是新聞報道的“富礦”
農業走向市場并與國際接軌,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農村經濟模式。農村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以及組織形式在面向國際市場的同時,正逐步走向社會化大生產,大市場把農業和農村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農村和農業的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農業及農村經濟的新聞報道范圍更廣泛。比如,我們過去所說的農業,現在僅僅是指狹義的農業——種植業,只是大農業農、林、牧、副、漁中的一部分。其實,農村經濟不僅包括農、林、牧、副、漁,還包括鄉鎮工業、小城鎮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在發展中同樣遇到了諸多問題,例如:土地制度,如何搞活土地,科學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業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等。可以說,農村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特別是新氣象、新事物及眾多的社會新聞都是人們所關注的。農村和農業是新聞報道的廣闊天地。
伴隨城鄉一體化的快速推進,城市與農村的聯系愈加緊密,城市與農村的新聞信息具有很好的互補性,不僅農村和農民需要城市的各種信息,同樣,城市也需要農村的信息。農民通過了解城市的需要,來確定自己的種養殖業品種和產量,而農村糧、油、雞、蛋、豬以及蔬菜的價格和產量,也是城市極為關注的。這幾年,一些城市市民通過了解農村信息,到農村投資,發展種養殖業,承包山地、果園,興辦旅游業等。可見,把握并利用好農村和農業新聞報道資源,會吸引更多的聽眾。
農業和農村經濟還是出產好新聞的“金礦”。多年來,在國家、省、市新聞獎的評選中,農村題材的獲獎作品每年都占重要地位。當前各新聞媒體在激烈的競爭中,都已開始看到農業豐富的新聞資源及其新聞價值。一些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有針對性地開辟了農村經濟版及農村和農民欄目,圍繞農村新聞報道資源展開競爭。廣播在眾多媒體的競爭中,獨具對農廣播歷史長、經驗豐富的優勢,利用并占有農村這個寶貴的新聞資源,獨辟蹊徑,開辟農村新聞、經濟專題等欄目,豐富報道內容,吸引廣大農村聽眾,進一步拓展廣播發展空間。
二、農民是一支龐大的聽眾群體,是擴大廣播市場的潛力所在
我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就盤錦來說,農村人口有60多萬,幾乎占全市人口的一半。辦好對農廣播,對于吸引農民聽眾,拓展廣播發展空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電臺在城市掀起的廣播熱,使眾多的廣播人把注意力和目光及熱情都傾注到了城市聽眾這個群體,而對農村和農民卻冷落一旁。“重城輕農”,使廣播出現了“一手硬”(重城市)“一手軟”(輕農村)的不正常現象,喪失了大批的農民聽眾。在當前媒體激烈的競爭中,廣播應該把農民作為一個重要的聽眾群體來爭取,把農村作為重要的廣播市場來開拓。
隨著農民生產意識、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的轉變,廣播對農民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在農村,農民看電視的時間大幅度減少,聽廣播的時間和人數則呈現上升趨勢。在農村,廣播受到的沖擊主要來自于電視。而現在,一年四季,農民都在圍繞市場經濟忙碌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白天看電視的時間少了,甚至晚上天天看電視的習慣也在悄然改變。由于農民勞作方式與城市工人不同,他們或在田間,或在大棚,或在家庭農場里等等。廣播收聽的便捷性,著實成為農民重要的信息來源。他們不僅收聽新聞、經濟信息,很多農民還把廣播作為娛樂消閑的工具。記者在農村采訪中,經常看到農民把半導體掛在腰間,或擺放在蔬菜大棚里收聽廣播。可以說,農民是人群眾多、收聽時間和狀態比較穩定的受眾群體,這就為廣播拓展受眾群,開辟創收渠道,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而報紙在農村發行量較少,普及率較低,再加上收看電視的不便性,這必將使廣播在農村發揮獨特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贏得越來越多的農民聽眾。
三、新時期廣播對農宣傳要注意實用性、信息性和服務性
以往我們對農村宣傳,宣傳教化的東西較多,實用有效的信息少,對農民缺乏吸引力。自我國加入WTO后,農民徹底走向市場,成為市場的主體,農民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要依據國內國際市場的各種信息來進行。瞬息萬變的市場,成為農民和農業經濟運行中最為活躍的環節。因此,對農廣播宣傳,必須為農民提供各種信息,并且有實用性、針對性,才能抓住農民的心,我認為,只要抓住以下三個方面,農村廣播一定會受到歡迎。以科技信息服務農民。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依靠科技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調整種養業結構、引進新品種,需要科技知識做指導。科技信息對農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以市場信息服務農民。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信息經濟。當前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而市場經濟對農民的影響和沖擊卻越來越大,農民迫切希望通過媒體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過信息來指導生產,通過信息來銜接市場。
以法律和政策信息服務農民。市場經濟使農民確立了主體地位。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農民對法律和有關政策幾乎一無所知。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面臨的經濟糾紛越來越多,他們渴望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有關政策來保護自己。結合具體事例和案件給農民群眾闡釋政策、講解法律知識,會引起農民的廣泛關注。
總之,在媒體競相發展的新時期,既對廣播的對農宣傳提出了新課題,又為發展農村廣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只要我們正確地認識對農廣播宣傳的重要意義,發揮廣播的優勢,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廣播一定會改變現有狀態,在保有城市受眾群的同時,在農村也會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盤錦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