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在“2014中國資本市場品牌創新高峰論壇”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金融研究院院長、中生金控總裁于東升作了題為《金融業變革、創新中的公司并購與市值管理》的主題演講。他從金融業變革、上市公司并購,以及市值管理等方面為大家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金融業正在發生變革和創新
于東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金融業乃至中國經濟都面臨著重大的戰略性挑戰的壓力和動力,金融業作為經濟促進的推手和動力,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革和創新。
于東升指出,其變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政策導向型變革。自2013年以來,金融監管發生了不少變化,包括2013年新的《基金法》實施;證監會進一步明確了IPO注冊制改革的方向;央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等。
第二,用戶導向型變革。其核心是在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快速普及的發展之下,金融行業格局的重塑,以及產品創新所產生的變革。
第三,企業管理變革。從互聯網企業入主金融機構可見一斑。
在談到金融業變革信號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發時,于東升表示,一是更加趨優的資金配置;同時也能夠提升更強的風險平滑能力,實際上是風險配置能力。
于東升認為,金融寬度的改革核心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來大力推進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金融長度的改革是使金融配置資源跨越國界,通過推進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實現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有上市;中國金融機構的深度改革是打破壟斷,適度的競爭,通過推進金融領域的資金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即推動利率在實體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再次分配。
2013年并購風起云涌
2013年是并購大年。據清科數據顯示,全年共完成并購1232起,同比上升24.3%,涉及的并購金額達到932.03億美元,同比漲幅為83.6%。
據于東升介紹,去年位列并購數量前幾名的分別是能源和礦產、金融、食品飲料、機械制造,以及房地產。同時,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清潔技術涉及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3.7%、27.6%和344.2%,移動互聯網企業紛紛通過并購達到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并購金額同比增長922.7%。這表明,雖然從絕對金額來看傳統行業仍占絕對的優勢;但從成長性來說新興的產業成長速度非常快。
去年并購為何會風起云涌?主要在于境內IPO暫停從而促進了借殼上市、VC/PE通過并購來退出的這一現象。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真正完成鏈條的借殼共有24起,比2012年提升了71%;交易金額177.79億,提升了508%。而和VC/PE相關的并購,共計發生了446起,較2012年的208起提升了1倍。其中披露的金額是413起,涉及金額346億;其中277起VC/PE退出的回報率達到2倍多。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亦通過并購做大做強,保證了公司具備成長性。于東升指出,并購之后很多問題也亟需解決,如如何進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實現戰略聯盟;如何消化吸收并購帶來的新資產、新技術、新團隊,形成新的文化;在消化、吸收之后,形成怎么樣的生態環境、文化整合亦十分重要。“一個真正成功的并購實際上來源于公司體系建設的同時公司文化的有機整合。”于東升說。
市值管理創新模式有利企業
此外,于東生還對目前創新的市值管理模式與在座的各位做了一次難得的分享。
據介紹,傳統的市值管理模式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的券商市值管理模式,即股權托管,上市公司將股權托管在券商營業部,但這并未給上市公司帶來更多的實際的價值體系;第二,傳統模式大宗交易。這是傳統的私募模式來進行市值管理的一種方式;第三,財經公關的模式。主要是價值營銷、媒體公關,實質是投資者關系管理的一種模式;第四,傳統咨詢公司模式。咨詢公司給上市公司提供產業整合的幫助。
而市值管理創新模式則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值管理經營體系。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層關注更多的是利潤、資產,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觀點必須要轉變——不僅要關注公司的利潤和凈資產,更應該關注公司的市值。
顧名思義,市值管理的經營體系應該從利潤和市盈率兩個環節去進行管理。與企業盈利能力有關的要素包括公司所處的行業、公司的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能力;此外,團隊管理也很重要。而影響企業市盈率要素包括股市周期、股市結構、股東結構、4R關系(投資者、分析師、媒體、監管層的關系管理)。
第二,股東實現價值增長。上市公司的價格始終會圍繞價值波動。在價值低估的時候,也就是價格在價值曲線下方的時候,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行動和在上方所采取行動,這是股東實現價值增長很重要的方式。
第三,構建產融互動的經營理念。上市公司簡單地從追求利潤到追求利潤、資產和市值三方共同的成長,最終會發現利潤和資產它都是過渡的指標,而最終市值是最重要的指標。借力資本市場,通過并購去實現市值管理是很重要的選擇。產融結合的市值管理模式核心點是產融結合的滾動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