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華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事實上,對于一個真正秉承課堂評價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的理念的教師,就應該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建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一個真正認識到課堂評價重要性的教師,就應該致力于課堂教學評價語的把握,從而提高課堂中師生交流的有效性。那么,把握課堂評價語,使其更好地為課堂交流服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把握評價語的豐富性,使有效的課堂交流延伸長度。
評價語的豐富性,體現在對學生的評價采取多樣的語言。應該讓“過程長一點兒,讓興趣多一點兒,讓形式活一點兒”。就拿讀課文來講,教師的評價語言如果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讀得很好,聽得出你將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讀。特別是這一句,請再讀一遍。”“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播音員!”等等。
課例:特級教師薛法根執教《雪兒》一課時的隨機點評片斷。
師:讀兩遍課文,然后告訴老師雪兒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來到“我”身邊的?
生:在“我”寂寞的時候,雪兒來到了“我”的身邊。
師:你能讀出作者的寂寞,這就叫會讀書。你們也能像他一樣讀出作者的心情嗎?
生1讀,師評:音色美,讀得更美。
生2讀,師評:感情真摯,讀得很動情。
生3讀,師評:你的心已經隨著“我”和雪兒一起飛向藍天。
……
流水淌過無痕,教師師評價語應該就是美妙的“地下長河”,你看不到,卻能明明白白地感覺到。細細品味,經他們的語言之河流過后,學生的心中蕩漾著感情的漣漪,他們的心理得到極大的滿足。
二、把握評價語準確性,使有效的課堂交流增加厚度
課堂交流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凸顯在教師是否具有以約守博,以簡馭豐的課堂評價語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給他們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既要準確得體,又要有啟迪心智的作用。
課例:一位老師執教《四季》,課堂上老師的評價語可謂熱情洋溢。當學生結結巴巴讀完第一段時,教師隨即表揚:“你讀得真好!”他真的讀得好嗎?好在哪里?難道“結巴讀書”就可以說好了嗎?那這樣的要求也太低了,叫一年級的孩子如何不誤解!試問:這樣的評價語如何的增加課堂交流的厚度,又如何挖掘語文課堂的深度!
引領學生沉潛詞句,捕捉人物情感動脈,富有生命氣息的評價語猶如書中甘泉,流于無形,品之香醇。教師的評價語如果能擁有一本書的容量,課也就具備了厚度。師生交流時情感的高度,精神的高度便隱藏在有效課堂逐漸積累的厚度里。
三、把握評價語靈活性,使有效的課堂交流盡顯精度
在評價時,教師常常是對學生的談話給予直接的評價,其實對于人和人的交流來看,應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交流,往往不是直接的說明,而是給予一種感受的空間,留一點點讓人去回味去揣摩。名師們深諳此道。他們的評價語總能讓人耳目一新,時而旁敲側擊,時而直接追問,時而流露同感,時而幽默詼諧。他們的評價語機智多變,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感,學生學而不厭,聽而不倦。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我敢說:“我一萬次地確信,沒有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融入的評價語,就不能激起學生心靈的無盡漣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