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鼓法 王曉紅
為了弄到錢,一個不計后果的兒子盜取了父親的證件,勾結“黃牛”、雇人充爹,將父親的房屋抵押后騙得錢款,引發了刑事、民事、行政三類程序四個案件,最后不但坑了親爹,也坑了自己。
不久前,在徐州市鼓樓區法院接連開庭審理了三個案件,法院能夠適用的刑事、民事、行政所有案件程序在這里輪番上演,而這些案件皆因一個不孝兒子雇用一個假爹而引起。
事件回顧:
房屋莫明被抵押
2011年6月的一天,張秉義的一個朋友想向銀行貸款,請他幫忙用其房屋進行抵押擔保,張秉義和朋友一起來到徐州市房管局,發現在自己并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的房屋已經被一個叫李劍的人在某公證處做了抵押公證,并且該房屋在徐州市產權處辦理了房產抵押權證,目前房屋的產權證、土地證等都押在了李劍手上。張秉義納悶,自己從未將房屋抵押給過別人,從未去過公證處、也沒有委托他人辦理過公證抵押手續,自己的房屋怎么就會抵押給了李劍呢?
張秉義找到公證處,公證處工作人員搬出了該次業務的公證檔案,顯示其中有張秉義的身份證、單身證明、離婚協議書和他的到場“親筆”簽名。而張秉義否認自己提供過這些文件,更否認簽名為自己所寫。公證員意識到,之前來辦理公證的那個叫做“張秉義”的人并不是眼前的這個人。
2013年3月,張秉義將某公證處告上法庭,要求公證處撤銷對其房屋設定抵押的公證書。法院受理后,為查明真相,依雙方當事人的申請,委托南京某司法鑒定中心對公證書上“張秉義”的簽名進行筆跡鑒定。鑒定結論為:公證書上的簽名并不是真正的張秉義本人所簽。
既然將房屋抵押給李劍的“張秉義”是個假的,那么他是怎樣得到了張秉義本人的身份證、房產證等相關證件的?又怎么有膽量以張秉義的身份到公證處簽字的呢?公證處感到情況不妙,一方面自動撤銷了原來出具的公證書,另一方面通知了抵押權人李劍,勸說李劍和張秉義向公安機關報案。
真相大白:
原是兒子搞的“鬼”
公安機關偵查的結果讓張秉義瞠目結舌:原來這一切都是張秉義的兒子張利勾結了一個叫做胡進的“黃牛”搞的“鬼”。這件坑爹、坑己、坑李劍的事情,引發了后來訴至法院的幾起案件。
2012年9月中旬,28歲的張利通過朋友認識了胡進。得知胡進開的投資公司對外開展放貸業務,張利便向胡進提出想借些錢開家餐飲店;胡進說自己公司暫時沒有余錢,但可以幫他找李劍所開的放貸公司借款,給放貸人年息15%。
胡進讓張利準備好房產證、土地證和房主身份證。張利說自己沒有房子,父親張秉義倒是有一處房子可以拿來抵押。次日,張利、胡進與李劍一起到張秉義家樓下簡單看了張秉義的房屋。胡進看了房后提出,根據房子的情況,張利最多只能貸款15萬,張利便與李劍簽了15萬的借款合同。次日,張利根據胡進的指點,到父親張秉義家里偷出了房產證、土地證和父親的身份證,交給了胡進。三天后胡進通知張利、李劍到公證處辦理抵押公證手續。
考慮到張秉義不會同意到公證處簽字,胡進讓張利隨便找一個人來冒充其父親。辦理公證書的當天,張利花1000元從勞務市場找了一個和自己父親年紀相仿的男人,代替張秉義簽字,在公證處辦理了房屋抵押公證書,并在房產部門進行了抵押登記。
張利說胡進告訴自己李劍只給了12萬元,其余3萬元讓李劍扣作了利息和手續費。張利將12萬中的8萬元留在胡進的投資公司用于向外放貸,用另外4萬元買了一輛長安悅翔小汽車。不久張利開車出了車禍,沒錢支付賠償款和修理費,便將小汽車以26000元的價格抵給了別人。后張利再找胡進要錢時,胡進已人去樓空,至今杳無蹤影,8萬元未能追回。
兒子坑爹:
違法犯罪也要認罰
李劍因借款到期無法收回,又得知公證處撤銷了公證,便要求張秉義將已抵押的房屋過戶給自己,遭到張秉義拒絕。李劍尋找張利、胡進無果,無奈,以自己被詐騙巨款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而張秉義和李劍則分別把徐州市房產管理局、某公證處告上了法庭。
由徐州市鼓樓區檢察院起訴的張利詐騙案件,經法院審理認為,張利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騙取被害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依法應予刑事處罰。因張利能自愿退賠部分贓款,法庭酌情對其從輕處罰。2013年12月18日,法院判處張利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0元;對其退交的贓款40000元依法發還被害人李劍,對其剩余的違法所得依法繼續追繳。宣判后張利沒有上訴。
張秉義訴徐州房產管理局房屋行政登記、要求被告撤銷房屋抵押權證的行政案件,隨著刑事案件的生效也有了結果:由于張利的詐騙行為,使李劍因受騙所得到的房屋抵押權存在瑕疵,張秉義將房屋抵押給李劍的行為為虛假抵押,是違法和無效的。2014年1月16日,徐州房管局主動撤銷了該房屋抵押權證;張秉義于2014年1月20日自愿向法院申請撤回起訴。法院裁定準予張秉義撤回起訴。
盡到審查義務:
公證處不承擔過失責任
李劍訴某公證處的損害責任案庭審中,李劍提出,公證處后來撤銷了原來所做的公證書,表明被告存在審查不嚴的過失。自己向公證處交納了公證費用,公證處應當履行謹慎審查的義務;由于被告的過失行為導致自己財產損失,公證處應當對自己承擔賠償責任;至于公證處的損失,可以再向張利主張追償。
法院審理查明,公證處在辦理公證過程中,公證員路毅給“張秉義”做了一份談話筆錄,顯示“張秉義”承諾向公證處提交的材料客觀真實。公證員路毅還給李劍作了一份談話筆錄,在筆錄中路毅問:“對對方的身份、材料是否核實清楚?合同是自愿簽訂的嗎?”李劍答:“核實清楚。合同是自愿簽訂的。”路毅問:“對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及可能帶來的違約風險是否有完全清楚的認識?”李劍答:“清楚。”當日,公證處出具第12XX公證書,并對李劍與“張秉義”簽訂的《借款合同》《徐州市房地產抵押合同》《雙方約定》進行公證。
法院認為,公證機構就其公證行為造成利害關系人損害承擔法律責任的法定歸責原則為過錯責任原則,而確定公證機構公證行為有無過錯,就是審查其整個公證行為是否符合相應的公證法律、法規的規范要求。本案中,公證處在作出公證書前,審查了“張秉義”遞交的張秉義的身份證、戶口本、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張秉義的單身證明、抵押房屋的房證、土地證,并對雙方當事人制作了談話筆錄,詢問李劍對對方的身份、材料是否核實清楚,李劍均予以明確肯定。由此可見,公證處在公證過程中,已經按照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和法律要件,對雙方當事人的身份情況、抵押房屋的權屬狀況,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等進行了合法、合理和審慎的審查注意,該行為符合我國《公證法》第二十八條及司法部《公證程序規則》的相關規范要求。因此,公證處實施的本案涉及的公證行為并無過錯。因此,李劍主張公證處存在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無事實依據;法院對原告的主張不予支持。最終鼓樓法院判決駁回了李劍對公證處的訴訟請求。
這起由不孝兒子勾結“黃牛”賣房坑爹的事件,引發了四起案件。本案中騙子、“黃牛”通過種種辦法坑蒙拐騙固然可恨,但如果當事人李劍能夠進入涉案房屋看一看,或許可以避免這次損失。如果公證機關、房屋管理機關、婚姻登記機關等涉及公民身份審查的機構,不僅僅審查“張秉義”持有的身份證,還能進行身份登記與相貌登記的查驗,或能進行當事人身份證與指紋錄入的比對,或許就可以避免這場消耗了大量時間和大量司法資源的糾紛。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摘自《江蘇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