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麗
摘 要:物理新課程施行中的共點力的消解現象,長久處于混亂無序狀態而無法向有序轉化。
關鍵詞:交叉體系;操作評價;學校家庭;冒險穩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08-01
物理學發現,一個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可以求出這樣的一個力,其產生效果與原來的幾個力共同產生的效果相同,這樣的力叫做合力。若這幾個力共同作用于相同點,則這些力稱為共點力。共點力如果方向相同,則效用較大(0度時合力最大);方向各異,則一部分的力就會被抵消。有個漫畫,畫面是幾個小動物共同拉著一份賀禮,給老虎拜壽,但它們的方向卻是東南西北,結果舉步維艱。由此,筆者忽然聯想到了物理新課程施行中的共點力的消解現象。
一、學校和家庭:給的不是我要的
在大力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不少學校增設了校本課程,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但家庭方面似乎反應平平甚至抗議。組織學生經常深入社會,被責為不務正業、偷懶;帶領孩子到田間觀察自然,被駁為“孩子就生活在農村,整天對著大自然,還有啥看頭”;學校開設活動課和選修課,選人文和興趣類的寥若晨星,而奧數、劍橋英語、理化提高班之類則人滿為患,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嗎?不,大多是家長的意思,理由很簡單:前者對將來考試作用不大;課堂上的游戲討論更是被斥為不懂教學,孩子學不到知識。曾聽一位家長私下議論,現在學雜費這么高,花這么多錢,學校卻提供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能保證孩子上名牌考重點嗎?比如,插花藝術、攝影之類的課,這玩意中考考嗎?功利性追求與全面育人目標發生了嚴重錯位,而學校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也常常喪失自身的獨立性,沒有勇氣說“不”,更不談全面發展和發展全體了。
二、冒險和穩定: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作為一線教師,我知道,許多教師是歡迎新課程的,它不但使學生從傳統的應試中解放出來,也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成長空間和發揮余地。一些老師也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改革創新,但最終往往不了了之。為什么呢?要課改,就必然會耗費一定時間和犯錯,這個險誰能冒?各地的課改教改大多數是“摸著石頭過河”,萬一弄砸了,學校和家長會答應嗎?比如,新課程中鼓勵教學形式多樣,重視體驗。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結果出了安全問題。為了保險起見,學校和教師再也不敢把學生帶出校外。另一方面,學校盡管提倡改革,但期中期末總結時,卻常常是“數字”說話,只看名次和優秀率。在動輒下崗待崗、薪水與成績掛鉤的背景下,有多少人能走自己的路去踐行教育理想呢?誰又敢拿青春賭明天?幾年前,山東青島的一位語文老師,大膽拋開教科書,自編教材,鬧得沸沸揚揚,毀譽參半,其中的艱辛和教訓,恐怕也讓更多的人望而卻步,只好老老實實教書,穩中求勝。
三、操作和評價:厚此薄彼的失衡
無論翻開報刊雜志,還是網上搜尋,會發現關于新課程的專家解讀、經驗介紹、應對措施之類的過程性研究特別多。實際上也是這樣,培訓、觀摩、匯報、講座之類的活動可謂多姿多彩,形式多樣,相關的熱點、焦點話題也比較多,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如何具體考核與評價方面的內容則相對顯得那么薄弱和冷清,行動上還是恪守單一化的“一考定音”模式。相比之下,這塊領域的開發研究和具體落實存在著滯后現象。有的只是換個名稱,叫綜合素質調查,其實還是測試文化知識,搞的仍是智育,而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考核往往是空白一片,或者語焉不詳,缺乏可行性。這種失衡情況最終只會倒向一邊,就是服從于考評。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怎么考考什么、就怎么教教什么”常常是一種很現實的做法。因此,如果課程改革不制定相應的方案和考核辦法,不拿出具體詳實的可操作措施,恐怕新課程就只是一句空話,就會走進死胡同。
四、建立物理立體交叉體系
物理實驗教學總的效果并不等于各個要素效果的機械總和。物理實驗教學的各個要素分為由課內到課外,由演示實驗到學生自制教具和學具等六個方面。在實驗中,我們把這六個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認為課堂教學、學生實驗、教具學具的制做、小發明和小創造、實驗競賽、專題講座六個要素組成的實驗教學系統的總功能不是各個部門各自直接地、單獨地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特殊聯系間接地、綜合地表現出來。例如,在《浮力》這一章的實驗教學中,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制學具——一個茶水杯,幾塊形狀不相同的木塊,一塊鐵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演示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并根據教學進度,不斷提出問題,如,形狀不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相同嗎?鐵皮放在水里,它一定會沉入水底嗎?同一物體分別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體積相同嗎?等等。課堂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自制的學具在課外活動分小組進行實驗,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興趣很高,增添了學生積極進行實驗的信心。在學完了這一章以后,教師還進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體嗎?裝在船里石頭,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會上升嗎?等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或自己動手回答問題。這樣,通過課內、課外,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有機聯系,學生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會運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利用物理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沒有爭議,也就沒有動力,也就不會前進。但如果這樣的共點力始終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長久處于混亂無序狀態而無法向有序轉化,只會使共點力相互抵消,合力降低,就象漫畫中的動物一樣寸步難行,造成教育的弱效、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