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亞娣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這要求我們必須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入手,引導學生從小養成通過寫作與他人交流的良好習慣。我認為造成這種局面與教師的教學思想、態度、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如何指導學生有效作文,筆者從四方面做了分析。
關鍵詞:作文;教學;理念;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26-01
一、精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作文教學難,首先難在學生沒有原始的寫作沖動和興趣;其次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什么可寫,所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顯得尤為重要。一位哲學家曾說過:“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將變得非常簡單。”因此作文教學要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在活動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而我們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極力反對那種作文前“無所作為”,而臨到“寫”時才嘮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不要輕易規定作文命題,束縛兒童的個性。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束縛太多,會產生語言貧乏,內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兒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新作文形式,讓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生活世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如果把寫作活動當做是多彩生活的一個延續,那么就會煥發出寫作的無窮動力。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學生寫作的內容一定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用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第一,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在勞動課上通過參加勞動,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寫勞動課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星期天學生參加了家里的收割麥子勞動,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第二,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敢于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了說真話,表真情的內容,哪怕表現出了不積極的道德思想,或語言文字不規范的情況,教師都要指出表揚抒發真情實感的好苗頭,在肯定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糾正。
三、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實作文指導
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和表達的欲望。如在對學生進行寫景作文教學時,我組織學生走進當地槐樹林度假村,讓他們用雙眼去觀察、去發現、去感受,學生驚訝地發現了許多平時沒注意的細節,比如平時看到的槐花是白色的,通過這次觀察,還有粉色槐花。后來我要求學生寫一篇名為《槐花真美》的作文,通過親身參觀學生有了素材,寫作興趣大增。這次習作教學是一次成功的,是一次讓學生難忘的,取得了教學預期效果。
二是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等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琢磨并領悟出作文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們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三是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優美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在閱讀中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涌,下筆有神。沒有語言積累,學生的作文將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有情而不能抒發。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獲取間接經驗,積累語言。
總之,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上是筆者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改變不愿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體驗生活、表達情感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