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雁,孫黎瀅
(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杭州 310008)
隨著浙江電網負荷水平的不斷增長,峰谷差也逐步加大,2012年最大日峰谷差已經超過18000 MW,約為當年最大負荷的36%。
浙江省一次能源缺乏,環境容量緊缺,省外來電成為浙江長期以來的重要電源支撐,并將隨著電力需求的增長而不斷擴大占比。目前,浙江電網外來電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本省境內的華東直調機組,包括新安江水電站、富春江水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秦山核電站二期和三期;二是三峽直流工程和皖電東送工程等,通過500 kV電網由相鄰省市電網受入本省。
2013年9月,安吉特高壓交流站正式投入運行,開創了浙江電網的特高壓時代。2014年,浙江電網第一座特高壓直流站也將投運。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浙江約有40%的負荷供應將由外來電力承擔。盡管浙江電網的省調機組擁有一定的調峰能力,現有外來電力也部分參與了調峰,但分析未來浙江電網調峰平衡的結果表明,電網峰谷差的增長速度大于本省統調機組的增加速度,新增外來電力也必須參與電網調峰。近年內,浙江電網還將陸續投產一些特高壓交、直流工程,這些輸電項目如何參與電網調峰,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本文在浙江電網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從電網規劃的角度分析了浙江電網對特高壓電力的調峰需求,提出了“十三五”末特高壓電力進行調峰的建議。
本文分析中,針對汛期、夏季和冬季不同的典型日(最大負荷日),先依靠本省電網的統調機組滿足調峰需求,若不滿足則考慮外來電力,主要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分析主要思路
由于受天氣影響較大,浙江電網最大負荷通常出現在夏季。2000年以來,浙江電網的夏季典型日負荷曲線均呈現了較強的一致性,除2003年因嚴重缺電導致典型日曲線變形之外,浙江電網的夏季負荷曲線有明顯的早、午、晚3個高峰,峰值通常出現在10點、14點、21—22點前后,且近年來的晚高峰峰值出現時間逐漸后移。冬季典型負荷曲線形狀與夏季典型負荷曲線不同,午高峰的峰值相對偏低,晚高峰較不明顯。2000—2012年的夏季典型負荷曲線見圖2。

圖2 浙江電網2000-2012年夏季典型日負荷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浙江電網的峰谷差絕對值逐年增大。據統計,整點最大日峰谷差由2000年的2478 MW增長到2012年的18079 MW,年均增長18%,增長過程見圖3。2000—2012年最大日峰谷差率在27.0%~47.7%范圍內,總體趨勢為曲折向上。
從2000年到2012年這13年中,最大日峰谷差出現在7—9月的有9年,出現在6月的有2年,出現在4月和12月的各有1年。

圖3 浙江電網2000—2012年最大日峰谷差
至2012年底,浙江電網統調機組裝機容量為40493 MW(不含華東直調機組),其中燃煤機組占81.4%,燃油機組占1.5%,燃氣機組占12.2%,核電機組占0.8%,水電機組占4.1%。
據資料統計,浙江省調各類機組的調峰能力有一定差異,有些機組夏季最大出力略小于冬季,調峰能力也小于冬季。除個別機組外,燃煤機組的最大調峰能力約為裝機容量的50%~53%,燃氣機組的最大調峰能力約為30%~58%(不考慮啟停調峰),燃油機組的最大調峰能力約為55%;水電機組除汛期外可視為全容量調峰;核電機組通常不參與調峰??傮w來說,2012年浙江省調機組的調峰能力約20000 MW,為總裝機容量的50%左右。在電網正常運行方式下,統調機組可以基本滿足調峰要求,但節假日或遭遇極端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下的調峰能力不足。
根據浙江電網“十二五”規劃,2013—2015年全省將新增14000 MW統調機組,其中火電機組10750 MW,核電機組3250 MW。“十三五”期間,浙江電網預計新增統調裝機容量15390 MW,其中火電增加11640 MW,核電增加3750 MW。
本文分析時,新增火電機組調峰深度按50%考慮,核電機組不參與調峰。
2012年,浙江電網最大受電負荷超過15300 MW,約占最大負荷(51740 MW)的30%。如前所述,目前浙江電網外來電力主要有省內華東直調機組和500 kV電網聯絡線受入兩類,實際運行中,華東直調機組和省際聯絡線輸入的電力均參與了調峰,根據對歷史運行數據的分析,夏季高峰時外來電力調峰幅度約為5000 MW,極端情況下達到8600 MW,汛期和冬季外來電力調峰幅度為3300~4400 MW。
根據規劃,“十二五”末浙江電網外來電力將增加特高壓交流和直流2個渠道:
(1)落點浙江的特高壓直流:溪洛渡水電和寧東火電,浙江共受電16000 MW。
(2)特高壓交流:通過浙北等特高壓變電站受電,2015年浙江電網按2400 MW參與平衡。
“十三五”末,浙江還將新增一項來自金沙江水電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同時特高壓交流輸電容量也有所增大;華東直調電廠將新增核電和抽水蓄能機組,浙江分得電力增加。綜合起來,浙江受電比例占比將超過40%。
未來幾年的受電規劃如表1所示。

表1 浙江電網受電規劃
電網發輸電功率與負荷滿足下列平衡關系:

式中:PGi為浙江電網統調第i臺發電機輸出有功功率;PWi為第i類外來電力注入的有功功率;PLi表示負荷功率;ΔP為網損。
計算條件如下:
(1)不考慮網損 ΔP;
(2)不考慮節假日等電網特殊運行方式;
(3)電力平衡時,考慮一定負荷備用率,文中取最大負荷值的10%。
根據浙江電網“十二五”規劃,對“十二五”末和“十三五”末的浙江電網汛期、夏季及冬季負荷特性進行預測,浙江電網的峰谷差將進一步增大,且每年的最大峰谷差都發生在夏季。
2015年,浙江電網負荷水平為71720 MW,預計最大峰谷差將達到26762 MW,最大峰谷差率37.3%??紤]機組備用后,綜合目前省調機組的最大調峰能力及“十二五”期間新增機組的最大調峰能力,能夠滿足汛期及冬季調峰需求并有一定裕度,但夏季最大峰谷差時調峰能力不足。即使浙江境內華東直調機組和500 kV省際聯絡線輸送的功率均按目前方式進行調峰,浙江電網的夏季調峰仍有缺口,最大約為1870 MW,需要特高壓電力參與調峰。
2020年,浙江電網最高負荷預計增長26450 MW,峰谷差增加12462 MW,最大峰谷差率39.96%。與2015年類似,省調機組按最大能力調峰、華東直調機組及500 kV省際聯絡線輸入的電力均按目前方式調峰,可以基本滿足汛期需求,但冬季和夏季調峰能力不足,最大調峰缺口將超過4800 MW。此外,2020年浙江電網的風電裝機預計達到3380 MW,規劃中風電未參與電力平衡,但如果考慮風電機組的反調峰特性,當風電同時率達到0.6時,調峰缺口將增大到6800 MW左右。因此,特高壓電力需要參與調峰。
為簡單起見,僅將2020年浙江電網的調峰計算結果列于表2。

表2 2020年浙江電網調峰計算結果
對特高壓電力參與調峰的運行方式進行計算時,作如下假設:
農村中并沒有成熟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幾乎沒有相應的執法人員。農村垃圾治理在制度執行層面上具有較大空白,村民多年養成的習慣也難以改變。
(1)特高壓交流最大調峰深度為50%;
(2)寧東直流最大調峰深度為50%;
(3)金沙江水電豐水期(6—10 月)最大調峰深度為0,其他時間為20%。
據規劃,2015年浙江2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最大輸電容量為16000 MW,其中溪洛渡水電和寧東火電各8000 MW。按上述假設條件考慮,夏季調峰缺口最大時,溪洛渡水電不調峰而寧東火電參與調峰,可增加調峰容量4000 MW,能滿足當年夏季調峰需求并有一定盈余。
2020年,規劃增加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來自金沙江水電),輸電容量為8000 MW。由此,特高壓直流總輸電容量達到24000 MW,可滿足冬季電網調峰需求并有一定裕度。但浙江電網夏季高峰時間正值金沙江水電豐水期,若此時金沙江水電不能調峰,僅寧東直流參與調峰,則仍無法完全彌補夏季調峰缺口,需要特高壓交流電力參與調峰。
若特高壓交流、寧東直流均按50%調峰深度考慮,2015年夏季浙江電網將增加5200 MW調峰能力,2020年夏季增加7700 MW調峰能力,可以滿足最大調峰需求,并有一定盈余。
(1)目前浙江電網的調峰容量由省調機組、華東直調機組和500 kV省際聯絡線輸電3部分組成,正常運行方式下調峰能力可以滿足要求。
(2)2015年、2020年,浙江電網外來電力達到負荷的39%和40%,預計電網最大峰谷差率為37.3%和39.96%,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項目均不參與調峰,2015年夏季、2020年夏季和冬季將有較大調峰缺口。
(3)若僅增加交流特高壓調峰手段,還不能完全彌補2015年和2020年的最大調峰缺口;僅增加直流特高壓調峰,也不能滿足2020年的最大調峰需求。
(4)建議特高壓交、直流聯合參與調峰,以特高壓火電直流(寧東)調峰為主,特高壓交流和特高壓水電直流進行配合,如此能夠滿足浙江電網調峰需求,并有一定盈余。
[1] 張建平,周偉,張嘯虎,等.華東電網調峰資源統籌利用研究[J].華東電力,2009,37(5)∶0708-0711.
[2] 陳漢雄,吳安平,黎嵐.金沙江一期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調峰運行研究[J].中國電力,2007,40(10)∶38-41.
[3] 余欣梅,劉寧.廣東電網調峰形勢分析與展望[J].廣東電力,2010,23(9)∶37-39.
[4] 岑思弦,秦寧生,李媛媛.金沙江流域汛期徑流量變化的氣候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2012,34(8)∶1538-1544.
[5] 謝旭,仇靜,穆亮.風力發電同時率與控制風電出力的研究[J].華北電力技術,2011(9)∶32-35.
[6] 張滔滔,胡曉勇.三峽水電站調峰運用探析[J].水利水電技術,2012,43(9)∶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