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莫迪及其所在的人民黨贏得印度大選并不令人意外,但足以刺激大家神經。這個充滿震撼性的勝利源自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成功,在過去十多年間,莫迪引人注目地在古吉拉特邦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該邦經濟增長速度被媒體稱作“印度的中國速度”,古吉拉特邦還被稱作“印度的廣東”。
這次大選的名字叫希望。應該說,莫迪激起了印度人對未來的希望,這種感覺有點像當年奧巴馬獲勝一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們對經濟現狀和社會問題的不滿。與其說印度人選擇了莫迪,不如說人們選擇了未來。
與很多低調的或者說是會說不會做的印度領導人不同,莫迪是個實干家,他在古吉拉特邦的三個任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這個地區的經濟面貌。人們看到了鐵路的高速,看到了交通的暢通,看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在青少年的眼里看到了對未來的希望。這一切,都使印度人民相信,莫迪或許就是改變印度的那個人,他有希望引領印度駛上經濟發展的高速路。
通過經濟發展換來新的平等,也是莫迪帶給印度人的希望。盡管很早就已步入民主國家的行列,但是印度的種姓制度依然將印度社會隔離成令人糾結的風景,很多底層民眾感到生活沒有希望,感到自己的權利沒有得到伸張,感到被邊緣化。這時莫迪的出現以及他在經濟、民生上的作為則帶給了人們以經濟改變人生、帶來平等的愿景。
這也是事關印度能否進一步城市化的大選。城市化的發展緩慢是印度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問題,曾有觀察家指出,盡管幾乎很少來自農村,但很多印度領導人都表現出對農村的興趣和關注,可惜這并不能解決印度的根本問題,因為印度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城鄉差別問題。如果不能推進城市化,所有與此相關的問題都將難以解決。
印度國大黨的選舉標志是“一只手掌”,它的口號是:“國大黨的手總是撫慰著窮人。”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每當國大黨的任期臨近結束時,窮人們就會意識到,國大黨的手其實是伸向了窮人的錢包。不能給中下階層帶來實惠是國大黨此次慘敗的關鍵所在。
過去十年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國大黨在不斷地錯失機遇,如今重擔落在了莫迪身上,他肩負著調和社會矛盾的責任,更肩負著抓住機遇、發展印度經濟的使命。而莫迪要想使印度擁有中國速度,就需要把握身邊最大的機遇,也就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機遇。這就使得莫迪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尤其在高鐵等基礎建設方面,雙方大可取長補短,而這也將有利于中印關系進一步夯實。在這種背景下,連通中緬孟印的交通線不僅有助于這一地區經濟的繁榮,也等于將幾個國家的友誼更牢牢地聯系在一起,有積極的地緣政治意義。
印度進入“莫迪時代”開啟的不僅是希望之門,更是變革之門。國大黨的教訓告訴人民黨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改革就意味著倒退。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改革成功將會強化他的改革預期,而這些改革或將深刻改變印度的面貌。
但莫迪之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首先要面臨來自國內保守力量的制約和反擊,同時為了推進經濟改革,就必須推進相應的社會變革,而在保守勢力占上風的印度,這一切都顯得十分艱難。這或將驅使莫迪朝著成為強勢人物的方向前進,因為沒有足夠的決心將很難在印度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實現徹底的變革。為此,莫迪必須妥善處理好對外關系:既要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又要與中國搞好關系,并且處理好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樹立一個溫和、進取的大國形象。
莫迪改革最大的動力來自民眾。印度民眾在過去十年對于民生狀況的不滿、對印度拉開與中國距離的失望以及此番人民黨的大獲全勝,都將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給予莫迪充分的信任、支持和寬容。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半年乃至一年將是莫迪實施改革的關鍵時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