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炳琨+張笑塵+李雪瑩
轉基因作物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文章的婚外戀大戲,地方政府的“遮遮掩掩”,卻讓海南處置非法轉基因作物事件,多少被“蓋住了風頭”。
海南處置非法轉基因作物事件,始于3月26日,平淡中度過幾日,終因新華社中國網事、人民日報官微3月31日晚的接連三問,崔永元的不斷質疑,而走進人們視野。
網友倒逼真相
小崔“半夜憂民”
3月26日,網友“玉米種子”在一篇博文中寫道,海南省農業廳到三亞、樂東、陵水等縣市開展了南繁轉基因執法抽查行動。有5家種子公司被查出非法種植轉基因玉米。其中,河南3家、遼寧1家,還有1家知名國企。消息來源是《農財寶典》(一本涉農雜志)的報道。
農業部韓長賦在此前的兩會上曾表態,對轉基因,無論是制種、試驗還是種植,都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批準。
“玉米種子”評論:南繁是育種天堂,每年都有數十萬份的材料聚集在這里。一旦轉基因材料污染了常規材料,將會給種子企業和科研單位帶來嚴重損失……影響中國玉米育種和玉米生產安全。
一直與“轉基因較勁”的崔永元在3月27日通過微博轉載了這篇文章。這篇發于凌晨2:51的微博,迄今已獲得近4千條轉發,兩千多條評論。有網友贊其“半夜還憂國憂民”。更多的網友則希望海南官方能對此事做出公開、詳細地回應。
此后,微博和網絡上,零星傳出“多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在海南被查出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消息”。
三天后的3月30日,海南省農業廳官網終于有所動作。一條加上標題約380字的通報里提到,該省在去年12月23日至27日對三亞、陵水、樂東三地進行南繁農業轉基因作物執法檢查。結果顯示,有13家單位的15個樣品呈轉基因陽性,均為科研試驗田塊,其中玉米12個,棉花3個。9個試驗作物已銷毀,其余 6個正在進一步檢驗檢測核實。
但哪些單位參與?是否產生危害?通報沒有提及。
“眼尖”的人民網海南視窗在第二天發現了此稿。“海南省重點新聞網站”南海網也對此事做了報道。二者均以通報內容為稿件主要內容。
此后,各大網站跟進,400來家網站轉載了這條新聞。
遺憾的是,不管是3月31日還是4月1日,海南的主流媒體均未報道此事。
媒體官微接連三問
公眾期待信息公開
媒體的評論從3月31日晚上開始大面積跟進。除了針對轉基因本身的發問,當地政府的處置態度更引起了媒體注意。
“@新華社中國網事”19時07分以“海南轉基因作物疑點待解”為題發出疑問:去年12月底即發現13家單位種植的樣品呈轉基因陽性,為何事隔3個月才向社會公布?這些樣品是否為非法種植?是否仍存違法試驗生產現象?
“@人民日報”23:21與其呼應,同樣針對海南轉基因作物,發出了三個類似的追問。該微博3000多轉發中,崔永元的轉發最引人注意,轉發時他還不忘“@農業部”。
南海網以“轉基因這事,誰能說明白?”為標題制作專題。其中,題為“打擊非法轉基因試驗,應該更加透明”的評論,期望海南省農業廳拿出更切實際的行動,而不是許下空頭支票,繼續迫使公眾用微博倒逼真相,那樣,只會砸掉自身的公信力。
該網另一篇“轉基因之爭,期待更多用事實說話”的評論里提到,在關乎民眾切身利益的的問題上,公眾要的不僅是結果正義,還有程序的透明、民意的博弈…… “密室科學”到頭來不僅減損科學家的公信力,還會妨礙科學的正常進步。
從微博上網友的評論來看,此次事件,網友并非一邊倒的反對轉基因。
感受到網友和媒體質疑的海南省農業廳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做出了解釋。這篇發于4月1日晚11時許的報道中,海南農業廳稱,2013年12月23日至27日為抽取樣品時間,之后還要按照規程履行檢測之后的各項程序,目前執法檢查活動尚未完結。3月30日發布的相關信息,主要是針對媒體關注,主動通報執法檢查中的有關情況,消除誤解和猜測。
有網友評價,海南農業廳直面問題的態度值得肯定。不過如果不是媒體的“窮追不舍”,該部門是否還能有這樣的態度?執法活動未完是解釋還是辯解?日后尚需觀察。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