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瑞雄 葉紅
快速康復外科(FTS)是當代醫學理念的表現之一,早在2001年由丹麥醫學家提出,其意義在于綜合考慮手術治療期與術后護理期,使二者成為一個完整的治療周期,并且運用微創、優化護理等方式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在手術期間所出現的風險因素,使護理內容更符合手術要求,可以有效加快患者康復速度,降低患者痛苦。近年來FTS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將廣西醫科大學附屬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及常規護理措施的胃腸道腫瘤患者各41 例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科室2010 年5 月-2013 年5 月住院的胃腸道腫瘤擇期手術治療的82 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1 例,男21 例,女20 例,年齡27~88 歲,平均(58±3)歲;觀察組(FTS組)41 例,男22 例,女19 例,年齡29~85 歲,平均(58±2.7)歲。其中胃癌22 例、結腸癌34 例、乙狀結腸癌8 例、直腸癌18 例;兩組患者均行擇期開腹手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術前給患者宣教告知手術方式,術前準備目的意義,術前3 d進流質飲食,口服腸道不可吸收的抗生素甲硝唑、氟哌酸等,術前晚和術晨清潔灌腸。常規禁食8~12 h,禁水4~6 h,術晨放置胃腸減壓管,在術后腸道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拔除。拔除胃管后開始進流質。尿管麻醉后放置,術后留置3~5 d,術后疼痛是按需止痛,使用鹽酸哌替啶肌注止痛。
1.2.2 觀察組 FTS采取快速康復護理措施:(1)術前評估及心理護理:術前評估包括患者心肺功能、營養狀況是否有低蛋白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由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多與患者溝通,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前各項檢查的重要性,術前準備的目的及術后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主動配合手術和康復治療。(2)飲食與腸道準備:術前6~8 h禁食不禁飲,術前晚22:00 口服10%GS 500 ml,術前2 h口服10%GS 250 ml,術前1 d不清潔灌腸,給予清腸劑和爽(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2 袋沖水服。(3)疼痛的護理:有效止痛,采取鎮痛泵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鎮痛可維持術后48 h,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4)管道的護理:術前不放置胃腸減壓管,盡早拔除尿管術后24 h后拔除,低位直腸腹會陰聯合切除患者術后尿管留置時間一般不超過1 周。(5)飲食與活動:術后當天無腹脹、惡心、嘔吐等情況出現時可進流質,以后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半流飲食和正常飲食。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指導患者術后當天在病床上翻身,術后第1 天在床上活動逐漸過渡到自行翻身及下床活動。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輸液時間、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腸腫瘤患者術后一般資料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胃腸腫瘤患者術后一般資料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肛門排氣時間(h)輸液時間(d)平均住院時間(d)進食時間(d)FTS組 41 30.5±2.1 a 4.9±0.3 a 12.2±2.5 a 5.2±1.1 a對照組 41 45.4±4.6 7.4±1.2 18.7±4.9 7.3±1.6
FTS是指在手術前、中、后采用有循證醫學證據的一系列優化措施,是減少或降低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創傷應激,達到快速康復為目的。由于腫瘤患者大部分存在焦慮、恐懼及抑郁等消極情緒,又擔心手術預后。FTS理念認為,適當的心理護理對臨床治療可起到輔助和促進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復[1-2]。這就要求責任護士加強術前健康宣教,多與患者溝通,告知其圍術期FTS的基本知識,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及具體情況,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安慰工作,以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懼,減輕生理應激反應,使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禁食與腸道準備:術前常規禁食8~12 h目的是使患者麻醉時胃排空,防止嘔吐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如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如術前長時間禁食,可促使術后胰島素抵抗的發生或加重,使血糖升高。FTS認為采用術前1 d不再禁食,術前2 h飲適量糖水,可增強患者手術耐受力并降低術后的胰島素抵抗發生率[3]。術前傳統的機械性灌腸可破壞腸道屏障功能,造成水、電解質平衡失調,不利于術后康復。FTS腸道準備應用和爽,和爽清腸劑是一種非滲透性、吸收性全腸灌洗液,清潔腸道安全、效果理想,患者使用方便且舒適,避免了清潔灌腸多次插管對患者所致不適和可能的損傷;胃管和尿管的使用:FTS理念并不推薦在腹部手術中常規使用鼻胃管,放置胃管可能增加咽喉炎和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誤吸的可能,延誤經口進食的時間。術后48 h拔除尿管,早期拔除導尿管可減少其對尿路的不良刺激,防止泌尿系感染,方便患者床上及床邊活動,加快胃腸道功能恢復;疼痛的護理:術后疼痛可引起強的應激反應,嗎啡等傳統阿片止痛藥物會致患者呼吸、咳嗽反射受到抑制,FTS處理注重“有效止痛”,術中經硬膜外放置鎮痛泵止痛效果好,可降低應激反應,利于患者盡早活動及進食,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術后早期進食與活動:術后盡早進行腸內營養及經口進食,可以降低高分解代謝,減少腹部術后感染并發癥,促進胃腸道的運動及保護胃腸黏膜功能,且降低吻合口漏的發生率,同時可有效緩解術后惡心,嘔吐及腸麻痹[5]。術后患者由于大手術體虛無力,長期臥床休息,肺功能的減退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風險,又因傷口疼痛及知識缺乏而不敢活動造成肌肉強度的降低,活動量減少靜脈血瘀滯,容易誘發靜脈血栓。責任護士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必要的解釋,鼓勵患者以自主活動為主必要時協同家屬制訂活動計劃進行鍛煉,幫助其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以上并發癥的發生[6-8]。
綜上所述,FTS在對傳統的圍術期處理多項措施進行了優化,減少了創傷應激反應,在無并發癥的前提下,縮短術后住院時間,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更人性化,能滿足患者的需要。
[1]席時富,陳剛,邱文才,等.胃腸腫瘤術前不間斷腸內營養臨床應用與探討[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18(12):265-269.
[2]楊梅,桓靈芝,武建華,等.結直腸癌快速康復外科的護理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8):73-75.
[3]張桃桃,葉新華,黎玲.國內結直腸癌術前腸道準備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8(1):62-63.
[4]吳少波,許冬青,張金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甲狀腺再次手術中應用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8):53.
[5]江志偉,李寧,黎介壽.用加速康復外科新理念促進胃腸癌手術患者的快速康復[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8,15(5):257-258.
[6]易淑明,鄭曉妮.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86.
[7]劉小蘭,金玉琴,楊麗君,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肝膽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0):17-19.
[8]傅平,周凱,洪華章,等.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胃腸道腫瘤圍術期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