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習近平訪問拉美,中國在該地區的目標顯現了出來。習近平本次訪問了巴西、委內瑞拉和阿根廷三個國家,并與包括厄瓜多爾總統、秘魯總統和玻利維亞總統在內的多位拉美領導人舉行了會晤。
中國希望通過習近平的訪問獲得什么?
優先擴大中國和拉美的經濟聯系,是最明顯的目的。中國和拉美(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之間的貿易額在過去十五年里大幅上升,從2000年的120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610億美元,而且仍然有上升空間。中國已經是拉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而其目標則是最終取代美國,成為拉美第一大貿易伙伴。
南美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貿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上。作為中國的能源、農產品進口和自然資源的供應者,南美的戰略意義凸顯。在中東地區越來越具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日益崛起的中國需要盡可能多樣化的能源進口途徑。中國和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也正在尋求投資巴西石油工業的機會。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著手對南美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訪問期間,習近平抽出時間親自推動一項從秘魯西海岸延伸到巴西東海岸的鐵路建設計劃,中國、巴西和秘魯將在這個項目上進行合作。
重要的是,中國運用這樣的手段不僅是為了推動經濟,也是為了在外交方面尋求突破。在基礎設施項目和其他發展計劃上進行合作,是中國愿意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施善的證明。
中國試圖通過軟實力推動經濟。北京加大投資,以獲得發展中國家的好感。習近平在拉丁美洲的每一步都在試圖凸顯中國的優勢。
對拉美而言,這是個借以權衡與中國外交關系的好時機。專家指出,拉美有能力讓天平往自己這邊偏一點兒:“這兒有很多中國無法在其它地方得到的東西,如大豆、鐵和銅等。”
然而拉美對中國市場和資金的依賴讓中國占了上風。巴西迫切希望中國投資改善其糟糕的基礎設施體系,阿根廷希望中國幫助其開發Vaca Muerta頁巖油氣層,而委內瑞拉希望在搖搖欲墜的經濟中保住中國的石油投資。
離開中國的幫助,該地區領導人不可能獨自解決本國面臨的難題。而為保證農產品和礦產品的供應,中國將在長期內對該地區施加政治影響。中國按照步步為營的策略,欲從拉美獲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