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


“00后小鮮肉”是TF BOYS組合的關鍵詞之一,甜膩且略有肉麻,卻也讓不熟悉的人一下就明朗了:哦!這可真是一個年輕的組合!
某場簽售會因為到場人數太多而不得不取消;前往“芒果臺”錄制節目的當天,就連長沙的出租車司機都感嘆“TF粉絲兇猛”:市內到機場來回跑了數輪,去程的客人都是要去接機的粉絲。爆紅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組合的養成模式——公司借鑒日韓造星模式,在成員更小的時候就招募其為練習生,潛心培養數年后才向市場推出。
這顯然算得上是成功案例。但也因此,你很難不注意到幾個孩子身上與年齡不相宜的成人化氣息,從動作、語氣到眼神,時有散發,尤其在表演中。這種提前而來的“成熟”其實并不陌生,在娛樂四起的時代,頻頻出現在選秀、綜藝節目舞臺上的孩子們多少都有這樣的特點。
消費童真
娛樂綜藝節目已然成為各大電視臺吸睛的利器,其中又以選秀類為最多。無數懷揣夢想在舞臺上跳、唱、演的選手中,不乏孩子的身影。他們的出場多與TF BOYS一樣惹得一片“好可愛”的贊嘆,卻也常常要在隨后面臨“不像孩子了”的評判。
面對是否該讓那么小的孩子參加比賽的質疑,《出彩中國人》節目組表示,其實已經刪選了很多孩子,同為4歲的“小舞帝”張峻豪和有表演天賦的希希屬于例外,破例的原因是“他們在舞臺上表現出孩子的童真”。
但諷刺的是,兩個孩子相繼在半決賽出局,希希的得票數甚至是全場墊底,原因卻仍舊與童真有關——表演過程中,希希不小心碰翻了一個奶瓶,但她自己很巧妙地加了一句臺詞,把意外狀況圓了回去。這個細節令人認可,卻也讓不少評審認為希希身上已經表現了超出孩子所有的童真,反而沒有投票。
早在第一季播出時,就有公司以“為什么喜歡《爸爸去哪兒》”為題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孩子純真的童心”是大家的最愛。事實上,這也是孩子容易走紅的主要原因。即使脫離明星子女的光環,天真的孩子們也總會讓人疼愛、心生歡喜。而不少父母正是看到了這一“萌娃價值”,才選擇讓孩子參加各類選秀,希望孩子能夠脫穎而出。
然而在一個成人主導、成人制定標準的環境下,并非完全主動參與的孩子在被推到聚光燈下時,又能保有多少真正的“萌娃價值”?被成人化幾乎成了逃不離的故事。
還記得風靡一時的“小周立波”,7歲的小姑娘西裝領結,不茍言笑,兩手往口袋里一插,架勢十足,張口更是將周立波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人們哈哈大笑。但被模仿對象和節目評委的周立波說了一句話,擾起一片紛紛:“拿你的天真去換你的天才,值得嗎?”
不以愛的名義傷害
誠然,節目并非一定要排斥孩子的參與,功利也不盡是父母的目的,讓孩子見見世面、練練膽識,給他們一個得到更好未來的機會想必才是初衷。但在無辜孩子的面前,愛倘若不能與尊重、幫助并行,就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能懂什么啊?”恐怕仍是好一部分人的想法。而父親李勇已經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今年,他12歲的兒子李云龍參加了《最強大腦》,任務是記憶51對新人的隨機站隊順序,并以擺放模型的方式展示出來。開始驗證結果時,李云龍突然手捂額頭、痛哭失聲,嘴里反復念叨著“我記對了,可是我擺錯了”。用評委林丹的話來說,感覺李云龍不是因這次失敗哭,而是整個人被擊潰了,什么都沒有了。盡管之后的結果頗具戲劇性,李云龍其實并沒有擺錯,但各種如“贏了比賽,可是丟了快樂和童真,總讓人覺得高興不起來”“這樣的勝利未必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評議開始紛紛砸來。
李勇說,節目后兒子好像頓時長大了幾歲。“即使過了幾十年,大家搜索李云龍,還是會跳出當年的負面新聞。怎么可能不對孩子造成傷害呢?”這位父親很是后悔。
秀蘭·鄧波爾的一番話也令人傷懷。她說自己很早以前就不再相信圣誕老人了,因為年幼的自己曾盼望圣誕老人送來禮物,而圣誕老人卻向她索要簽名,這讓她童年的夢幻破碎了。
如果童真是人們最喜歡孩子的地方,那么便沒有道理不去努力保護它。因而,從學會把孩子當作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到幫助孩子去面對所謂失利或成名后的種種,恐怕才是成人世界更應當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