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繞生
摘要 [目的]為了實現中藥材的產業化開發,進行丹參的育苗基質的種類與配比的篩選。[方法]試驗采用盆播進行育苗,共計9個處理,按隨機區組排列,3個重復,每個處理30個盆,用游標卡尺測量莖粗、直徑;用直尺測量株高、開展度、葉面積、根長等;用SF—602電子天平測量地上部、地下部的鮮重和干重。[結果]處理C2蘑菇渣與沙按4∶1(W/W)比例混合的處理是最佳選擇,各指標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結論]試驗優選了丹參的育苗基質種類與配比,為丹參的種質栽培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 中藥材;丹參(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育苗;基質;篩選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08-02307-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shroom Residue in Seedling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HEN Raosheng
(
Huaia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Branch of Jiangsu Uniion Technical Institure,Huaion,Jiangsu 223200)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bstrate seedling type and ratio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creened out. [Method] The experiment adopts the basin of seedling, randomized block arrangement, repeated three times. The stem diameter, diameter were measured by vernier caliper, plant height, development degree, leaf area, root length were measured by ruler, the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were measured by SF602 electronic balance.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2 mushroom slag and sand mixing processing is the best choice to 4∶1 ratio. [Conclusion] The study optimized the substrate seedling type and ratio, which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ermplasm cultiv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lvia miltiorrhiza; Seedling; Substrate; Screening
中藥與西藥相比,具有取材于自然、作用平穩和毒副作用小等西藥無法比擬的獨特優點。中藥來源于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中藥材植物,具有防病和治病的功效。丹參(RADIX ET RHIZOMA SALVIAE MILTIORRHIZAE)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莖,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活血通經和排膿生肌的功效,用于月經不調、瘀血作痛、閉經、癥瘕、冠心病、心絞痛、子宮外孕、心煩內熱和癰腫瘡毒等。生產上需要大量的原料以滿足中藥工業的發展。為了實現中藥材的產業化開發,筆者就育苗方面進行研究,篩選出適合丹參育苗[1-2]的基質種類與配比,以期為丹參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對象。航天紫丹參1號,經鑒定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
1.1.2
主要試劑。所用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市售。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試驗于試驗農場的溫室大棚中進行,2012年11月13日播種,采用盆播進行育苗[3],每盆播種1粒。播種前采用浸種催芽,浸種時用25~30 ℃溫水浸24 h,然后在20 ℃溫度下催芽2 d,隨即播種。試驗共計9個處理,按隨機區組排列,3個重復,每個處理30個盆。
1.2.2
試驗指標的測定。所用的基質種類與配比見表1[4]。基質和盆全部進行消毒,用1%的84消毒液噴灑和攪拌基質,密閉2 d后散開,釋放多余的Cl2;用1%的84消毒液溶液浸泡盆和用具。從播種到育苗試驗結束一直澆清水,經過2個月,用游標卡尺測量莖粗、直徑;用直尺測量株高、開展度、葉面積、根長等項目;用SF602電子天平測量地上部、地下部的鮮重和干重[5]。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及種類對出苗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處理的出苗率參次不齊,處理A1、A2是基質與沙的不同配比,透氣性能雖然很好,但保水性能很差,不能保證發芽所需的足夠的水分,但基質中含有一定的養分,能滿足幼苗生長初期的需要,因而幼苗出苗率較高,葉色表現出綠色。處理B1、B2雖然換成了園土,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透氣性能很差,影響根系的吸收能力,幼苗吸收養分不足,因此這2個處理的幼苗出苗率偏低,葉色較淺。處理C1、C2用的是蘑菇渣,是經蘑菇分解后的產物,具有一定的營養,和沙配合,幼苗出苗率高,葉色綠。處理D1、D2同樣是蘑菇渣,但加了園土后透氣性能下降,影響根系的吸收能力,幼苗吸收養分不足,因此這2個處理的幼苗出苗率偏低,葉色較淺。
2.2 不同基質及種類對各指標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C2的壯苗指數[6]是0.005 892,處理CK的壯苗指數是0.002 484,說明處理C2比處理CK的苗壯。再從干物質積累
方面
比較,處理C2的總鮮重0.55 g、總干重0.11 g,處理CK的總鮮重0.46 g、總干重0.07 g,處理C2的總鮮重與總干重相差0.44 g,處理CK的總鮮重與總干重相差0.39 g,這說明了處理C2的幼苗積累的干物質比較多,幼苗比較壯實。從地下部分看,處理C2的根的長度4.20 cm,根的直徑0.13 cm,根的數量12.00根;處理CK的根的長度4.15 cm,根的直徑0.10 cm,根的數量12.00根,說明處理C2與處理CK相比,根的質量優,數量相當。從地上部分看,處理C2的葉片數3.00張,葉面積6.93 cm2,處理CK的葉片數3.00張,葉面積10.89 cm2,處理C2比處理CK相比之下,葉片數相當,葉面積相對較小,為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夠的葉片及葉面積,基本滿足幼苗生長所需。處理C2的株高2.80 cm、開展度6.60 cm、莖粗0.15 cm,處理CK的株高3.10 cm、開展度5.88 cm、莖粗0.11 cm,處理C2與處理CK相比而言,處理C2的株高低、開展度大,莖直徑大。在根冠比方面,處理C2的根冠比是10.53%,處理CK的根冠比是10.14%,處理C2與處理CK相比而言,這兩者相差不大,而且地下部與地上部比例比較合理。
綜上所述,處理C2是最佳的基質種類及配比。處理CK是市售的基質,50 L/袋的基質的價格都在20~30元,提高了生產成本。而處理C2應用是蘑菇渣,蘑菇渣是生產蘑菇后的廢棄物,是無用的垃圾,堆放又造成環境污染。
3 結論與討論
隨著食用菌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許多菇渣。廢棄菇渣堆放造成環境污染,配合成復合基質,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可變廢為寶、進行育苗。現在市售的50 L/袋的基質的價格都在20~30元,生產成本較高。利用蘑菇渣等為原料,加入不同體積配比的沙、園土等,育苗效果也不錯,又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試驗結果表明,處理C2是最佳的基質種類及配比。蘑菇渣中可能存在營養不足或不全面的問題,在使用過程中需加些肥料以彌補營養缺陷,這需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明,陳仕江,李泉森,等.金釵石斛馴化栽培的基質研究[J].中藥材,2001(9):23-24.
[2] 孫曄.三種觀賞石斛蘭適宜栽培基質的選擇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45-46.
[3] 李曉強,卜崇興,郭世榮.菇渣復合基質栽培對蔬菜幼苗生長的影響[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7(3):517-520.
[4] 陳恩波,鐘建明,梁文芳,等.蘑菇菇渣不同配比基質的性狀及其對姜柄瓜幼苗影響的初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5):201-204.
[5] 唐懋華,成維東.中藥渣基質對蔬菜育苗及產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05(4):81-82.
[6] 別之龍,易小偉,魏蕓.不同基質配方對番茄育苗質量的影響[J] .湖北農業科學,2006(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