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柏松
【摘要】論文討論了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模式優點和缺點,從教和學兩種不同的角度去闡述了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的利與弊。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作者認為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屬于精英教育模式,不應該完全丟棄。
【關鍵詞】橋梁結構電算;編程為主;編程能力;綜合能力
《橋梁結構電算》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這門課的教學難度非常大,參考教材量大,不僅需要非常寬廣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深厚的計算機基礎。在90年代的《橋梁結構電算》教材中,以編程為主,而在近年的新版教材中,教學內容則逐步轉變為以軟件應用為主。論文是根據作者多年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實踐,從教與學的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談談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思考。
1、教學缺點
1)程序調試難度大
以程序編制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難度非常大,要求從事教學的老師具備深厚的編程基礎,編程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編程的過程涉及代碼編寫、代碼調試以及代碼優化。沒有深厚的編程基礎,代碼調試是無法過關的,特別是在上機操作中,很多代碼是學生自己編寫的,如果里邊出現了錯誤老師需要現場幫助學生調試程序,沒有扎實的編程基礎,老師很可能花很長時間都無法發現錯誤,導致學生懷疑老師能力水平,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2)程序優化算法復雜
眾所周知,不同的人編程思路不同,編制的代碼也不一樣,程序代碼的好壞是以程序運行效率來評判的,這就涉及到程序代碼的優化,優化的代碼占用計算機資源少,運行效率高,但是算法也相對復雜,不是每個模塊都能夠有良好的優化算法。從實際教學上講,一般只要求學生能夠編制出程序即可,對算法并沒有過多的要求,也即是說不要求學生對代碼進行高水平的優化,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3)需求學時多
程序教學是非常費時的,特別是現在的學生編程基礎薄弱,并且在教學學時削減的大環境下,將《橋梁結構電算》的程序講透是很難的,如果要保證80%的學生都能夠理解,教學時間可能更長,少量的教學時間根本無法勝任。如果要學好《橋梁結構電算》這門課光靠課堂講解肯定不行,還必須安排大量的上機學時,目前這課程的最低學時要達到48學時,含上機16學時,但實際學時很難滿足這種基本要求,導致教學內容無法完成,只能縮減教學內容。
4)編程基礎要求高
編程為主的教學不僅對老師的編程基礎要求高,同樣也要求學生的編程基礎扎實,否則這門課的教學難度過大,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編制橋梁結構分析程序,還得首先教會學生編程語言,而現在很多學生在學習編程語言的時候沒有達到基本要求,導致教學過程中還要抽時間復習編程語言,也間接增加了需求的教學學時。
5)專業課基礎要求高
《橋梁結構電算》涉及到橋梁工程課程、結構力學課程、有限元課程以及程序語言,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課程,不僅要求編程基礎高,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課基礎,如果橋梁工程、結構力學和有限元課程中有一門不熟悉,就會增加教學難度和教學時間,先得花時間給學生講解欠缺橋梁工程、結構力學和有限元相關的知識。
2、教學優點
以程序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在90年代非常流行,主要是當時的計算機操作環境以DOS為主,并且計算機價格昂貴,能夠用于橋梁結構分析的軟件極少,當時的橋梁結構設計計算主要以手工計算輔助自編程序進行,因此,編制程序是當時《橋梁結構電算》教學的主流,當然這種教學方式優點也非常明顯。
1)編程能力強
學生在學習編程語言的時候往往都是偏重于數學公式或者數據庫,而用于橋梁結構分析方面的程序則完全類似于實戰,是對數學公式、力學理論和數據庫的詮釋,因此,學生的編程能力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并且以實踐為主,這種大型的訓練使得學生的編程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很多學生甚至由厭惡編程變成喜愛編程。
2)專業能力強
編程是代碼、算法和專業理論的結合,在編程的過程中,學生對算法和專業理論的理解更深,有一點理論沒有理解透,就會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因此,編程之時必須深入的理解理論,在理論的理解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獲取了大量的專業理論知識,無形中也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學習興趣。
3)綜合能力強
可以說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是一種精英教育,因為編程是數學、力學及計算機的完美結合,在編程的過程中要求編程者具備數學和力學(專業)方面的深厚基礎,編程的同時學生不僅能夠復習橋梁工程、結構力學、計算機和有限元理論,還能夠促進學生對理論的運用,在編制程序的過程中也深入的理解了涉及到的專業理論知識,更好的掌握了橋梁結構分析的機理和內涵,這部分能夠學好《橋梁結構電算》的學生最后的專業能力非常強,絕大部分學生的專業水平都會有所提高。
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退出了教學的舞臺,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了很多的精英人才,他們開發出了很多商業化的橋梁專業軟件,而現在以軟件應用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則重點在培養應用型的大眾化人才。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我覺得完全丟掉以編程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模式非常遺憾,從這門課的教學角度講,從以編程為主轉變為以軟件應用為主的《橋梁結構電算》教學意味著學生的培養模式由精英培養轉變為大眾化培養,培養出的學生能夠掌握軟件的應用,但是對軟件內部編程機制并不熟悉,增加了學生對所學軟件的依賴性。
參考文獻:
[1]石洞等.橋梁結構電算[M].同濟大學出版社,1985.
[2]周水興等.橋梁結構電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基金項目:論文由重慶交通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120200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