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紹了《基層實用文書》課的基本情況及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著重闡述了在本課程中如何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基層實用文書;教學方法;創新
一、《基層實用文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一)《基層實用文書》課程的基本情況
《基層實用文書》是是士官學員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科學文化必修課,是軍營文化活動的重要支撐,是學習其他課程和提高任職能力的基礎。本課程緊跟基層實用文書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適應崗位任職的需要,結合學員自身語文水平的實際,重點學習基層實用文書的寫作方法,培養語言素養。根據《課程標準》,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共分兩大部分:文書基礎和寫作實踐。其中文書基礎包括應用文的語言要求、應用文的表達方式、應用文的結構形式;寫作實踐包括計劃、總結、述職報告、實習報告、會議記錄、自我鑒定、申請書、便條的擬寫等。前一部分是打好寫作的基礎,后一部分是整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是真正地提高寫作的實戰能力。
(二)《基層實用文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基層實用文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四方面:一是有利于發揮學員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在本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員要廢除滿堂灌輸式,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大力推行講練結合式、案例分析式等教學方法,增強課堂互動,充分發揮學員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二是有利于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結合本課程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最好的老師,教員應該因材施教,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給學員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引導他們自學,培養其自學能力;三是有利于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教員只有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拓寬學員的創新思維,才利于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結合本課程中寫作的第四個特點創新性,在寫作過程中,只有善于發現新問題、新觀點、新視角,才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寫出獨樹一幟的文章;四是有利于培養學員的表達能力。在本課程中開展討論式教學,不僅發揮學員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更是大大培養提高了學員的語言思維、語言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為人際交往的溝通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基層實用文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對策
(一)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是講練結合法的運用。講練結合法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即在講完相關的理論知識后,都引導學員做一些相關的練習,通過練習來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這種教學方法既及時鞏固了學習的理論知識,又大大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應用文的語言要求,在講完相關知識點后結合大量的練習,鞏固了學員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教學效果明顯。二是復舊迎新法的運用。復舊迎新法也運用得較多,即在學習新知識時用老知識來理解,這樣就化難為易了。如在講應用文的表達方式時,可以復習回顧前面學習應用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精確、得體,沒有生動形象這個特點,所以應用文的表達方式只有三種:敘述、議論、說明,沒有描寫和抒情。用前者來理解后者,難度就大大縮減了。三是案例式教學法的運用。案例式教學法在學習具體文體的擬寫時常常用到,通過具體的例文的分析引導學員學習相關文體的寫作,這種教學法形象直觀,一目了然。如在講自我鑒定的擬寫時,通過一則自我鑒定的例文,引導學員學習自我鑒定的寫法,包括標題、正文和落款,十分形象。四是對比式教學法的運用。對比式教學法也常用到,即把兩種相似或相近的文體放在一起對比著學習,增強了學員對兩者區別的能力。如把計劃和總結放在一起對比學,提高了學員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效果很好。
(二)注意因材施教,加強學員的情感教育
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基礎較好的學員,結合本學科的內容和特點,即閱讀是提高寫作的最好的老師,給他們推薦一些好的課外讀物,引導他們自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對于基礎較差的學員,多鼓勵和肯定,多關心和幫助,在上課時多找他們回答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經常詢問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力所能及地給與解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增強教學互動,確立學員的主體地位
增強教學互動,一是注意啟發式教學的運用,教員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始至終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要善于引導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計劃的概念時,教員提問“計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規劃、安排、設想、方案、意見有什么區別呢?有沒有人知道?”,引導學員思考,學員給出答案后再進行講解,教學效果會好很多。二是適當地開設一些討論課,確立學員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學員具備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適宜地開展一些討論課。開展討論課要選好議題,把討論的主要內容告訴學員,讓學員在上課前查閱有關資料,為上好討論課做好充分準備。討論過程中教員要精心組織,解除束縛,活躍思想,同時認真引導,話題集中,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主動性,起到在鞏固以前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員的閱讀能力、思辨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在討論結束時,教員要引導學員認真做好總結,起到“畫龍點睛”之妙處,確保討論效果。例如在該課程快結束時,給出學員一節課的時間,討論你對該課程的學習收獲體會,每人限講五分鐘,既大大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又鍛煉了學員的思辨、歸納總結、言語表達能力,考核了學員對所學的總結的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精心制作課件,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教員要通過圖書館借閱資料和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等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講稿,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手段,制作精美的幻燈片,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通過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音頻、視頻等,努力使幻燈片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再現教學過程,便于學員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在講語言的要求時,給學員補充講解如何使語言生動形象,舉例時插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音頻,配以圖文,使學員如臨其境,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利用網絡博客,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一方面,教員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隨機抽查學員的筆記情況,了解學員的學習情況,答復學員學習中的疑問。在課堂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博客、網絡資源,擴展教學時空。建立校內網絡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手段,擴展教學資源。引進網絡優秀教學課件,建立網絡學習園地。教員可把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料上傳博客,方便學員查閱學習。結合《基層實用文書》課的特點即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老師,教員還可以通過博客向學員推薦好的文學作品,引導學員多讀多看多積累,為多練多寫打基礎,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學員如果課后遇到學習問題,可登陸教員的博客留言,教員看后及時回復,加強師生溝通,便于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始終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一方面,高校應該為教員的創新實踐提供各種機會和便利,盡力幫助教員解決實踐過程中的一切困難;另一方面,教員應該結合教學實際,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保云等.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創新人才[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
[2]張月琴.論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
[3]石利萍.高校彈性學制下的教學質量問題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