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紅莉
興趣是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教育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是幼兒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幼兒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推動他們積極探索學習。前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提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見,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十分必要。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其知識本身帶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邏輯性。它沒有音樂學科那種優美婉轉的旋律,也沒有美術學科那種艷麗多彩的畫面,更沒有文學作品中那扣人心弦的情節。相對于幼兒年齡階段思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說,若沒有正確的定位和恰當的方法會使幼兒感到害怕、拒絕甚至于產生“數學焦慮”,從而削弱乃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我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鼓勵成功,培養興趣
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都是一樣的,但他們最后的成功都會大相徑庭。教師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賞每一位幼兒,在人格上尊重幼兒,對他們每一個人都寄予期望,讓他們從教師的期待、信任、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樹立自信,以熾熱的情感引導他們學習,誘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要從課堂的“領導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教學中為幼兒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充分發揮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應以慈母之心,教師之嚴,循序善誘,因勢利導,讓他們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增強自信,從陸續出現的成功中培養興趣。
例如,我在教幼兒學習相鄰數的時候就是這樣,對于幼兒的大膽想象,表述,操作,交流,我堅持以肯定、鼓勵、期待、正面誘導的言語和幼兒平等地交流,激起幼兒積極向上,躍躍欲試的積極情緒,對于幼兒取得的進步與成功,我及時予以贊許的目光,微笑的表揚、親切地點頭,或者摸摸孩子的頭,或者給孩子鼓鼓掌,從而使孩子獲得被贊揚,被信任的成功體驗,同時我還善于發現學習有困難或有創造性思維幼兒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幫助和贊許,以利于培養起幼兒的自信,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在教孩子學習序數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而且效果不錯。
二、趣味性教學,激發興趣
數學史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統一的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比較枯燥乏味,對于學前階段的孩子而言,其首要任務是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欲望,激發幼兒好奇、好問、猜測和思考,教師應考慮如何激發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而引入新課是一節課的前奏、開端。雖然教師清楚自己要教什么,理解什么,要求幼兒知道什么,記住什么,理解什么,會做什么,對幼兒來講還是一個謎團。幼兒園的孩子愛動、好奇心強,教師若能抓住幼兒的這一心理,巧妙的引入新課,揭示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那就是一節成功課的良好開端。引入新課有情趣,實質就是創設興趣情景,第一時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其興趣,讓幼兒在短時間內,輕松愉快地進入最佳狀態,,采取什么形式引入新課,揭示課題,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環境設計,但米恩對幾歲的幼兒應盡可能的做到趣味性。
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常常采用游戲的形式,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復的練習也因游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三、訓練思維,教以方法,激勵興趣
數學課首要的是思考,正確的思考方法是提高數學能力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環境和材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的為幼兒創設環境、提供可供其動手操作的體現寓教于樂、生動有趣、多種功能的感性材料,在幼兒操作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對客觀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感知、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究,教師應重點訓練幼兒的思維轉換能力,鼓勵他們以多方位、多角度去發現問題、審視問題、解決問題,支持標新立異,讓幼兒在創新中激勵興趣。
四、精心設疑,撥動心弦,誘導興趣
明代學者陳獻帳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庇纱丝梢姡笾菑囊蓡栭_始。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設置疑問這一重要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注意設置疑問要具有情趣性、思想性、層次性和邏輯性,不斷激發幼兒去生疑、釋疑,從而促進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境地,激起幼兒的求知欲,讓他們期望給與探究、討論、解答。
無論是新課導入設疑,還是活動延伸設疑,都要遵循一個原則,盡量給孩子創設最佳設疑氛圍,既不能太簡單,又不能過難,即“跳一下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教育理念,這樣不至于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增加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大多數孩子看來,學習數學是一件很鼓噪乏味的事情,然而在課堂上一個恰當的耐人尋味的設疑就如同投在孩子心海中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孩子學習學習思考的浪花,讓孩子感新鮮有趣,從而帶著疑問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設疑式教學中,我常常采用懸念式設疑主要用于新課導入,例如,今天老師有一個問題先請小朋友幫忙,現在老師手里有許多長短不一的鉛筆,小鐵棒,小塑料棒,如何才能知道他們的長度呢?小朋友會說出尺子等等。有時在延伸活動中也常常拋出問題讓幼兒思考,還可以讓家長配合解決問題,即課后設疑,例如,我在教幼兒編應用題時:“樹上5個蘋果,樹下3個蘋果,如何可以編成四道應用題,請小朋友想好了告訴老師你的想法?!?/p>
五、多加練習,誘發興趣
由于數學學科的內容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和應用性強,使幼兒難以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制作大量的玩、教具,讓幼兒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演練、逐漸理解、認識、掌握知識要點。另外,教師要把數學的相關知識和幼兒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如今天星期幾,家庭的手機號、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各種玩具的形狀、衣服的價錢等等,讓幼兒自覺地,有意的運用數學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誘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對于一個新知識點的學習,我常常采用多種形式讓幼兒反復練習,例如,集體討論法,小組討論法,個別操作法,結構游戲法,情節游戲法,等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反復練習、討論、交流,讓幼兒熟練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從而培養幼兒數學學習興趣。
總之,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根本上講,每一種方法都離不開教師對幼兒熾熱的愛和對幼教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需要教師奉獻一顆愛心,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幼兒,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幼兒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將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緊密結合起來,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