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順 徐超
【摘要】家校溝通已成為影響學校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所以,提升教育整體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因素在于融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在調查分析高中階段家校溝通中存在的障礙基礎上,提出了家校溝通的對策。
【關鍵詞】家校溝通;對策
家校溝通在現代教育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影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長們迫切需要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現,更希望能與相關人員及時溝通交流,也想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怎樣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同樣,對學校而言,如何全面開展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也是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及時發現學生的各種變化和異常表現并適時地通知家長,毋庸置疑會對教育結果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因此,如何促進家校溝通,分析家校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的。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在吉林市選取三所高中隨機抽取教師100人,家長100人,共200人,進行調查。
2、研究工具
家校溝通家長調查問卷,采用的是諸暨市浣紗中學編制的中學生家長家校溝通情況調查問卷,共有10個條目,分為兩個維度;分半信度在0.82-0.90之間,效度為0.87。
家校溝通教師調查問卷,采用的是專業在線問卷測評系統的問卷內容,共有11個條目,分為兩個維度,重測信度為0.80;結構效度為0.81。
二、研究結果
2.1家長和教師對于家校溝通的認識不夠深入,教師比家長對家校溝通的認識相對較多,而且雙方對于家校溝通教育責任的認識也存在差異。
2.2在家校溝通方式上,家長認為主要有家長會、電話溝通;而教師則認為主要的溝通方式是家長會、面談和電話溝通。
2.3家長和教師在家校溝通過程中,交流的主要內容有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犯錯誤情況和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于學生興趣愛好和其他方面的溝通交流非常少。
2.4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家校溝通意見表明:家長和教師都希望開展多元化的家校溝通形式,從不同的角度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對策建議
3.1提高家校溝通的認識,強化家校溝通職能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家長與教師對于家校溝通的認識都不夠深入,過分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很多家長在家校溝通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總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參與層面上,不能夠深入地配合學校和教師,這使得家校溝通很難深入進行。家長應明確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職責,認真地參與到家校溝通中去,研究子女相應的問題的成因及解決對策,承擔起家長作為子女成長的重要導師的職責,與學校和教師一起共同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有些學校也沒能對家校溝通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學校和家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家長需要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現和最近的變化,學校也需要知道學生在家的狀態,家校雙方都需要了解學生的變化。所以,需要家校溝通這樣一個紐帶將學校和家長的期待聯系起來。從而讓家庭和學校都在最大程度上起到輔助學生發展的目的。
3.2開展多元化的家長溝通方式和方法,提升家校溝通的能力
研究表明家長和教師都認為現有的家校溝通方法過于單一,多表現為家長會的教師總結發言,家長在下面聽報告,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好像一次學生成績和表現的報告會,家長和教師都對其提不起興趣,或是針對學生的典型問題教師與家長取得聯系,沒有過多深入的交流,將問題告知家長,然后簡單了解一下問題的發生發展過程,如此而已。
家校溝通形式主要有整體和個別兩種形式。整體形式包含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個別形式主要是家訪。不論是整體形式還是個別形式,都需要媒介將家長與學校聯系起來。溝通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開設家校通、短信平臺、班級博客、班級群等。充分利用網絡,平等交流,每個人都能夠暢所欲言,切實地幫助自己和他人,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從而促進教育的有效開展。
3.3明確家校雙方的責任,做好職責分工
社會心理學上的責任分散效應是指人們在明確責任的前提下更愿意采取相應的措施完成任務,而在責任不明確的情況下則不愿意做出相應的行為去完成任務。學生存在問題,家長認為這是教師的責任,而學校則認為這是家長應盡的義務。因此,家長、教師和學生之間應嘗試著進行責任分配,這樣不僅有利于明確責任分工,更有利于家校溝通能夠有的放矢。
家長的責任主要有: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充分地尊重、信任、了解子女;保持與學校和教師進行經常性的聯系,以便充分地了解學校的近況和學生的在校表現以及近期的變化;家長還要盡量地保持教師在子女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不要輕易地在子女面前對學校和教師評頭論足;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和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對學生進行的教育。教師的責任主要有: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尤其是當學生出現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重大變化時,一定要與家長在第一時間取得聯系,與家長一起商討問題的成因及其解決辦法;當學生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要推卸責任,主動幫助其渡過難關,如果需要家長的輔助也要與其取得聯系;教師還要端正態度,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家長,讓彼此在信任和平等的基礎上展開交流和合作。
參考文獻:
[1]黃河清,家校合作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劉翠蘭.影響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
[3]顧志剛.論新時期家校合作的策略取向[J].班主任,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