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技校的大部分學生成績是比較落后的,自制力也是非常薄弱的,怎樣管理好這批讓人頭疼的學生,我們有必要研究技校現實中存在的這些情況,治理好標準和政策管理好學生。本人結合這幾年的技校班主任經歷,談談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誤區。
【關鍵詞】技校生;管理方法;誤區;班主任工作
一、目前技校類學生存在的問題
從生源上說,職業類學校和技校類學生一般都是不能繼續讀高中、大學的畢業生,年齡普遍在16~19歲,這個年齡的學生正是思維活躍、自制力較差、學習乏味的年紀,導致了在學校時常發生上課睡覺、遲到早退、打架斗毆、談對象等等現象。我們作為一技校類班主任,應該用什么方法管理好這一批調皮的孩子呢?
二、班主任管理中應采取正確的方法—“三多”政策
(1)多跑
“多跑”是指班主任應多利用課間時間去學生上課班級、實習工廠、宿舍里轉轉看看?去轉什么呢?我們要弄清楚,是去尋找上課遲到睡覺、曠課的一些不良學生,同樣利用早晚時間段去學生的宿舍抽查有沒有學生夜不歸宿、打架、上網包夜等等情況,因為只有親自發現那些調皮的學生,你才好在班會或教育中有的放矢的解決這類問題。作為技校類班主任,你肯定很了解,因為很多調皮的學生你沒有抓住他犯錯的證據或把柄,那么你教育他的時候,他肯定是不會承認、服從的。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2)多問
“多問”是指多利用課后時間找學生談心,聊天,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溝通,目的是及時了解學生的心里動態,知道他們心中的想法,以便及時引導和糾正犯錯誤的思想,終止違反校紀校規時間的發生。同時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和家長反饋小孩的情況,更精確的讓家長了解小孩的學習和生活心態,讓家長也及時的知道和解決。
目前技校學生經常發生打架斗毆事件,如果你及早的從學生口中了解到情況,那么就會有計劃的避免事情的發生,反之,如果每個班主任多和學生溝通,那么我相信學校將不會發生一起違紀事件。
(3)多總結
不斷的回顧自己前段時間班級中大大小小出現的問題,以及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冷靜下來好好的想想,在以后的班級中你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管理。我們要不斷的總結回顧,班級管理才能不斷的進步。
三、班主任管理中應避免的“三條”誤區
(1)與學生斗氣、粗暴漫罵
一般青年班主任年輕氣盛,在審視問題時不能做到全面、細心。導致教育學生取得相反的效果。比如某某學生違反了一些校紀校規,有些班主任不聽取解釋,亂罵一通,沒有想到這些話對學生來說很傷自尊心,這個年齡的學生叛逆心理是很強的,他可能會不顧一切的與你頂撞,到時候自己下不了臺,那么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有時委婉的評判比與學生斗氣、粗暴漫罵的教育效果會更好。
(2)姑息遷就
有些青年教師課后經常和學生在一起玩,比如打球啊,無意中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這樣的話反而造成后面管理的困難,因為這位學生如果違反了校紀校規,你可能會居于面子,不好意思對他進行本職的教育和批評。這種情況姑息遷就、聽之任之就會造成該生一錯再錯,進而會形成更多不好的習慣。所以說班主任始終要保持老師的形象,這樣對學生的管理才會更有利。
(3)情緒急躁
當遇到自己班級的學生違反校紀校規時,有些班主任往往不能靜下來全面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而是憑空臆斷,對當事人大發雷霆,這樣處理問題有時候會適得其反。作為我們班主任應該冷靜下來,好好了解事件的原委,進而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管理教育效果。切記情緒急躁,盲目訓斥學生。平時多注意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動給予指導,冷靜理智的解決一切問題。
總之,班主任是班集體中的領導者、管理者。對于技校類班主任,針對文化素質不好、行為習慣差、思想水平不高的學生,我們更應該作到上面的“三多政策”和避免出現的“三條誤區”,樹立好班主任的個人威信,包括知識威信、個人魅力、管理技巧,同時選拔和培養好班干部,利用班干部管理學生。還有一點重要的是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誠信和言行教育,提醒事情的該做和不該做。盡量主動,不能被動,在問題出現之前找到根源,避免問題的發生,正確引導。對于以上我們應該“反復抓、抓反復”,讓學生沒有犯錯誤的動機。
參考文獻:
[1]耿向東.教師的科學思維[M].川大出版社出版,1996
[2]勞凱生.教育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陳桂林.教育原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張金鳳.淺談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心理問題[J].大連機車技師學院
(上接第220頁)
作為一種邏輯支配著中國電影的基本形象。”[7]
在經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藝術生產”的概念指出藝術生產也是生產,并且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生產過程。主旋律影片既要完滿實現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又要滿足對受眾的觀影需求和審美需要,那么這類影片的創作過程不是要將文化政治化,而是將政治文化化。在主旋律電影與市場因素抗衡的過程中,出現了大批經典影片。2010年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2011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2012年上映的電影《1942》等,都是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展現大時代的命運和變遷。
四、結語
主旋律電影的發生和發展是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密不可分,它對于主旋律電影的發生、發展和進步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主旋律電影不僅肩負著弘揚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重大任務,更在當今新媒體發展、文化產業大蓬勃的現代社會展現出多元化的中國百態,體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伴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市場化進程的主旋律電影,又面臨著商業競爭、流行文化的沖擊和挑戰,堅守主旋律電影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核心內涵,同時以市場化運作為主要陣地,主旋律電影仍能繼續蓬勃發展,展現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胡菊彬,新中國電影意識形態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23
[2]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張凌燕,轉型與突圍——新時期以來主旋律電影創作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D].2009
[4]李少白,電影歷史及理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07-108
[5]彭濤,中國電影史鏈條上的主旋律電影及其未來走向,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N].2013(2)
[6]毛政,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發展研究,長安大學碩士論文[D].2012
[7]尹鴻、凌燕,新中國電影史:1949-2000,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