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霞
玩麻將,如今已經成為大人們工作之余,娛樂之時的重要內容。朋友聚會時、家人團聚時,大人們都常常會圍在麻將桌旁,玩得不亦樂乎。對于孩子們,一旦靠近麻將桌,大人們就會如臨大敵,大聲呵斥,命令孩子們馬上離開。
周末的時候,同學聚會,玩麻將自然就成為主要內容。大人們圍在麻將桌邊迫不及待地玩起麻將牌來。各自的孩子們自然就會被安排在一旁,自由自在地玩。大人們這個時候也放松了對孩子們的管教,可以看電視、可以到門口玩,就是不能靠近麻將桌。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乖乖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了一會,孩子們有些坐不住了,紛紛走到自己的媽媽身邊來,無所事事地“糾纏”,大人們認為只要不打擾到自己,不讓孩子們來關注麻將就行,發給孩子們零錢,去買零食吃。孩子們帶著自己的“戰利品”互相炫耀。
趁大人們上洗手間休息時,孩子們一哄而上,興奮不已,小手摸著麻將牌,臉上洋溢著無法抑制的微笑。一旦大人們返回,孩子們總是依依不舍地讓位。大人們嘴上還不停地念叨到:“這么小,就學打麻將,怕是要得喲,從小就對麻將感興趣,怕是要學壞喲!”我很想對她們說“偶爾的時候,我們都對玩麻將感興趣,但也并不存在學壞呀”。“過去,過去,媽媽輸錢了,你別來吵我,我把錢贏回來。”我心里一陣顫抖,在這樣的話語下,孩子們對麻將牌的認識將會是怎樣的發展方向。
后來,發生了戲劇性的情景。大人們因為有急事,全都離開了,只留下我這“孩子王”來照顧孩子們。這個時候,孩子們算是徹底的“放松”了,吆三喝四,全都圍在麻將桌旁玩起麻將牌來,我在一旁靜靜地觀察孩子們的表現。
剛開始,孩子們把麻將牌分成了幾大堆,他們玩起了“壘高樓”的游戲,他們各自把麻將牌壘得高高的,越高成功感越強,不斷地為自己的表現拍手叫好。在一個孩子的提議下,孩子們又玩起了“搭橋”的游戲,在他們的小手下,麻將牌不斷地被延長、平鋪、壘高、圍攏。孩子們在自主的游戲中,不斷地交流,不停地分工合作。在他們的小手下、交流聲中,我看到了高樓、大橋、城堡的建成,看到了模擬的汽車、桌子、玩具等,孩子們又用麻將牌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戲,玩起了“超市”的游戲,這個時候麻將牌又變成了錢幣,讓收銀員“算賬”的模擬場景,看到孩子們玩得興奮,我也很高興。麻將牌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讓孩子們這樣著迷?
我湊上前去,參與到孩子們的游戲活動中去。
我看看孩子們,輕聲問道:“你們喜歡打麻將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喜歡、喜歡”,一個孩子還詳細地向我介紹他曾今在奶奶家玩麻將牌的經歷。
“你們為什么喜歡玩麻將牌?”
“因為它可以搭建高樓,修大橋……。”一個孩子拉著我的手臂,一本正經地告訴我“我會用麻將牌搭建一座城堡,王子公主住的城堡喲,你看嘛!”敢情他們是將麻將牌當做了游戲中的建構材料,而并不是大人們擔心的對麻將感興趣,對麻將牌的輸贏結果癡迷。我看到每一個孩子全神貫注的神情,有些懂了。小小的麻將牌,形狀、大小及重量都適合小朋友玩耍,而且數量較多,是一種孩子們可以隨意變換,反復創建的建構材料,通過排列、組合、拼搭、壘高、圍攏,實現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體驗到自己與同伴共同搭建的快樂感和成功感。在孩子們的搭建活動中,孩子們因為我的參與而更加興奮不已。在一個個作品中,孩子們超凡的想象和無法估量的創造性令我驚嘆!
在我的提議下,孩子們又玩起了“找朋友”(按種類分)的游戲,將麻將牌分成了三大堆后,又玩起了“找影子”的游戲,孩子們驚喜地發現:每一張麻將牌有四張是一模一樣的。玩著玩著,孩子們自己發明玩起了“配對子”的尋找寶藏的游戲,他們通過集體商議所制定的有很多的游戲規則,簡直超乎成人的想象。后來在一個大班孩子的提議下,他們發明了“找鄰居”(找相鄰數)的游戲活動,但游戲規則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中總是不清楚,這個時候他們請求了我的幫助,我適宜地引導了他們,給予他們一定的幫助,讓游戲愉快地進行了下去。
孩子們在游戲中表達出自己對生活和世界的認識,體驗和感受,揭露了孩子們鮮活的內心世界。在協商、謙讓、交換的游戲氛圍中,孩子們學會了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兒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它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于一體,蘊含著有益于幼兒發展的隱形教育潛能。
通過認真學習《指南》,在《社會》領域人際交往的目標給我深深的思考:任何事情不能將成人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孩子們有他們獨特的思考方式。我們需要的是蹲下身來,站在他們的視線中,去發現了解、理解、尊重幼兒;冷靜、客觀地審視和分析孩子們的表現行為,去引導、培養他們,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