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豐
摘要 通過對石柱縣沙嶺滑坡監測點1995~2000年間月降雨數據及763場降雨記錄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區域的降雨特性,分析年降雨量分布規律。結果表明,石柱縣沙嶺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年最大降雨量達1 455.5 mm,年最小降雨量僅有932.1 mm,相差523.4 mm,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3%;日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數雖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別占21.58%和18.85%。
關鍵詞 石柱縣;沙嶺;滑坡;降雨特性
中圖分類號 S1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08-02419-02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in Landslide of Shaling Shizhu
QIN Fe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and 763 rainfall records in landslide of Shaling, Shizhu County during 1995-1000, the regional rainfall features were studie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law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haling, Shizhu County, the mean of several years precipitation is 1 142.4 mm, the annual maximum precipitation is 1 455.5 mm, the annual minimum rainfall is 932.1 mm, there is a difference of 523.4 mm, the annual rainfall in nearly 6 isnt stability; the rainfall has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5 to 8 month, average rainfall was accounting for 64.83 percent in the annual rainfall. The daily rainfall in the 25-50 mm and 50-100 mm days are small, rainfall accounted for 21.58% and 18.85%.
Key words Shaling, Shizhu County; Landslides;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石柱縣存在一定的滑坡災害,且主要發生在1995~2000年,2000年之后滑坡比較少。
滑坡災害的成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和人為的不當開發,其中又以降雨誘發滑坡災害最為常見[1]。降雨對區域水資源時空分布、生態環境形成與演變以及農業生產起著決定性的影響[2]。降雨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主要包括2種作用,一是雨水入滲導致的滲流作用使邊坡的下滑力增加,二是隨著雨水入滲使得巖土體的抗剪強度降低或軟化。為了減少滑坡災害對社會的沖擊,常采用工程措施和防災預警,因此通過掌握降雨的趨勢與分布規律,進行坡地災害的預警是一種經濟且有效的實用方法[3]。筆者在此對石柱縣沙嶺滑坡監測點1995~2000年間月降雨數據及763場降雨記錄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年、月、日降雨量分布規律以及年內降雨集中發生時間,為滑坡監測點的滑坡災害防治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重慶市東部(107°59′~108°34′ E、29°39′~30°32′ N),地處渝東鄂西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地勢上呈現斜“H”形,形成“兩山夾一原(黃水山原)”,兼有河谷、山原、丘陵的地貌特征。全縣耕地面積3萬hm2,森林面積11.53萬hm2。
石柱縣沙嶺位于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心部,距縣城50 km。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垂直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全縣年平均溫度16.5 ℃。其中沙嶺常年平均氣溫16.0 ℃,年降雨量1 200 mm,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石柱縣有松、杉、柏等197個樹種,與沙嶺接壤的沙子鎮盛產以莼菜、蕨苔、都粑、竹筍、野生菌等為主的綠色食品。石柱縣沙嶺滑坡是1982年7月17日22:00因暴雨誘發的大型堆積層滑坡,滑體長1 800 m、寬800 m、厚20~40 m,體積約3 000萬m3。
1.2 資料與方法
降雨數據通過石柱縣沙嶺滑坡監測點的地面氣候監測獲得。
選用石柱縣沙嶺滑坡監測點1995~2000年6年間逐日降雨數據,用數理統計方法整理和分析降雨,通過Excel制作圖表對年、月、日降雨量分布規律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石柱縣沙嶺年降雨量特性分析 由石柱縣沙嶺1995~2000年連續6年年降雨量分布(圖1)可知,石柱縣沙嶺1995~2000年年降雨量的平均值為1 142.4 mm。其中年最大值出現在1998年,年降雨量達1 455.5 mm,最小值出現在1995年,年降雨量僅有932.1 mm,多數年份降雨量基本在1 100.0 mm左右波動,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523.4 mm,因此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1995和1999年、1996和1998年、1997和2000年年降雨總量分別接近,研究6年間年降雨量接近年份月降雨趨勢(圖2)發現,除個別月有差異外,總體來說年降雨量總量相同的年份月降水趨勢基本相同,說明石柱縣沙嶺降雨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分布特性。
2.2 石柱縣沙嶺月降雨量特性分析
由石柱縣沙嶺1995~2000年平均月降雨量分布(圖3)可知,石柱縣沙嶺降雨量最大是6和7月份,其月平均降雨量百分比分別占17.36%和16.78%。降雨量百分比<5%的月份有5個月份,分別是1、2、3、11和12月份,其月平均降雨量百分比分別僅占1.83%、2.18%、3.68%、4.72%、2.26%。
降雨集中在下半年,4~10月份的月降雨量均超過了60 mm,12月~次年2月的月降水量較少;降雨最多的月份是6、7、8月,這3個月構成了降雨的高峰季節。由此可見,石柱縣沙嶺的月降雨量分布很不均衡,具有明顯的季節特點,降水年內配給不均勻,多年平均連續最大4個月(5~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0%~70.0%,最大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6.0%~20.0%,大多出現在6月,少數出現在7月。5~8月是石柱縣沙嶺主要的汛期,對于滑坡而言這段時間雨水量很大,要做好防治措施。
圖3 1995~2000年石柱縣沙嶺月降雨量分布
2.3 石柱縣沙嶺日降雨量特性分析
經統計,1995~2000年間石柱縣沙嶺共763日有降雨紀錄,最大降雨雨日出現在1996年7月4日,日降雨量達99.5 mm,最小0.1 mm;最大3 d降雨出現在1996年7月1~4日,降雨量達161.1 mm;最大7 d降雨量出現在1996年6月1~7 日,降雨量達206.7 mm;最大15 d降雨出現在1996年7月1~15日,降雨量達304.9 mm;最大30 d降雨出現在1998年8月1~30日,降雨量達400.7 mm;有降雨日平均降雨量8.98 mm。
從石柱縣沙嶺1995~2000年日降雨分類統計(表1)可看出,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數雖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別占21.58%和18.85%;日降雨量在10~25 mm的中雨天數占總降雨天數的17.43%,降雨量占29.74%,降雨量和降雨日數均相對較多。所以中雨、大雨以及暴雨將是滑坡研究的主要對象,特別是在大雨和暴雨期間,更要做好滑坡方面的防治措施。
根據不同降雨類型,以時間為橫軸,累計日降雨量為縱軸繪制出石柱沙嶺1995~2000年各個類型降雨的多年累計日分布圖(圖4)。若某日有多次降雨則降雨量累加。分析不同類型降雨的多年日分布圖,考察其時間分布特點。由表1和圖4可知,石柱縣沙嶺常有暴雨發生。石柱縣沙嶺1995~2000年6年中有記錄的暴雨共有17次,集中分布在5~8月,8月份相對多一些。其中屬1998年最多,共出現8次暴雨。因此,石柱縣沙嶺暴雨分布具有明顯季節特性。暴雨通常歷時短且雨量大,雨量不能充分利用且易造成洪災、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要解決好不能充分利用雨量,防止造成災害。
圖4 1995~2000年石柱縣沙嶺日分類降雨量與天數比例分布
3 結論
(1)石柱縣沙嶺滑坡監測點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其中年最大值出現在1998年,年降雨量達1 455.5 mm。最小值出現在1995年,年降雨量僅有932.1 mm,多數年份降雨量基本上在1 100.0 mm左右波動,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523.4 mm,因此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