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祿
當今農村小學科學課程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科學儀器和設備、各類教學器材、實驗用具嚴重缺乏,再者,專業的科學教師幾乎為零,傳統思想認為科學課程是一門副科,這是教師感覺上不好科學課和學生不愛科學課的一個表面因素。再加上,科學這門學科,表面上看是一些琳瑯滿目的圖案和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大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滿堂灌,鼓勵學生死記硬背,這樣一來就加劇了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厭煩和厭學,每周僅兩節,老師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少,有很多課外的觀察與實驗、制作、寫科技小論文等作業,在學習條件差和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下,就不可能自覺地、主動地去完成。但我認為,這些原因都可以避免,作為一個老師,在不能改變學習條件的現狀下,就不能安于現狀,不能停止思考。在我上科學課的過程中,我就可以感覺到,只要你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思考,去發現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去探索,是可以提高孩子們學習科學的興趣,那么,在農村,也可以上出精彩的科學課堂,也可以看到孩子們興趣高漲的學習態度。現在就如何培養當今農村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簡單的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方法和看法。
一、運用日常生活小故事提高農村學生科學興趣
日常生活是學生原有知識的源泉,是學生熟悉的環境。日常生活類型的科學小故事能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和討論,烘托課堂學習氣氛。這類小故事一般要求有熟悉的生活場景,但有爭議或不同直觀想像的結果。例如:岸上的漁夫拿魚叉插水中的魚時,應該向看到魚的哪一方向叉去容易叉到魚。學生對這類故事有不同的觀點和爭論,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先不講結果而是先分析人能夠看到水中魚的光路圖,通過光在水中和空氣中光的折射讓學生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結果,這樣學生聽的很認真,學的也很扎實。
二、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科學課程中,研究生命的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如觀察大樹、螞蟻、蝗蟲、青蛙、貓等常見的動、植物;栽培植物和飼養小動物,感受生物的生命周期,研究生物的繁殖,進而探究生命的共同特征;進一步觀察動植物的外形,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些內容若是在城市小學,一定會受到條件的制約而無法讓學生很好的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然而,對于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這些教學內容是顯得那么熟悉。而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更是經常見到,很多孩子還親手栽過花、種過樹。這就是農村環境為孩子們提供的特有的探究材料。
其次,農村自然條件的優越性還體現在非生物資源極為豐富。也許城市的孩子正在為尋找一塊石灰巖或花崗巖犯愁,也許城市的學生正在為沒有粘土、沙土焦急,我們的農村孩子則已對此了如指掌;也許在城市的孩子端著一盆水放上木塊觀察浮力的存在時,農村的小伙伴早已從溪河里感受到水的力量。鋤頭、剪刀等的使用可能引發學生對杠桿的探究;馬車、自行車等運輸機械則會使學生對輪子、齒輪等發生興趣等。如果我們利用好這些豐富的、特有的資源,并以此為突破口,那我們就可以在課內課外都可以看到孩子們認真探究的場景。
三、積極參與,注重實驗探究過程
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加強科學實驗教學,特別要加強探索性實驗的訓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條件下,由教師提出實驗名稱,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現象,主動探索,然后得出實驗結論。如《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一課,我在前一天就布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食物,第二天上課時我一看,學生帶來了饅頭、大白菜、米飯、紅薯、洋芋片、白蘿卜、紅蘿卜、大蒜、面條、薯條、玉米、菠菜和南瓜等很多食物。在教學米飯、淀粉遇到碘酒,顏色會發生變化,產生了化學變化后,我讓學生利用淀粉和碘酒反應時顏色會發生變化這一特性,檢驗自己帶來的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生們興趣盎然,探究的熱情高漲。思維活躍,紛紛用碘酒小心、仔細地在自己帶來的食物上檢驗,并驚訝而又高興地記錄情況。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們因觀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熱烈,思維也更活躍,探索熱情也更高漲。因為收集材料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充分經歷科學學習的過程,才能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四、寓教于游戲中,培養學習興趣
游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適當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十分歡迎,教學效果也比較好。導入新課就可以采游戲的方式,如教學“植物的果實”時教師先請學生猜幾則關于果實的謎語:“小小紅壇子,裝滿紅餃子,吃了紅餃子,吐出白珠子。”“身穿綠衣裳,肝里水汪汪,生的孩子多,個個黑臉堂?!睂W生猜出了很開心,并初步掌握了果實的特征,然后再學習果實的知識更有興趣。講授新知識也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如教《磁鐵》時,教師可以用“磁鐵釣魚”、“巧取曲別針”的游戲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都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游戲的運用使學生由被動的看看聽聽變為主動的說說做做,效果十分明顯。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課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各種興趣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就會喜歡上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