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張蕾 張鵬
【摘要】如何使孩子們順利的從幼兒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階段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受到許多學者和專家的關注,幼兒園到小學的切換,不僅改變了學習的環境,更多的是對于孩子們在角色、行為等因素的變化,這期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教育斷層問題,如何有效的減少這些問題,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快樂健康的成才學習,就成了我們現階段要重視并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從幼小銜接的背景出發對小學一年級課堂管理問題入手,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探索出適用于一年級教師課堂管理的策略,為教師應對幼小銜接階段學生們的課堂管理提供可以操作的實踐參考,是課堂管理更加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
【關鍵詞】幼小銜接;一年級;課堂管理
前言
課堂管理一直以來就是和課堂教學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是促進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幼兒教育多以游戲為主,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沒有太多的拘束和要求,而不入小學階段,孩子們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逐漸學會適應帶有一定教師為權威的小學課堂,玩已經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而此時的課堂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太過于單一和拘謹的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會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的發展,而太過于懶散的和放羊式的課堂管理模式又會使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方式的養成錯過最佳培養期,所以說課堂管理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效果。下面就如何就如何對這個階段的學生的體育課堂進行管理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視課堂常規的建立,使學生們開始接觸“規矩”
課堂常規的建立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它不僅可以維護課堂教學秩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民主的意識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一板一眼的課堂會讓他們不適應,如果在教學開始教師就忽略了課堂常規的建立,讓學生們在一個懶散自由無紀律的氛圍中學習,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那么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將是一生的影響。課堂需要秩序,學生也需要一個有條不紊,充滿安全感的課堂去學習。教師可就剛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在禮貌方面、秩序方面、整潔方面和學習方面進行班規的制定,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還沒有形成預期常規的概念,出現問題行為時,及時的給予他先行的正確的、積極的、正面的指導和提示,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有利于學習的氛圍。
二、正確應對學生問題行為,創造積極環境鼓勵兒童的適應行為
一年級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之前,無論是什么樣的課堂都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這是兒童作為一個個體向周圍人和世界表達自己的特有方式,是他們期待外界關注而引起的。而這些行為中的“問題”行為:如注意不集中、打人、說話、擾亂課堂秩序等,都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家長和老師忽略掉,而或者被過分關注,如果老師要想讓學生發展的好,就應該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技巧,讓他們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那些是可以以被人們接受的,那些是被別人接受不了的。學生問題行為的出現很多時候是由于一些不可控的環境因素引起的,有社會環境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此時教師應該察覺和分辨引起學生出現這些問題行為的外在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責不分原因的給學生施加壓力,讓學生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教師在面對學生問題行為時首要要考慮的策略就是積極強化策略。選擇恰當的時機,語言要真誠并且有意義,教師在改變學生問題行為時應該考慮到這些不被人們接受的行為問題都有其相反的方面,也就是被人接受的那些行為,教師就應該對這些問題行為的相反面對學生進行強化和鼓勵。例如:學生上課總是喜歡說話,哼哼唧唧,那么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上課期間學生應該注意聽講不能隨便說話,并在學生做出一點改變的情況下就要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將這種行為進行積極強化,讓學生積極的環境中學會學習和生活。
三、教師與家長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和獲得技能的地方,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到了學校,一切責任就都是學校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樣都不可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很多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都是在外界環境中收到家人的影響而形成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愛不僅使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也可能會嚴重的影響家長的判斷力。家長會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剛進入學校后不好的表現和難管教的事實,這時教師與家長的合作與溝通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優秀的教師而言,能夠與學生家長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而這種關系也是要建立在家長和教師的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教師在面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時,想要獲得更多的學生的信息就要和家長經常溝通,要定期組織班會,提供一個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平臺,互相就學生在學校和在家里的表現進行交談,共同發現孩子的問題,并正確的引導去積極的改變。同時也可以以書面交流、電子交流的形式,例如簡報、家長意見簿、學生表現小檔案、電子郵件、家長交流群等形式,積極的建立教師和家長的交流和互動渠道,共同分享和關注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呂志紅.美國中小學課堂管理研究【D】.河北大學,2016.05(2)
[2]蔡青春.小學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04(1)
[3]尹麗英.幼兒園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08.04(24)
[4]陳紅燕.課堂管理初探-情景與原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0(2)
[5]郝瑞峰.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中小學課堂管理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