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蘭 徐麗麗
摘要 根據內蒙古包頭市主要農畜產品(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奶牛及肉羊)的成本收益情況的實地調查數據,計算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采用因素分析法,揭示出影響農畜產品經濟效益的因素以及因素變動對其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提出了進一步提高農畜產品經濟效益的對策建議。該研究通過對包頭市主要農畜產品進行多品種全方位的經濟效益評價,得出全市“乳、肉、菜、薯”4大主導產業的經濟效益情況,為相關政府部門加強農牧業宏觀指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的理論決策依據。
關鍵詞 農畜產品;經濟效益;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S8-9;F30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08-02481-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Main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A Case Study of Baotou, Inner Mongolia
WANG Fenglan et al (Management Station of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costs and benefits of main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including food crops, cash crops, vegetables, dairy and sheep) in Baotou City,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major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were calculate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was adopted to reve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economic benefit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degree of factors variation on economic;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Through the full range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main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in Baotou, "milk, meat, vegetables, potato" four leading industries economic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macroguidance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livestock products; Economic benef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近年來,包頭市大力發展“乳業、肉類、薯業、蔬菜”4大農牧業支柱產業。積極發展農牧民合作社、加強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乳、肉、菜、薯”4大主導產業,初步構筑起“龍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格局。為了準確掌握農畜產品的經濟效益情況,分析影響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的因素及其影響程度,為各級政府加強宏觀指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組成研究課題組。課題組采取典型選點、隨機抽取樣本戶的方式,按照高、中、低水平1∶3∶1的比例抽取,選擇主要農畜產品品種進行評價,每個品種選擇種植戶5戶,范圍涵蓋了4大農牧業旗(縣區)的100多個農戶,22個核算品種,根據樣本推算總體,評價包頭市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水平。
1 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1.1 評價方法及數據來源
根據評價項目和效益分析的要求,經濟效益評價的方法采用指標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評價所用的基礎數據,來源于樣本戶日常投入產出日記賬,價格按農戶實際買賣價計算;歷史數據資料來源于市經管站《農產品成本收益報表》、《奶牛產品成本收益匯總表》、《肉畜產品成本收益匯總表》。
1.2 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較為全面地評價包頭市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確保經濟效益評價定量分析的指標要求,在分析評價時課題組重點選擇單位面積產量、單位面積成本、單位面積收入、單位面積利潤、單位面積人工費用、單位面積物質費用等6個農產品評價指標。選擇了年產奶量、人工費用、物質費用、主產品成本、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等6個畜產品評價指標構成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1]。
2 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分析
2.1 主要農產品成本收益情況
2.1.1 糧食作物。
包頭市主要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玉米、馬鈴薯。以旱地作物為例,馬鈴薯單位面積產量25 312.5 kg/hm2,每公頃毛收入16 893.75元,成本7 018.65元,利潤達9 875.10元;玉米單位面積產量8 212.5 kg/hm2,每公頃毛收入10 519.20元,成本3 721.05元,利潤6 798.15元;小麥單位面積產量5 070 kg/hm2,毛收入9 277.65元,成本4 912.65元,利潤4 365.00元。3種主要作物中馬鈴薯的效益最高,每公頃利潤達9 875.10元;其次是玉米,每公頃利潤6 798.15元;最低的是小麥,每公頃利潤4 365.00元。
2.1.2 經濟作物。包頭市主要經濟作物包括甜菜、葵花、油菜籽、油葵、甘草、黃芪,效益最好的是甜菜,每公頃產量64 485 kg,每公頃收入19 878.75元,每公頃利潤達11 154.9元。其次是藥材中的甘草,單位面積產量9 000 kg/hm2,每公頃收入高達21 780元,利潤7 730.1元/hm2。
包頭市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后山地區,旱地作物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投入不足,單產較低,利潤低微。
2.1.3 飼草作物。
飼草作物近幾年顯示出較強的發展潛力。以東陵白為例,2013年單位面積產量56 700 kg/hm2,每公頃收入11 340元,成本5 734.5元,利潤達5 605.5元/hm2,高于一般經濟作物的利潤,且隨著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飼草作物的增值空間會很大。
2.1.4 蔬菜。
以包頭市主要果類菜和大白菜作為主要蔬菜品種,蔬菜平均產量76 800 kg/hm2,每公頃收入55 815,成本44 820元,平均利潤11 010 元/hm2。
溫室蔬菜比露地蔬菜明顯具有優勢。以黃瓜為例,溫室黃瓜單產87 795 kg/hm2,比露地黃瓜多1 380 kg/hm2,且價格更具優勢,溫室黃瓜平均價格為1.1元/kg,而露地黃瓜平均0.6元/kg,高出83%,使得溫室黃瓜收收達96 285元/hm2,比露地黃瓜高出44 595元/hm2,增加86%。溫室作物比露地投入高,溫室黃瓜種植成本74 841元/hm2,比露地黃瓜高出28 029元/hm2,增加60%。成本增長幅度低于收入增長幅度,使得溫室黃瓜利潤是21 444元/hm2,而露地黃瓜利潤為4 878元/hm2,溫室黃瓜利潤是露地黃瓜的4.4倍。由此可見,溫室蔬菜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種植方式,具有價格優勢,可作為大力扶持發展的一種蔬菜種植模式。
2.2 畜產品成本收益情況
2.2.1 奶牛養殖經濟效益。包頭市奶牛養殖平均每頭奶牛年產奶量5 097 kg,年飼養費用7 187元,其中年人工費用623元,物資費用6 564元,物資費用中飼料費5 349元,占總物資費用81%,其余各項費用共計1 215元,占19%,主產品成本7 150元(飼養費用減副產品收入);銷售收入9 608元(其中鮮奶銷售收入8 673元,仔牛折價935元);銷售利潤2 458元,利潤率為25.58%。
2.2.2 肉羊養殖經濟效益。包頭市肉羊養殖平均每只肉羊活重38.97 kg;年均增重33.53 kg;年飼養費用154.36元,其中人工費用38.58元,物資費用115.78元;活重總成本136.9元(生產總成本減副產品收入),銷售收入205.21元;銷售成本137.35元;銷售利潤67.86元,利潤率為33.07%。
3 影響農畜產品經濟效益的因素分析
3.1 農產品經濟效益的因素分析
種植業上選取包頭市大宗產品馬鈴薯、玉米為代表進行因素分析。考查2種作物近5年的成本收益水平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
3.1.1 成本構成分析。
馬鈴薯平均生產成本6 264元/hm2,其中物質費用占總成本的61%,人工費用占總成本的39%;玉米近5年平均生產成本4 556.55元/hm2,其中物質費用占總成本的52%,人工費用占總成本的48%。
以上分析可知,馬鈴薯成本構成中,物質費用占絕大多數(61%),因此生產資料的波動將直接影響其成本費用的高低。近5年的數據資料表明,馬鈴薯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產品,加之近年馬鈴薯市場看好,農民無論是物質還是人工都投入得多,所以該產品效益比較可觀。
玉米的成本構成中,物質費用和人工費用所占份額基本持平,分別為52%和48%。因此玉米要靠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人工費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來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3.1.2 成本動態分析[2]。
馬鈴薯成本的動態指標=C1/C0=0.28/0.18=1.6(C為成本),報告期比基期增加的絕對數是C1-C0=0.28-0.18=0.1,即馬鈴薯報告期比基期每公斤成本增加0.1元,增長幅度達56%。
玉米成本的動態指標=C1/C0=0.45/0.62=0.7(C為成本),報告期比基期減少的絕對數是C1-C0=0.45-0.62=-0. 17,即玉米報告期比基期每公斤成本減少0.17元,減少幅度是27%。
3.1.3 影響農產品成本的因素分析。農產品成本受單位面積上的費用支出和單位面積上產量高低的影響,增加單位面積費用雖然會影響單位產品成本的提高,但如果使用適當,使得增產部分大于費用增加部分,則單位農產品成本不僅不會上升,反而會降低[3-4]。
(1)馬鈴薯單位成本的因素分析。
農作物單位產品成本=單位面積成本(c)/單位面積產量(q)。
單位面積成本的增加對成本增加額的影響=c1/q1-c0/q1=7 018.65/25 312.5-5 229.45/25 312.5=0.28-0.21=0.07元,即由于單位面積成本的增加,使得馬鈴薯單位成本增加0.07元/kg。
單位面積產量的降低對成本增加額的影響=c0/q1-c0/q0=5 229.45/25 312.5-5 229.45/29 725.5=0.21-0.18=0.03元。即由于單位面積產量的降低,使得馬鈴薯單位成本增加0.03元/kg。
二者共同作用,使得馬鈴薯成本增加0.1元/kg。
(2)玉米單位成本的因素分析。單位面積成本的減少對成本減少額的影響=c0/q1-c1/q1=330.74/547.5-248.07/547.5=0.6-0.45=0.15元。
即由于單位面積成本的減少,使得玉米單位成本減少0.15元。
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對成本減少額的影響=c0/q0-c0/q1=330.74/532.9-330.74/547.5=0.62-0.6=0.02元。即由于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使得玉米單位成本減少0.02元/kg。
二者共同作用,使得玉米單位成本減少0.17元/kg。
3.1.4 主要農產品單位成本與單位銷售價格的對比分析。通過近5年數據的分析,
馬鈴薯平均成本為0.24元/kg,玉米0.6元/kg,5年平均銷售價格分別是馬鈴薯0.51元/kg,玉米1元/kg,單位售價比單位成本分別高出馬鈴薯是0.27元/kg。因此,農民從馬鈴薯、玉米2種農作物上,每公頃可得毛收入分別是13 320、9 180元;可得純收入分別是7 020、4 545元。
3.2 畜產品經濟效益的因素分析
3.2.1 奶牛。奶產業以其在推動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實現農牧民增收、致富、達小康等方面的突出貢獻,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發展潛力。但由于近幾年來飼草料、獸醫獸藥費和燃料等價格均有不同幅度上升,直接導致了奶戶養殖成本的上漲,尤其是占總費用80%以上的飼草料費,平均增幅在20%以上。再加之科學飼養管理水平低下,配種受胎率低、奶牛品質低、鮮奶收購價低等,直接限制了奶農養殖奶牛的經濟效益。
3.2.2 肉羊。
目前包頭市飼養的肉羊品種主要有多賽特和小尾寒羊等品種,從調查情況看,肉羊有生長快、增重快、出欄早等特點,養殖效益也比較高,且飼養成本較低,疾病少,且每只羊支付的醫藥費非常少,省工省力,且飼養管理水平要求較低,非常適合經濟能力比較差,家庭勞動力比較弱的農戶養殖。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主要農畜產品經濟效益情況。綜上所述,包頭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作物中,效益最好的是甜菜,純收益達11 154.9元/hm2,其次是馬鈴薯,純收益9 875.1元/hm2,再次是藥材中的甘草,純收益7 730.1元/hm2。
畜牧養殖業方面,根據各旗縣的資源狀況和生產實際,加快養殖小區建設,重點支持規模養殖企業、奶牛養殖小區、養殖大戶的發展,充分發揮奶牛精品養殖示范小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進優質奶牛,淘汰劣質奶牛,進一步強化疫病防治工作;扶持發展飼草料生產,全面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組建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提高奶農的組織化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奶農養殖經濟效益及農牧民增收。
肉羊養殖效益比較高,且省工省力,值得推廣。
4.1.2 因素分析情況。
通過對馬鈴薯、玉米成本的靜態和動態分析可知,馬鈴薯成本構成中,物質費用占絕大多數(61%),生產資料價格波動對其影響很大。2002~2006年馬鈴薯成本增加0.1元/kg,增長幅度是56%。2002~2006年玉米成本每公斤減少0.17元,減少幅度是27%。
通過對馬鈴薯、玉米2種大宗產品的對比分析可知,馬鈴薯由于單位面積成本的增加和單位面積產量的降低,使得每公斤成本增加0.1元;玉米由于單位面積成本的減少和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使得每公斤成本減少0.17元。
4.2 對策建議
4.2.1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生產投入。
要加強農業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擴大農業配套服務范圍。要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提高土地抗旱防澇能力,增強農田水利保障程度,實現旱澇保收。要通過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關注農業,增強農業物質資料投入力度,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機、用電、籽種、化肥、農藥、地膜等,努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圍繞農業發展需要,配備相應的農業機械,提高機械擁有量和使用率,以農業機械化、現代化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5-7]。
4.2.2 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
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強化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提升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要用激勵機制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用市場機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對增產增收、降低消耗作用顯著的農業科技項目的研發,加快農產品的升級換代。依據市場需求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和主導產品,集中生產要素投入,把傳統生產方式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要整合農技推廣的資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到基層服務,扶持引導農戶應用農業科技成果,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動農業有傳統種養為主向現代化農業過渡,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
4.2.3 確立包頭市農產品的主導品種,大力培育名優新特農產品,以品牌農業為抓手推動新農村建設。包頭市農產品豐富,特色產品也不少,如后山馬鈴薯、黃芪、甘草,土右大麻子等。這些產品是包頭市寶貴的原始財富,只要對它們進行挖掘培育,形成名牌打入市場,將成為包頭市的重要農業經濟增長點。一是抓好傳統特色農產品的名牌培育,在確保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實現集約化生產經營,并投入一定財力塑造品牌,擴大影響。二是培育新的品牌,對于適宜包頭市發展又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產品,積極引進、重點培育、形成規模。加快建設優勢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發展品牌農業作為包頭市建設現代農業的一個主攻目標,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不僅可以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可靠渠道,而且可以壯大區域經濟,為新農村建設奠定產業基礎。
4.2.4 增強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
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積極培育具有帶動作用的農業龍頭企業,以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建立產、加、銷一體化的高效產業體系,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要加大規模化種植、養殖,發揮規模效應,促進各類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組織的發展,大力發展民間營銷組織,發揮個體、私營經濟以及農民經紀人在搞活流通中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效解決廣大農民小規模生產經營進入大市場所遇到的難題,努力實現農業生產中環節服務的社會化。
4.2.5 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8],避免一家一戶闖市場因經濟信息不靈而帶來的風險,進一步提高農牧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牧戶提供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包括資金、技術、勞務、信息等生產力要素。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通過不斷吸納會員,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銷售、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管理、統一養殖技術等,不斷擴大規模,提高經濟效益[9]。
4.2.6 實現奶牛良種化,提高奶牛單產水平。
產奶量是決定奶牛經濟效益最主要的因素,為奶農提供高產優質奶牛品種,提高奶牛產奶量,是提高包頭市奶牛業經濟效益的根本。積極開辟國外進口奶牛和國內良種奶牛購進渠道,各級畜牧獸醫部門應做好相應的服務工作,禁止低產奶牛調入,嚴格檢疫,確保奶牛調入可靠。同時對現有飼養的低產牛、病牛下決心淘汰,確保現有飼養奶牛高產優質,進入良性循環。加強對獸醫隊伍的培訓,按照操作規范做好常見病的治療。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對主要疾病防治關鍵技術進行科研公關,進行長期監測,并做好預防,盡快使包頭市成為“兩病”的清凈區。
4.2.7 扶持發展飼草料生產,保障養殖業飼料的充足供應。
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提高飼草料自給率,降低飼養成本,是提高奶牛業經濟效益的基礎。當前飼草料種植面積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但還遠不能滿足牲畜快速增長的要求,要進一步扶持發展飼草料種植業,保障優質飼草料的充足供應。增加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服務,加強技術培訓,加大優良牧草品種的引進推廣以及“三化兩貯”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