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永彬
“我也不知為什么,每次見到我老爸的面,我的心里就有點煩。就想離他遠遠的。”坐在對面的小琪對我說這些話時,我靜靜地看著她。
“他從不關心我,一天到晚只知道掙錢,有時我想讓媽媽重新找一個,我也知道那樣不好,可這個念頭總是在我的心里想著。”
我實在是想不到這樣的話會從一位文靜甚至有點靦腆的小女孩嘴里說出來。在我的印象里,女孩子是最愿意粘著爸爸的。
當我把小琪的話轉述給她父親的時候,小琪的父親怒氣沖沖地說:“我哪里有錯了,我每天早上五點走,晚上八點回,拼死拼活在外邊做工,不都是為了她嗎?”
我輕聲地問他:“你做的這些你女兒了解嗎?”
他一怔:“有什么不了解,她花的錢不都是我給的嗎?我是男人,我就只管掙錢。”
原來癥結在這里。小琪的父親把自己當做一架掙錢的機器,他把自己的責任劃分到掙錢的區域里,而將父親的角色遠遠地拋棄了。
回想起我女兒小時候總是喜歡纏著我,讓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三個月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我一歲時的模樣好不好看?你和我媽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把我送到山東奶奶家等等。
我會憑借我全部的回憶和想象稍稍添油加醋講給女兒聽,女兒饒有興趣地邊聽邊問。我會把我工作中的艱辛告訴她,女兒很懂事地給我出著主意,她也會把班級中不高興的事情告訴我,讓我幫她想想辦法。久而久之,我和女兒之間無話不談。女兒上六年級了,每次上班前的一句“加油”和下班后的擊掌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中父親的角色是重大而又細膩的,前幾天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說孩子的智商與母親有關,但孩子的性格與父親的影響有很大的關系。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觀點的科學性,但是在一項權威機構的調查中,沒有父親的教育影響,單親孩子的犯罪率要遠遠高出沒有母親的家庭,可見父親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女兒對你生疏是有原因的,你的本意是好的,可女兒并不會因你的好意去理解你,你也從來沒給過你女兒機會讓她去理解你。女兒需要的是一個父親的角色,而不是一架冷冰冰沒有感情的機器。”
“起早貪黑并不會證明你就是一位合格的父親,而一位合格的父親即使是起早貪黑也會將他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小琪的父親呆呆地看著我,有點局促不安:“可是我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的啊。”
我笑了笑:“走之前可以給她發一條信息,晚上回家為她掖掖被子,哪怕在她身邊坐上一會兒,讓她能感受到你的存在,證明你每時每刻都關心著她,她就會感到父愛。”
“最重要的是,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陪她,工作永遠也做不完,而女兒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就永遠錯過了。把你成長的經歷說給她聽,把你的工作說給她聽,讓她了解你的工作,讓她了解你為她做的一切,我想她會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
小琪的爸爸重重地點了點頭,眼神中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