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涵凝
那天早晨,我叫了好久兒子都沒醒來。他已經連續好幾天沒在晚上11點前睡覺了。兒子醒來已經遲到了,他看著表愣神,沮喪地說:“媽媽,遲到了,我不去上學了,我怕同學們鄙夷的眼神。”我想起我曾經上學遲到后,同學們和老師那種異樣的眼神,內心一陣觸動。想到那種眼神投射到孩子身上,我真是說不出的痛感。我心一軟,沒有強硬著逼兒子上學,而是給老師發了短信。
老師的短信發來了:你的教育原則是什么?……我呆住了,是啊,我這是在干什么?在縱容孩子一錯再錯嗎?我怎么能支持孩子躲避對錯誤的責任承擔呢?這樣是不對的啊。于是,我立刻回復了:老師,對不起,我馬上讓孩子上學。
我想了想,硬起心腸對兒子說:“快去上學吧,不管老師和同學是什么樣的眼神,畢竟你遲到了,這是錯誤,犯了錯就應該有承擔的勇氣,應該勇敢面對。你唯一彌補的方法就是今后不再遲到。你不能把一個遲到的小錯誤變成不上學的大錯誤。媽媽也有責任,不應該對你心軟,這是在縱容你,是在害你,而老師管理嚴格才是正確的。你遲到了還去上學,就說明你有勇氣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兒子聽了我的話,立刻背起書包,挺了挺身板,像個要出征的小戰士,上學去了。這一天,我是在愧疚中度過的。我感覺到了自己還是不懂得教育,我以為避免孩子內心的痛感是愛,可是,這不是好的愛,更不是一種好的教育。
有多少次,我都對兒子心軟。兒子沒有寫完作業,我會寬容而心疼地說:“別寫了,太晚了,睡覺吧。”而不是說:“孩子,當日事情當日畢。”周六日,看著疲乏還在夢鄉的兒子,不舍得叫醒他,讓他一睡就是一上午,致使半天就這么虛度過去了。而不是狠心把孩子叫醒,讓他做應該完成的作業。孩子一有小病,我就說:“孩子別上學了,在家休息吧。”而不是說:“孩子,人要堅強,一點小病算什么?毅力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不會做作業題,我就馬上去苦苦思索幫助孩子,而不是說:“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難自己解決。”
我自以為,孩子的快樂是第一。可是,我忘記了,我不僅是個母親要付出母愛,更應擔負起教育的重任,而且是好的教育。我也忘記了,孩子不僅僅屬于家庭屬于我,他長大后還屬于社會,還要承擔起重大的責任。我把對孩子品格毅力的塑造教育,在自己認為柔軟疼愛的母愛中,不知不覺地忘記了。
母愛,真的不能像母雞那樣為小雞張開翅膀遮擋風雨,應該像雄鷹一樣放手讓雛鷹勇敢地去翱翔天宇。好的母愛應該再“硬”一點,再“狠”一點。好的母愛應該加點“鈣”,這是我的深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