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濤
【摘要】遙感技術具有宏觀性強、信息豐富、客觀真實、動態監測及跨國界性等特點,在地質、資源和環境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遙感技術在軍事領域應用主要集中在軍事目標探測、偵察、制導和監視等方面。海灣戰爭后,有學者指出武器“高技術”主要體現在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本文將主要探討遙感技術在軍事地理測繪中的應用。
【關鍵詞】遙感技術;軍事地理;測繪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世界軍事變革和國際形勢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與我國密切相關的朝鮮半島形勢具有不確定性,而且朝核危機的影響深遠。如何根據邊境地區地質、地貌特點,儲備基礎資料,在外交策略上未雨綢繆顯得日益重要。遙感地質調查以民用衛星為數據源,其成果服務于資源管理、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研究等領域[1]。實現遙感地質信息向軍事信息的轉化.推動軍民資料共享水平。使其在國防建中發揮積極作用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將遙感地質信息轉化為遙感軍事地質圖,是民用國土資源調查信息與軍事應用相結合基礎方向之一,是構建軍事遙感地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編制遙感軍事地質圖的必要性
1.1遙感地質信息是軍事活動重要基礎,遙感軍事地質圖是載體
地形復雜地區或者邊境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大多屬于待開發地或不宜開發地,甚至有些地區人力和車輛尚難通行。所以,依靠常規的地面調查方法很難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這些地區的岸線變遷和基礎地質、地形、地貌和資源信息。這些信息具有重要經濟開發和國防建設價值。我國一直對鄰國奉行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盡量避免與鄰國之間的誤會與摩擦,所以盡可能不派或少派勘察員到邊界地區進行實地勘察[2]。遙感地質手段具有無國界的工作特點,能有效地提高敏感地區調查水平,提供基礎信息,還能擴展軍事活動專業視野。因此,遙感地質信息是軍事活動重要基礎,遙感軍事地質圖就是這些信息的重要載體。
1.2遙感軍事地質圖應用有助于提高我國軍事現代化水平
國外軍事地圖發展迅速。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陸軍提出“士兵現代化計劃”,為每一個士兵配備了“陸地勇士”軟件,可在很短時間內生成衛星影像地圖和地形圖[3]。近年來,隨著遙感系列衛星的發射,軍用電子地圖的不斷發展,三維技術發展,我國軍事地圖的繪制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由于專業所限,圖件描述對象依然以地形和空間地物景觀為主,大量遙感地質信息未被有效利用和開發。因此,將遙感地質信息納入軍事圖件中,建立全新的用圖思維,必能推動我國軍事現代化水平。
2遙感技術在軍事地理測繪中的應用
衛星信息有著傳統信息無法比擬的優勢,需要在偵察、監視、導航、通信等多方而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支持。由于非戰爭軍事行動的靈活、多樣性、突發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對非戰爭軍事行動中衛星信息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據各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所涉及的行動樣式,規劃偵察監視、預警、通信中繼、導航定位、測繪、氣象、海洋環境等衛星的軌道參數、歷元時刻,以此獲取衛星任意時刻的位置、遙感數據等內容,明確該類衛星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環境情況(空間、地理、電磁等)、衛星信息數據等,為指揮人員提供分析數據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
2.1目標監視、預警
利用空間偵察衛星及目標監視系統,對非戰爭軍事行動場所中的各種目標進行偵察、監視、跟蹤,以獲取重要行動中的信息,為行動提供預先預警信息和實時目標信息。
2.2目標識別與跟蹤(導引)
通過分析各種分辨率的衛星圖像信息,快速識別、發現目標,判斷識別目標威脅等級并進行跟蹤,為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準確、翔實的行動目標信息。
2.3信息傳輸通信
利用各類通信衛星系統,為陸地、海上和空中的各種固定、移動的地球站和通信終端,以及各種航天器提供遠距離通信、緊急行動通信和信息傳輸支持,以應對突發、應急事件等特殊環境下的信息傳輸。主要任務是確保信息快速、可靠、保密的傳送,使非戰爭軍事行動體系中的各個子系統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行動效能[5]。
2.4目標導航定位
利用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陸地、海上、空中的非戰爭軍事行動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為非戰爭軍事行動作戰單元提供精確的目標定位和路徑導航信息。主要包括精確的方位、速度、時間等服務。
2.5氣象觀測保障
利用衛星氣象監測與預報系統,實現從空間對地球表而進行氣象觀測。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地球及其大氣層的氣象觀測,獲取行動區域氣象資料,預報天氣形勢的發展變化,為各級行動部隊提供氣象保障。氣象觀測的內容包括實時(或準實時的)全球氣象資料和詳細、連續的重點區域局部氣象觀測信息。
2.6行動態勢生成
利用衛星測繪制圖系統,對地球重力分布,地磁場分布,地球的形狀以及地球表而的各種目標位置、高度和地貌等地理信息實施測繪,生成非戰爭軍事行動態勢,為指揮人員提供準確無誤的場景。
地形地貌是遙感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遙感影像可快速獲取地形地貌信息,還可利用立體相對影像或雷達影像獲取的DEM數據模擬或提取地形地貌信息,還可利用DEM計算坡度、坡向等信息,滿足軍事上的需求。遙感地質中常以成因類型劃分地形地貌類別,然而這種方式不能直觀反映軍事活動所需地形信息,因此應采用簡單的高山、丘陵、平原的劃分方法為宜。此外,將坡度轉化成區域地形起伏信息,能更好地為軍事裝備的選擇提供依據。地質災害信息的軍事化表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是軍事活動中要盡量避免的,在遙感軍事地質圖中直接標出即可。然而,對于那些易于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也應當在圖中加以表示,這部分內容需要具備一定的災害地質知識。因此,需要處理后再直觀地表示在遙感軍事地質圖中。
結論
當今軍事科技和國際戰略形勢的發展,促使大批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戰爭形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海、陸、空、天、電一體化聯合作戰方式正是這種變革的重要標志。簡單的地形地貌分析難以滿足軍事戰略和戰爭需求,軍事行動和戰術對地表圈層的要求己從簡單的目標識別、儲備資源調查發展到更深層次問題分析;區域地質信息已經成為軍事活動和軍事戰術制定的背景條件,地質信息在現代軍事活動中日益重要。
參考文獻:
[1]許夙暉,慕曉冬,柯冰,王曉日.基于遙感影像的軍事陣地動態監測技術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4,03:511-516.
[2]胡敬紅.遙感的原理及遙感資料的制圖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4,01:131.
[3]廖楚江,侯宇葵,辛蕾.中國高分辨率遙感應用衛星的運行和服務機制研究[J].衛星應用,2014,02:57-61.
[4]桂德竹,張成成,洪志剛.我國航空遙感發展現狀及若干建議[J].遙感信息,2013,01:119-122+48.
[5]陳世平.對地觀測衛星遙感系統頂層設計的若干思考[J].航天器工程,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