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錢永鏟 劉國夫
【摘要】制定崗位培訓計劃是培訓的關鍵。從專業、工種和崗位的概念、相互關系、制定依據,合理區分培訓人員專業、工種并規劃崗位培訓深度和廣度,明晰教育教學培訓方案(計劃)制定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崗位培訓計劃制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專業崗位;任職培訓
崗位培訓和裝備保障訓練中,經常使用專業、工種和崗位術語,時代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時專業、工種的含義也有變化,正確理解專業、工種和崗位,對深化崗位特點與規律的認識,合理制定崗位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專業、工種和崗位的概念
專業是高等院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社會分工、學科分類、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狀況及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而設置的學業門類。專業作為院校教育的基本單元,是規劃培訓任務、確立課程體系、組織實施教學的依據。按照專業設置組織教學,進行專業訓練,培養專門人才,是現代大學的本質特點。
工種是根據勞動管理的需要,按照生產勞動性質、工藝技術特征或者服務活動的特點而劃分的工作種類。目前,大多數工種是以企業的專業分工和勞動組織的基本狀況為依據,以企業生產技術和勞動管理的普遍水平出發,為適應合理組織勞動分工的需要,根據工作崗位的穩定程度和工作量飽滿程度,結合技術發展和勞動組織改善等方面因素進行劃分。
崗位原指軍警守衛的處所,現泛指職位。崗位是指由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是組織要求個體完成一項或多項職責以及為此賦予個體權力的總和;崗位隨事而定,因事設崗;崗位與人對應,通常只能由一個人擔任;崗位一個或若干個崗位共性體現就是職位,職位一般是將某些任務、職責和責任組為一體,是隨組織結構定,是組織的重要構成部分。職位是由主要職責相似的崗位組成,為實現某一目的而從事明確的工作行為。
二、專業、工種和崗位的關系
專業、工種和崗位都是根據社會的分工、管理的需要,對工作、服務的一種分類方法,都來源于社會實踐,服務應用于社會。
專業主要應用于人才培養的院校,針對社會的需求,實現培訓單位與用人單位的對接。工種、崗位主要應用于生產工廠、企業,為實現高效組織管理、生產活動而進行的勞動分工。工種涉及一類人區別于其他人所做的工作,具體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崗位。一定意義上講,專業還蓋多個工種,工種涉及多個崗位。
專業、工種和崗位不是一成不變的,隨學科的發展、社會分工的變革以及教育對象的變化,國家定期對專業、工種進行增減。崗位調整相對平凡,每次改革特別是編制體制調整,都涉及崗位,崗位應該是最不穩定,變化最快的。
三、專業、工種和崗位的確定
本科專業沒置依據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改革開放以來,共4次進行大規模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調整工作。第四次修訂目錄于2012年頒布實施,學科門類增至12個,專業類增至92個,專業種數調至506種。本科專業目錄是其他層次專業的基礎,專科專業、高職專業以及軍隊相關的專科專業在本科專業目錄的基礎上,按需求進一步細分確定。
工種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種分類目錄》。按照“行業-專業-工種”的順序依次編排工種。如軍人列為第七大類、裝甲專業列為第10中類、17個小類32個細類。細類相當于工種,即32個工種。32個工種含軍地通用工種11個,如車工、焊工等;軍隊特有工種21個,如坦克底盤修理工、軍械修理工等。
崗位主要依據編制確定。編制由單位相關部門負責,定期根據需求調整。編制以表格的形式體現,一般包括裝備種類與數量、崗位人員等級與數量。崗位可能是單一人員,也可能是多人崗位。管理崗位通常是單一人員,技術崗位通常是多人崗位。
四、培訓方案制定中應注意的問題
1.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中,避免以工種代替專業
職業教育是學歷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復合,不僅要有適度夠用的基礎,專業內容也不應太窄,不能用一個工種的范圍限定專業的范圍。比如底盤修理專業應涵蓋裝備底盤修理工、液壓系統修理工、搶救工等工種涉及的范圍,不能僅考慮底盤修理工的工作范圍,要適度增加液壓元件維修、試驗,裝備搶救搶修等內容。
2.崗位培訓應有別于專業、工種培訓
專業、工種注重基礎知識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更注重基本技能的形成與專業素養的建立,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作用過程。崗位注重是知識的復合和針對性,崗位知識高度融合、知識技能相互交錯,通常是跨專業,甚至跨學科和綜合能力;崗位培訓更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特別是從實踐回到理論的過程。
崗位培訓是上崗前或在崗時的培訓,也是最貼近崗位的培訓。專業、工種培訓對崗位來講應是基礎培訓。崗位培訓以問題研討、案例教學更為有效。崗位教學通常結合工作中實際問題,通過解剖分析、查找原因、探索解決方法的思路,在問題探討中固化知識、理清思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干。
3.管理人員以專業、操作人員以工種分類展開崗位培訓
集中培訓時,按照什么劃分是院校培訓一個核心問題。我們認為管理人員以專業、操作人員以工種分類展開崗位培訓較為合理。這既有經濟方面的考慮,又滿足現實需要。一是教學過程易于組織。便于開展專題研討,深化研討內容。二是教學內容易于把控。根據層次需求,動態調整。三是培訓效果易于顯現。培訓針對性強,有利于素質拓展和技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