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玲
【摘要】在幼兒的身心發展過程中,重視幼兒的環境創設,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環境創設;幼兒;身心;發展
一、環境創設體現多層次、多元化
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環境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兩方面決定的。溫暖和諧的環境能使幼兒性格活潑,行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是幼兒重要的生存條件。
1.走廊文化利用三維空間,體現立體化、平衡化、動態化
環境價值不分大小,只要是可以利用并能發揮作用的,我們都充分用來提供教育信息。
(1)立體化
在幼兒園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為引導培養幼兒提供教育契機,因此幼兒園中的墻壁、地面乃至空間都可以成為教師與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的場地,大至一個主題,小至一幅單畫,隨處可見,隨時隨地提醒幼兒,切實增強了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墻壁:家園在線、家園小貼士是幼兒園各班級為家長開辟的一方空間,教師利用它來傳達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活動,同時還是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家教漫談”欄目,既起到了美化作用,又是家園雙方交流的紐帶,拉進了家園雙方的距離。
空間:暖氣管道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攀援而上的牽?;?,閃電、雷鳴、行人禁止通行等標識,植樹節、兒童節、建軍節等紀念節日,雙語教學“保持安靜(keepquiet)”“大家一起ABC”等等教育內容充斥著每一個空間。
地面:幼兒時期是好動、好模仿的年齡階段,為滿足幼兒信手涂鴉的心理愿望,班班開設了自由墻,專供幼兒作畫,以展示自己的技能技巧。畫面不拘一格,內容豐富,全憑幼兒安排,這是一方孩子的樂園,更是一方知識與創造能力共同發展的搖籃;快樂三級跳滿足了孩子好動的生理特點,動靜結合,深受孩子的喜愛;暖氣片用KT板做成蔬菜、水果、動物等圖形,既安全合理,又起到了裝飾美化作用,同時還是孩子作品的展示臺,可謂是一舉三得。
(2)平衡化
日常環境布置是幼兒美術活動與美化環境相結合的一種日常美術活動,在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體驗到參與的樂趣、成功的樂趣,對于自己布置的“杰作”,也會倍加愛護與珍惜。各種知識之間、知識與技能之間,教師與幼兒的動手是平衡的,每幅畫都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結果。這對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才能真正讓“環境布置兒童化”這一教育原則落到實處,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美化自己的生活、學習環境。
(3)動態化
環境布置可以結合每一階段的教育主題,組織幼兒制作相應的美術作品來進行,也可以利用幼兒在基本美術活動和日常美術活動中的作品進行隨機的環境布置。對于大班幼兒,教師還可以發動他們獨立地設計、制作和布置。如水果主題,可以鼓勵幼兒將吃過、見過的水果制作出來,對環境進行合理布局,從中體現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鮮明特點。
2.室內文化結合活動內容,體現主題、特色
我們注重創設活動室的育人環境,對每一個班的室內裝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個活動室以鮮明的格調陶冶幼兒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題裝飾是毛線,在這里,織、勾、粘貼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到主題畫“春游”、“小蝌蚪找媽媽”,小到一串串葡萄、惟妙惟肖的狐貍,無不體現著教師的獨具匠心。她們利用室內四個挑梁,合理發揮,依次裝扮成溫馨洋溢的春、熱情奔放的夏、成熟豐韻的秋、素潔端莊的冬,別有一番滋味。大二班適時開展了這項活動,旨在調動幼兒的參與意識,開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中班“美術與文學”特色,更是畫中有畫,樹葉里、花蕊中都鑲嵌著故事的圖片,畫面生動形象,使幼兒按捺不住想看、想說,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戶外文化做到物有所值,體現園俗、園風
在現有玩具的基礎上,我們別開生面的增設了一系列環保類型的玩具:以廢汽車輪胎為主組成的葡萄架,小鳥、蝸牛有機點綴其中,一幅妙趣橫生的“蝸牛與黃鷗鳥”便呼之欲出。木制玩具既經濟,又安全實用。在設置上,我們力求體現完整統一:走過彎彎折折的小橋,前面是考驗幼兒膽識、鍛煉手腳協調能力的攀登架;浮橋和木樁都起發展幼兒平衡能力的作用。
二、區角活動突出互動性、自主性
活動區是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空間為幼兒創設的學習、游戲和自由活動的區角,開展區域活動是幼兒教育實施個性化教育和主體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
1.落實好區角活動的設置
由于區角活動多數是自選活動,所以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特點設置。為使區角活動突出自己鮮明的特色,我國教師多方搜集資料,外出上海、江陰、昆山、濰坊等地參觀學習,在已有傳統的區角活動項目基礎上,挖掘出民間的一些活動內容進行填充,并將兩者進行了良好的融會貫通。合理利用每一個空間,讓活動形式無處不在。
2.全方位投入,確保區角活動全面展開與實施
(1)材料投放是基礎
活動區的教育價值主要隱含在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交互作用中;也就是說,幼兒是在操作材料中得到發展的,因此,活動區材料的提供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
①突出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區角材料的投放不僅要花樣繁多,更要有難度上的區分。我園大班的區角投放了玉米稈,教師先引導幼兒認識,再進行整理上色,逐次過渡到排序、比較長短,進而進行手工制作,如眼鏡、燈籠、小馬等各種小動物,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充分體現了層次的遞進。
②體現材料投放的適宜性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興趣與能力提供材料,科學發現區里,海綿吸水性強與木塊形成對比,直觀形象,適宜小班幼兒;燈泡為什么會發亮;從嘗試中發現接通電路的方法,了解電池有正負極,了解電能使燈泡發光。鼓勵幼兒用各種方法嘗試。
③力求材料投放的可操作性
教師對于提供的材料應事先考慮到是否便于幼兒操作,如為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訓練手部小肌肉動作而創設的“刺繡”活動區,就應為其準備相匹配的撐子,以利于幼兒左手拿布,右手拿針,進行一針上,一針下的刺繡活動。否則,此活動便無法進行,使之行同虛設,失去了創設這一區角的意義。
(2)各種有效指導是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
①教師要具有組織指導和游戲伙伴的雙重身份
教師的觀察是一門藝術,既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全面,有要有盯住不放的深入,還要有捕捉細微信息的敏銳,能抓住活動中的偶發事件,以自己的熱情,機智感染教育幼兒。教師要及時抓住具有普通教育意義的偶發事件,調整幼兒的方式,促進全體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發展。
②適時適事開展活動
在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把握主題選定,環境創高和有郊指導三大環節,根據季節和節假日,結合教育活動不斷變換區角內容,如:秋天到了,室內布置成一片豐收成熟的景象,活動內容歌曲《秋天好》、棉簽畫《菊花》在活動區里得到了延伸;中秋節期間,結合課題內容,幼兒進行了自制月餅的鍛煉,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得到親情教育。
三、結語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多層次、多角度挖掘教育信息,發揮教育價值,培養幼兒自主、自信、積極、努力和創造的精神,促進幼兒潛在能力的發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的各種良好習慣得到培養。
參考文獻:
[1]那仁格日樂,重視幼兒園環境創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
[2]唐肖昱,淺析幼兒園育人環境的創設[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