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前夫離婚時,法院判決兒子隨前夫共同生活,我按月支付一定的撫養費用。由于前夫工作變動,需要經常出差在外,無法堅持每天接送7歲兒子上學放學,兒子便常常要求我前往接送。可我已經另組家庭,有著自己的生活與安排,往往因而難于分身,導致前夫和兒子頗有微詞。尤其是前夫認為盡管彼此已經離婚,兒子也已確定隨他生活,但我對兒子同樣具有監護義務,其中當然包括確保兒子上學人身安全的接送責任。請問:前夫的觀點對嗎?
韓女士
韓女士:
的確,你對兒子的監護責任,并不因與前夫已經離婚、兒子已判歸前夫撫養而解除。
監護從其本質上講就是對缺乏行為能力人的監督和照顧制度,設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第十二條規定:“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即你7歲的兒子屬于法定的需要監護的主體。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八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父母作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必須對未成年子女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加以監督和保護。”
《婚姻法》三十六條也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二十一條同樣指出:“夫妻離婚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即父母離婚,解除的只是彼此之間的婚姻關系,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與監護職責并不因此受到任何影響,更不會隨之解除。這些職責包括:
1. 必須從物質上、經濟上對未成年子女進行養育和照料,使子女身體能夠健康成長。
2. 保證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3. 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通過全方位的教育引導未成年子女養成良好的品質,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密切關注未成年子女的行為,防止他們作出與年齡不符的不良行為。
4. 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各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如人身權、財產權、繼承權等。
5. 代理未成年子女進行民事活動和訴訟活動。
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既是為了其接受教育權利的實現,也是確保其人身安全的需求,故在前夫無力顧及,而兒子具有現實需求的情況下,你務必履行自身職責。所以你應該合理安排現在的生活,抽出時間照顧兒子。
(廖春梅 江西省興國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