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亞麗
兒子出生時,由于我們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就把他寄養在外婆家。雖然我們兩口子一有時間就去看孩子,但畢竟沒在一塊生活,兒子對爸媽總有些生分。兒子六歲時,我們把他接回家,發現他有說謊的毛病。為了糾正兒子撒謊,我們費了不少周折,也走了不少彎路。現在兒子九歲了,是一個非常誠實可愛的孩子,每每想起往事,總覺得在這方面自己特別有成就感。
善于觀察,捕捉信息揭穿謊言
孩子的情緒具有明顯的外露性、不穩定性,他們的表情是其心理活動的最好表現。善于觀察孩子的表情變化,明察秋毫,就可以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他們誠實的良好品德。
案例:
有一天早上,我送兒子去上學,路上他要五元錢,我問干嘛,他說買學習用品。兒子回話時,不敢直視我,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表情有那么一點點不自在,覺得這事有點蹊蹺,但我沒說什么,還是把錢給了他,他非常高興。中午放學,我問他買了什么學習用品,拿來給我看看。兒子一聽吃了一驚,神情恍惚,滿臉不自在,知道事情瞞不過去了便說了實情。他說前兩天買了個陀螺,昨天下課正玩得高興時,上課鈴響了,匆忙跑進教室上課,陀螺忘在操場丟了,今天他要錢又買了一個,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就是怕我發現批評他,說完兒子還從書包里拿出新陀螺讓我看。看到兒子承認錯誤,我及時鼓勵他說:“兒子,只要誠實就是好孩子,東西丟了沒關系,我們可以再買。”我拉著兒子的手,撫摸著他的腦袋,兒子開心地笑了。
孩子撒謊時,內心比較矛盾比較焦慮,表情會有所流露,只要善于觀察,看出破綻,就能揭穿孩子說謊,使其僥幸蒙蔽過關的心理難以存在,有利于糾正他說謊的不良習慣。
勿用物質誘惑誘發孩子說謊
面對愛說謊的孩子,有些媽媽喜歡用物質誘惑孩子,這種方法萬萬不可取,因為孩子的自我監控能力比較差,用物質來誘惑,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比如常見的錯誤方法是當發現孩子可能說謊時,家長為了讓孩子說出真相,會對孩子說“兒子,只要你說真話,不騙人,媽媽就給你買……”。面對這樣的誘惑,本來沒說謊的孩子,為了某種目的或欲望,反而會說謊了。
案例:
投石塊事件過后不久,打掃衛生時,我發現餐桌上的一元硬幣不見了,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兒子不打招呼偷拿錢。等到中午兒子從學校回來,我就問兒子餐桌上的錢他拿沒拿,兒子反應強烈,馬上反駁說沒拿。我就哄他說:“要是你拿了,只要承認就是好孩子,媽媽保證不打你。你不是想吃冰淇淋嗎,承認了‘錯誤,媽媽就給你買想吃的冰激淋。”兒子一聽沒有馬上回答,看了看我,略微猶豫片刻,慢慢地說:“錢是我拿走的,我買零食吃了。”終于讓兒子說出“真話”了,我一聽特高興特有成就感,馬上帶他去買冰激淋作為獎勵。但是第二天下午,我在清理餐桌時,在桌子腿那兒發現了那個一元硬幣,成就感一下沒有了。五點多兒子回家,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再次問他偷拿錢沒有,兒子終于說了實話,他沒拿,為了吃冰激淋才承認的。這件事弄得我哭笑不得,以后再也不用物質引誘孩子了。
民主包容,建立新型親子關系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其實孩子做錯事,內心往往非常焦慮,此時孩子更需要爸媽的關心,鼓勵和肯定,多溝通,了解其內心世界,對癥下藥,才能堵住說謊的源頭。
案例:
老公喜歡給兒子講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小時候老公家里小孩多比較窮,他只能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舊鞋子。為了能穿上一雙新雨鞋,老公在放學的路上故意把鞋刺破一個洞,好讓父母重新買。結果只換來一個補丁,比原來還難看,好傷心啊。兒子聽后笑得前俯后仰,原來老爸小時候也那么調皮。
事后不久,我給兒子買了雙涼鞋,兒子開始還很高興,但很快就抱怨穿著不好看、不舒服。我告訴他沒關系,穿破了就買新的。有天周末,兒子跑出去玩了半天,中午一到家就嚷嚷:“老媽,我的鞋帶斷了。”老公一聽就說:“哎呀,現在的東西質量一點都不好,才穿幾天就不行了。”而我卻不那么想,趁老公不注意,我悄悄把鞋拎到旁邊觀察,因為老公剛給兒子講過小時候雨鞋的故事,我擔心孩子在模仿。結果正如我所料,兒子的鞋帶明顯不是自然斷的,于是我悄悄把兒子叫到一邊,低聲問道:“兒子,說實話,鞋到底怎么斷的?”兒子看著我笑,告訴我是學老爸,鞋穿著不舒服,不想穿了,想要雙新的,就用小刀割斷了。他還央求我千萬不要告訴老爸,我答應了,要求兒子以后不能這樣,他說不會有第二次了。這是我們母子之間的秘密,直到現在老公還不知道。
這件事雖然也是撒謊,但兒子本質上并沒有惡意,我就加以區別對待,權當母子間一次笑話了,不批評指責,使得兒子更信任我、親近我,以后有什么事都跟我說,再也不撒謊了。所以,我認為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誠實的前提條件。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親子關系,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生長環境,形成無障礙的心理交流,孩子就沒有撒謊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