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昂
[摘 要]執政形象是執政黨執政理念、執政行為、執政績效等方面在人民群眾心中形成的認知。它既包括真實的、積極的執政形象,又包括虛假的、消極的執政形象。通過分析執政形象的特點、分類以及執政形象的影響因素,深刻認識執政形象的功能,才能有的放矢,做好執政黨的執政形象的建設。進而,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增強執政黨的向心力,提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的形象。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執政黨;執政形象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7 — 0013 — 02
一、執政形象的含義
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很容易形成“第一印象”,而整個社會經過長期的沉淀也會形成相關的“社會記憶”。既然人們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會對事物形成相關的形象感知,那么就執政黨而言,民眾也會在其心中形成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認知。
對于黨的形象,吳俊青和張國新認為,“黨的形象,是黨的素質、能力、活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在人民群眾中的總體印象,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權威、功能、影響力的態度和評價。黨的形象體現著人民群眾對黨的認同感、信任度和支持力。”〔1〕對于執政黨的執政形象,艾曉麗認為,“黨的執政形象,是指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所有言行綜合認識后形成的印象和評價。具體來說就是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有機統一,知名度表示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知道和了解的程度,美譽度表示人民群眾對執政黨信任和贊許的程度。”〔2〕
其實,執政形象就像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一樣,它是執政黨執政理念、執政宗旨、執政政策、執政行為、執政能力、執政績效等方面在人民群眾心中所形成的綜合認知。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形象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執政宗旨、執政政策、執政行為、執政能力、執政績效等方面在國內外人民心中所形成的綜合認知。執政形象既可以是單個個體對執政黨的認知,也可以是整個社會對執政黨的認知;它不僅包括國內民眾的綜合認知,也包括國外民眾的綜合認知;它既受到執政黨執政實踐的歷史沉淀影響,又受到執政黨當下的執政行為影響;它不是單一的,但是執政黨一般都有自己主導的執政形象;它不是靜止的,它處在不斷的更新過程中;它有可能是積極的執政形象,也可能是消極的執政形象;盡管可以通過主動的塑造來提升執政黨的執政形象,但是歸根結底,執政黨良好的執政形象還需要執政黨在執政實踐過程中切實貫徹和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實現。
二、執政形象特點
執政形象的產生機理決定了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多面性
首先,一個黨,尤其是執政黨,要維持其長期執政就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很多過去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后來可能就會不合時宜。經過長期的調整,其執政形象可能也發生了改變,呈現出不同特色。這是同一執政黨不同時期執政形象呈現出來的多面性。其次,由于執政黨層級的差別,不同層級所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方法也不同,導致他們所塑造的執政形象也不同。最后,由于執政黨的執政行為是通過個體來實現的。而這些執政主體既有中國共產黨黨員,也有民主黨派人士,還有無黨派人士。因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的形象各不相同,所以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形象會被民眾籠統的歸入執政黨的執政形象,進而會造成執政黨執政形象的多面性。因此,執政黨的執政形象是多種執政形象的雜糅。但是,在諸種執政形象中往往有一種具有主導地位的執政形象,成為人民群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普遍性認識。
(二)穩定性
執政黨在執政實踐過程中,會逐漸形成相應的執政文化。“執政文化就是文化的規范性與觀念性的統一,是貫穿于執政體系和執政過程中的思想、組織、制度和行為等規范及其觀念化的意識、信仰、態度和情感的綜合,是政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形成的表征執政理念、意義、秩序和規律的文化成果,是推進執政系統運行、規范執政主體行為、引導政治共同體活動的指南。”〔3〕執政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民眾對執政黨的執政形象的認知又受執政黨的執政文化影響。因此,執政形象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三)動態性
執政形象的動態性與執政形象的穩定性并不矛盾。所謂動態性,是指執政黨在執政實踐過程中,為了保持其先進性,必然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求實創新。執政黨會不斷更新自己的執政主體,不斷優化自己的執政文化,不斷擴大自己的執政績效。與此同時,執政黨的執政實踐也會相應的發生動態調整,這種調整一般不會是突變性的,它往往是漸進性質的。執政主體、執政文化和執政績效的變化,必然帶來執政形象的更新。在這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執政形象動態性便得以體現。
(四)可塑性
執政形象是執政黨在執政實踐過程中在人民群眾心中形成的綜合認知,它是執政實踐活動的外在反映。如果要提升執政黨的執政形象,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執政黨的執政文化、執政實踐和執政績效等方面來抓。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通過外部主動塑造來提升執政黨的執政形象。就像一個人的形象一樣,一般情況下我們是通過親身接觸,才能知道他是好人或者壞人。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媒體宣傳、口碑傳播等方式而知曉。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媒體宣傳、實踐教育、口碑傳播等方式來鞏固和提升中國共產黨良好的執政形象。
三、執政形象分類
人們在對執政形象進行分類時,依據的標準不同,所得劃分出的執政形象類型也不同。
(一)按照所形成執政形象的好壞劃分
按照所形成執政形象的好壞劃分,可以把執政形象分為積極的執政形象和消極的執政形象。
積極的執政形象,比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等,它是民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積極評價,是民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認可和肯定,需要執政黨長期不懈的維護。如果執政黨稍有懈怠,良好的執政形象就會有遭到破壞的危險。因此,執政黨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時刻保持學習意識。
消極的執政形象,比如“貪污”、“腐敗”等等,這種消極的執政形象是民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否定和批評,消極的執政形象并非都是空穴來風,但是這些消極的執政形象也絕不是大多數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的認知。它是由于個別黨員、干部的墮落、腐化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損害到了執政黨的執政形象,或者是由于民眾的誤解而產生。
還有一種消極的執政形象,未體現出來明顯的評價。這種情況是由于一部分民眾缺乏對政治生活的熱情,產生政治冷漠,不關心執政黨的執政文化、執政實踐、執政績效而導致的。因此,這部分人心中自然不會對執政黨產生執政形象的認知。
(二)按照執政黨所處層級劃分
按照執政黨所處層級,執政形象可以劃分為中央執政形象和地方執政形象:
中央執政形象主要是指中央領導、部門等在民眾心里所形成的認知。普通民眾對中央執政形象一般情況下持正面的、積極的、樂觀的態度。一方面是受到中央領導的領導魅力所影響,另一方面受國家的執政績效所影響。由于我國的中央領導一般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在政治實踐中能夠表現出高超的執政藝術,無論在處理內政還是外交上,人民群眾一般情況是持肯定和贊美態度的。同時,中央領導人還積極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拉近了與基層民眾的距離,自然也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地方執政形象主要是指地方領導、行政部門等執政行為、執政活動在民眾心中所形成的形象認知。地方領導和地方行政部門在日常生活中處理的事務多是與民眾緊密聯系的,因此其與民眾接觸的比較多。由于地方領導、行政部門工作對象和處理事務往往十分復雜、十分棘手,并且工作對象和工作任務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所以,地方的執政形象往往也處在動態變化的過程中。
(三)按照執政形象評價主體劃分
按照執政形象評價主體不同,執政形象可以劃分為國內執政形象和國際執政形象。
國內執政形象,是指國內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的綜合認知。相較外國民眾來講,因為國內民眾對本國執政黨的執政文化、執政實踐、執政績效等方面認知比較清晰,因此,國內民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認知上較國外民眾更加客觀真實。但同時,國內民眾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評價往往又會添加自己的感情因素。中國人民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這種愛國情懷會潛移默化的轉移到對政府的熱愛和對執政黨的熱愛上。這一感情因素在執政黨執政形象上的影響結果往往是國民對執政黨執政形象的認可和肯定。當然,這一因素的影響在其他國家也同樣存在。
國際執政形象,是指外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的綜合認知。就目前而言,由于部分西方國家媒體的選擇性宣傳、報道,導致外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的認識參差不齊,甚至不乏一些外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形象有歪曲認識。要矯正這一病態狀況,除了需要國內權威媒體“走出去”,或者通過國外的媒體,加強對黨和政府形象的宣傳之外。還需要加大國際間交流,通過深入了解,來矯正外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形象的認識。
四、執政形象的作用
執政形象既有可能是積極的、正面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負面的,因此執政形象的作用也有兩面性。就積極的、正面的、良好的執政形象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鞏固黨的執政合法性
執政合法性和積極、正面、良好的執政形象是高度關聯的。執政合法性越強,執政黨的執政形象也會越好。同樣的,執政黨的執政形象越好,也能增強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從本質上來講,良好的執政形象來自于執政黨先進的執政文化、優秀的執政行為和顯著的執政績效等方面的支撐。其中的執政績效也是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因為“結合馬克斯·韋伯的觀點,并參考其他一些學者的相關看法,將合法性的來源表達的更明確一些,可以將其分為四個方面,即:意識形態、領袖魅力、統治績效和民主選舉。”〔4〕這里的執政績效和統治績效是相通的。所以,建設積極、正面、良好的執政形象的同時也可以鞏固黨的執政合法性。
(二)增強黨的向心力
我們知道,良好的執政形象是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認可和信任。這種認可和信任會給執政黨帶來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口碑又會給中國共產黨黨員隊伍帶來榮譽感。基于對榮譽感的直接感受,既會不斷激發民眾產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又會讓現有的黨員不斷提醒自己與時俱進,不斷進取,維護黨的先進性,鞏固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任。這兩方面都是執政黨良好執政形象產生的向心力作用范圍。
(三)提升社會主義形象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形象直接關系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象,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形象,也關系到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而中國共產黨積極的、正面的、良好的執政形象,必然會增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事業、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可。
當然,如果是負面的執政形象,相應的就會削弱執政黨的執政合法性、分散黨的向心力、損害社會主義形象。
〔參 考 文 獻〕
〔1〕吳俊青,張國新.“三個代表”與黨的形象〔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2,(02):08.
〔2〕艾曉麗.加強黨的執政形象建設〔J〕.求實,2005,(S2):76.
〔3〕陳元中.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25.
〔4〕熊光清.如何增強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歷史的審視〔J〕.學術探討,2011,(01):02.
〔責任編輯:金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