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何春歧
[摘 要]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深化改革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社會呈現出多元文化并存的情況,處于這一社會環境中的青年在思想觀念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青年作為社會群體的先進代表,是我國未來開展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為了有效增強青年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新時期全新的社會思潮下,必須積極運用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加強青年群體的理想信念教育,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具有高尚理想與信念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7 — 0035 — 02
青年階段是一個人整體人生中最為關鍵的轉折時期,在這一階段中,青年的理想信念有著很強的可塑性。理想與信念是青年驗證真理、追求人生價值的內在動力,是促進青年艱苦奮斗、戰勝怯懦、抵御消極情緒的力量之源。多年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青年是一國之未來,是民族繁榮昌盛的希望之苗。江澤民作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從高處著眼,立足于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青年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一再重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他通過對于改革開放先進經驗的總結和反思,提出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實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為新時期我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導。
一、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的時代價值
江澤民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是其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基礎之上,從我國的發展戰略計劃出發,在人才強國的目標指引之下,對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所構建的科學思想體系,特別是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有著高度的時代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為先進人才的培育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當前,我國的社會各項事業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這一場改革深水區的摸索是對于我國所有包括青年在內的社會成員的一次嚴峻地考驗,而同時社會的發展對于具有正確理想與信念的先進人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理想和信念是青年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的精神養料,青年只有擁有了科學的信念與理想才能夠對于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青年才能發自內心的產生努力奮斗的動力。從這一角度來說,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為我國先進人才的培育奠定了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多種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面對國際反華勢力的“西化”與“分化”圖謀,加強我國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必要而緊迫的,在這種形勢下,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支持。
(二)為當代青年的綜合全面發展提供行動指南
我國的未來屬于青年,青年群體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我國社會建設的接班人,新時期的青年群體在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有效引領之下,能夠為了實現自身的綜合全面發展而努力學習,扎實奮斗,不但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在廣泛的社會實踐中加強感受,自覺地將聰明才智投入到我國深化改革的火熱實踐之中,努力實踐“四個統一”,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自身擁有良好的創造精神,在工作中腳踏實地,養成健康強健的體魄,自覺地將個人的人生目標與國家發展的遠大目標統一起來,從而更好地在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指引在實現自我的創造價值。
(三)為青年群體的成長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
理想是青年對于未來美好的設想和不懈的追求,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這一強大的思想保障,那么就會失去生活的目標,失去抗擊挫折的勇氣。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社會成員的價值目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許多青年人的信念開始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出現動搖,理想的失落使得青年人在紛擾的社會環境中迷失了方向,再此情況下,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為青年提供了思想上的保障,使青年群體能夠運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明確當前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在學習與生活中倡導科學的行事方法,積極弘揚科學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重塑自身正確的理想與信念。
二、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體系的科學運用
江澤民緊密結合青年的身心特征以及時代發展的現實情況,明確地提出了當代青年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必須要對青年群體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教育,教育當代青年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
(一)以樹立“四信”觀念為目標,充實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
江澤民提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要以“四信”觀念的樹立為核心。因此,在當前進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幫助青年加強先進理論知識的學習,引導青年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信念,堅定對于我國改革開放的必勝信心,增強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同時還要加強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教育,此外還要使青年群體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意義,從而使青年樹立“四信”觀念,使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豐富和充實。
(二)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需遵循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結合的原則
首先,由于在過去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教育目標不夠“接地氣”,往往將對黨員的高標準作用在普通群眾身上,特別是對于正處于不成熟階段的青年來說,標準更是過于不符合實際。江澤民在這一情形下提出要:“提倡共產主義道德”。因此,當前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要首先遵循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結合的原則,認清青年群體具有差異性的現實,要了解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青年的思想必然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準確地把握當代青年的內心動態發展的情況。同時,對于青年群體中思想較為先進的青年則不能降低教育標準,要使青年中的先進代表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地起到引領行為和思想的作用,用榜樣的力量來凝聚更多的青年共識,使越來越多的青年都能夠了解并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其次,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鎖定具體的教育內容,要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以及不同教育環境,進行分層次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要使教育內容和方式具有漸進性,要將絕大多數人的理想信念引導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標上來;最后,加強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要關注青年的思想實際,要使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到廣大青年的日常精神生活之中,充分結合青年的年齡段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一個現代社會的人所必備的精神系統,理想信念的最高層次是政治理想,其次是道德理想,第三是生活理想,只有這三方面的理想和諧共存、相輔相成才能夠使青年們擁有健康、充實又富有朝氣的精神生活。
(三)運用“四以”與“四個統一”擴充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手段
青年的理想教育并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研究課題,更是需要在具體實踐中加以考證的行動問題。江澤民在指導我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時,提出了多種創新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在北京大學建校百年會上提出的“四以”與“四個統一”思想,即“堅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四個統一”飽含著先進的思想與方法,高度強調了我國的青年們要志存高遠,要積極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自身的追求要能夠與民族理想和國家理想相統一,在面對利益選擇的過程中,能夠以集體利益、社會利益以及國家利益為先,使個人的追求與奮斗服務于民族的共同理想與國家的繁榮昌盛。“四個統一”也是對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原理的正確運用,要求青年要積極學習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主要是為了要使青年擁有實現遠大理想與抱負的動力、實力與想象力、思考力,促使青年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用行動來踐行自身的理想與信念。“四個統一”與“四以”分別從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角度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想教育方法。江澤民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多次敘述中始終強調必須要堅定地貫徹“四以”的方法論原則。因此,當前要想做好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必須要運用江澤民的“四以”和“四個統一”方法開展工作,必須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要進一步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教育,使廣大青年能夠將理想信念牢牢地樹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念上。理想從一定層次上來說是人對于自身政治立場和政治追求的表現,如果缺少了科學理念的支撐就不能夠擁有正確地通往理想的實踐方法,因此,江澤民重點強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教育首先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青年的頭腦。”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運用正確的輿論作為思想引導,必須要積極響應江澤民所提出的發揮社會輿論的熏陶、激勵與譴責、批判的功能,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營造一種和諧、正義的社會氛圍。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心理和廣大青年高度認同的主導性理想信念。
結論:綜上所述,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對于當代青年的綜合發展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引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社會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加強青年群體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關系到青年自身的成長與成才,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長遠來看更關系到我國人才強國偉大戰略決策的最終成效。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向前邁進的強大精神保障,江澤民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體系更是新時代背景下為青年提供思想支撐的科學理論和先進思想,值得我們深入地研究和揣摩,從而更好地將其作用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多思想過硬的優秀人才。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
〔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姜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及教育對策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7).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