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俐
摘 要:根據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總結和分析了課堂上用到的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提問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PBL教學法、三明治教學法等,并分析了這些方法在課堂上的使用頻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 中等專業 內科護理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57-02
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出現多層次并存的局面。作為最基礎和重要培養方式的中等職業護理教育在我國現階段護理人才培養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因此,在中等職業專業內科護理教學中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醫學需求仍有重要的意義。而提高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其中教學方法的選取尤為重要。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中等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總結出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幾點方法,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提高教學的質量。
1 內容
1.1 基本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從古至今,講授法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俗稱“填鴨式”教學法。對于中等專業的學生來說,初中剛畢業,起步低,底子薄,理解能力、自學能等都相對較弱,但此年齡段的學生有記憶力好的優點,故講授法剛好可以彌補學生的不足而發揮其特長,可以說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現在仍有部分老師采用這種方法上課。
(2)板書法。在電腦和多媒體早已普及的今天,板書聽起來已經非常遙遠,但板書法對中等專業層面的學生仍然有實際的意義。中專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在教學活動中容易開小差、走神,通過一板漂亮的板書,加上重點突出的符號、顏色,讓中途開小差的學生,回過頭來還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現在的講臺上,還是有很多老師愿意采用此法。
(3)提問式教學法。從古至今,教師一直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播者,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可是怎樣才能讓兩者都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呢?對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來說,通過提問式教學能做到引導學生而不硬牽著鼻子走,指明學習途徑但不代替他們做出結論的做法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我通過多年的教學總結發現對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有幫助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①課前提問法。中等專業的學生年輕而富有強烈的好奇心,針對這個特點,在課前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好奇心帶著學生去書本上尋找問題的答案,再加上師生共同討論、問題分析以及難點講解,學生一邊學習知識一邊解決問題,產生“親身經歷”之感,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②課后提問法。中等專業學生年輕貪玩,通常老師教學完成后,對所學知識不會主動及時復習,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任務完成以后,特意的針對本堂課所教的內容留下一些提問,讓學生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復習本節課所學內容。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主動復習所學課程的習慣,也可以間接的反應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
(4)教學模型法。內科護理學研究的是人體的各個系統、器官所發生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的一系列的過程。而各器官互不相同,又相互聯系,一個好的器官模型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位了解該器官的解剖結構,還可以間接的反應該器官與其他器官、組織之間的聯系。讓中等專業護理學學生更好從感官上認識這個器官,學好相關知識。同時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提高其動手的膽量和能力,有積極的意義。本人通過是否使用模型的教學對比,發現,使用模型教學的學生對內臟的認識明顯的從平面的角度,提高到了立體的角度,并且能夠很快的掌握該臟器發病特點 因此,模型教學法對提高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的立體認知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的臨床老師喜歡帶著模型去教室上課。
(5)病例教學法。內科護理學是一門臨床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臨床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針對中等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為了更好的學習內科護理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常采用病例分析教學法。
①病例分析法。選擇一份與教學一致的典型完整病例資料,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從病例資料中了解病情,然后結合所要學的內容。邊分析病例,邊講解書本知識。一步一步的將所要掌握的知識與所提供的病例融為一體,病例分析結束的時候,本課堂所要掌握的內容也剛好講完。這樣重點突出,內容也容易掌握。
②病例討論法。討論分析的過程是對疾病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自學能力。師生共同討論分析后,教師及時進行提醒與總結,對出現的錯誤予以糾正,指出問題要點和臨床護理中注意事項,從而提高學生的警惕性,使其在以后工作中避免出錯。
基本的教學方法基本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活動中,也是在教學中使用最廣泛的。但社會在發展、醫學在進步。如果能夠針對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學生的特征和內科護理學內容的特點,適當的采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到學生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亦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
(1)多媒體課件教學法。內科護理學是一門護士執照考試的關鍵課程之一,又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課程,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課件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可重復性、直觀性等優勢,針對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學生理解能力與系統認知能力薄弱的特點,動態的演示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該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臨床表現,伴隨的多種情況,讓學生在看的過程當中很好的掌握知識,懂得如何運用所學的護理知識,采取相適應的護理措施。那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學不同于其它學科,醫學研究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軀體,這個軀體可以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比如,人的呼吸音、心跳的聲音、腸蠕動的聲音。但是在通常教學活動中,我們無法通過語言形象的描繪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多媒體課件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教會大家區別各種正常的與不正常的聲音。從而診斷疾病,護理疾病。對于護理學的醫學生來說,必須掌握各種各樣的護理學操作,護理技能。但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數量和精力是有限的,過多的操作,教師不可能一個個的教會學生,而一段規范的操作視頻既可以讓學生反復多次學習,又可以很好的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不愧為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它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對疾病的統一認識及理解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現在大部分的中專院校都在采用這種方法教學。
(2)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先把PBL引入了醫學教育領域。PBL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為題并解決問題。該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能提高教師對相關學科之間的理解與聯系。但是對于中等專業的護理學生來說,在校期間只有兩年,課程安排本身就比較緊張,而PBL教學需要耗費比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因此,在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教學中開展PBL教學可能比較難,但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來滿足科學的發展。
(3)“三明治”教學方法(Sandwich教學法)。是用人們熟悉的快餐食品—三明治,來形象的表達穿插式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通過變換學習和活動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主持下,有組織、互動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對于中等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但不會主動去思考很多問題,也不會深究一些想法,老師說什么,書上寫什么,他們就記什么,運用“三明治”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在“金魚缸”討論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別人的觀點和想法,博采眾人觀點,從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思考及探索新知識能力的新型教學方式。但是對于中等專業的學生,該方法應用不是很廣泛,因為它耗時太長,課堂紀律不好掌控,偶爾使用效果不錯,不適宜廣泛推廣。
2 結語
不管是傳統的還是新的教學方法,強調的重點是中等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內科護理學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機相結合。課前針對兩方面的特點做充分的準備,課堂中通過各種方法在課堂上的穿插應用,有機結合,對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培養中等專業內科護理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實際的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煒.教學方法選擇的相關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21):60-61.
[2] 彭軍.論多媒體教學的優勢[J].現代教育技術中心,2002.
[3] 劉京華,文伽,李延紅,等.“三明治”教學方法[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6):7-10.